四物一黃散
SI WU Y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正傳》卷七引《良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29)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物一黃散中包含當歸,是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四物一黃散以四物湯為基礎,主治血虛證,而當歸是四物湯中的要藥,可補血活血,改善血虛所致的諸多症狀。
此外,當歸還能調和藥性,促進其他藥物發揮作用,使四物一黃散整體療效更佳。
四物一黃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四物湯本身滋陰補血,但對於瘀血阻滯的情況,效果有限。加入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提升藥效。
- 疏肝解鬱: 川芎可疏肝解鬱,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四物湯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肝鬱氣滯是婦科疾病常見的病因之一,加入川芎可以改善肝鬱,增強藥效。
四物一黃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補血滋陰: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後所得,具有補血滋陰、養血生精之效。四物一黃散主治血虛證,而熟地黃能補益氣血,使氣血充盈,改善血虛所致的諸多症狀。
二、配伍增效:熟地黃與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白芍等,共同組成四物湯,能滋陰養血、活血化瘀。加入黃芪後,更能補氣升陽,扶正祛邪,增強補血效果,使整體療效更佳。
四物一黃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四物湯本身以補血為主,白芍的加入,可調和血氣,防止補血過於燥熱,並有助於改善肝氣不舒,促進氣血流通。
-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可緩解因氣血瘀滯、肝氣不舒引起的疼痛。四物一黃散常用於治療女性經期不調、痛經等,白芍的加入有助於減輕疼痛症狀,提高療效。
四物一黃散中加入蒲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蒲黃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四物湯本身補血活血,加入蒲黃可以增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更顯著的療效。
- 利水滲濕,通經絡: 蒲黃具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清除瘀積,通利經絡。四物湯補血的同時,加入蒲黃可以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更加順暢,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四物一黃散 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功效:
四物一黃散由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蒲黃五味藥組成。根據古籍記載,其主要針對「產後腹中血塊作痛」的病症。各藥功效如下:
- 當歸(炒):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能滋養血脈,使氣血運行順暢,對於產後血虛血瘀所致的疼痛有緩解作用。
- 川芎(炒): 行氣活血,通絡止痛,能推動氣血運行,祛除瘀滯,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
- 熟地黃: 滋陰養血,填精益髓,能滋補肝腎陰精,充養血脈,對於產後血虛體弱者有補益作用,同時也有助於血瘀的消散。
- 白芍藥(炒): 平肝疏風,收斂固表,能柔肝緩急,對於因肝氣不舒引起的腹痛有緩解作用,亦能收斂陰液,防止出血過多。
- 蒲黃(炒): 化瘀止血,利尿消腫,是本方中重要的止血活血藥,能化散瘀血,止血而不留瘀,同時有助於消散血塊。
治療原理:
產後腹中血塊作痛,多因產後氣血虛弱,瘀血內停所致。此方以補血活血為主,兼以行氣化瘀、止痛消腫。其治療機理可歸納為:
- 活血化瘀: 川芎、蒲黃均能行氣活血,化瘀止痛,是解除血瘀的主要藥物。蒲黃又能止血,防止產後出血不止,亦為本方之妙用。
- 養血調經: 當歸、熟地黃能補血養血,滋養陰液,從根本上改善血虛狀態,有助於氣血正常運行,緩解疼痛。
- 調和肝脾: 白芍藥能柔肝緩急,減輕因肝氣不疏引起的疼痛,並有助於收斂陰液,防止陰血流失。
- 氣血同調: 本方組合同補血、活血、行氣、化瘀的藥物,使氣血運行暢通,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總結:
四物一黃散通過補血、活血、化瘀等多種途徑,達到治療產後腹中血塊作痛的目的。其組方嚴謹,配伍合理,能有效改善產後氣血虛弱、血瘀內停的病理狀態。綜合而言,此方能夠促進產後氣血恢復,改善產後腹痛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半兩(炒),川芎半兩(炒),熟地黃半兩,白芍藥(炒)半兩,蒲黃(炒)2錢半。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空心酒溫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四物一黃散, 出處:《醫學正傳》卷七引《良方》。 組成:當歸半兩(炒),川芎半兩(炒),熟地黃半兩,白芍藥(炒)半兩,蒲黃(炒)2錢半。 主治:産後腹中血塊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