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蒲索四物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蒲索四物湯本身以補血為主,當歸的加入更能強化補血效果,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現象。
2. 改善血虛症狀:蒲索四物湯常用於治療女性血虛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眼花、月經量少等。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使氣色紅潤、精神飽滿。
蒲索四物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是針對其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蒲索四物湯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這些病症往往與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有關。
川芎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氣血瘀滯,從而達到治療這些婦科病症的效果。
蒲索四物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滋陰,調和氣血: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養血生精的作用。蒲索四物湯以四物湯為基礎,針對婦女血虛、氣虛、陰虛等症狀,熟地黃能補益氣血,滋養陰液,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調和氣血、改善症狀的效果。
- 配合藥性,溫和補益:蒲索四物湯中含有其他寒涼藥材,例如川芎、當歸等,熟地黃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更能溫和補益,適合體質偏寒或脾胃虛弱的婦女服用。
蒲索四物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滯的作用。蒲索四物湯本身偏於溫補,加入白芍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肝氣不舒,使藥效更加平和。
- 止痛調經: 白芍有止痛作用,可緩解月經期間的腹痛、腰痛等症狀。同時,白芍可以調節月經週期,改善經血量過多或過少等問題,與四物湯的補血調經功效相輔相成,共同改善女性經期不適。
蒲索四物湯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延胡索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蒲索四物湯主治血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經行腹痛等症狀,而延胡索的加入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進一步達到止痛的效果。
-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延胡索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乳房脹痛、情緒不穩定等症狀。蒲索四物湯中加入延胡索,不僅能活血化瘀,更能疏肝解鬱,調節氣血運行,使藥效更加全面。
蒲索四物湯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蒲黃性味甘平,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四物湯本身以補血養血為主,加入蒲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增強補血效果。
- 消腫止痛: 蒲黃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因瘀血引起的腫痛。對於一些伴隨瘀血腫痛的疾病,加入蒲黃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提升療效。
蒲索四物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助陽化瘀:四物湯偏寒涼,而乾薑性溫,可助陽氣,溫經散寒,並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瘀血,改善血瘀所致的症狀。
2. 溫脾和胃:蒲索四物湯常用於治療血虛、血瘀等症狀,而脾胃虛寒則會影響氣血生化,導致病情加重。乾薑可溫脾胃,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改善血虛症狀。
總之,乾薑的加入,既能溫陽化瘀,又能溫脾和胃,提升蒲索四物湯的療效,使其更加全面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蒲索四物湯」
中藥方劑「蒲索四物湯」,主要成分是: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延胡索、蒲黃、乾薑,主治功效是:產後惡露不止:即產後陰道流血超過10天,或伴有下腹痛、發熱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之功效。
蒲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蒲索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延胡索、蒲黃、乾薑七味藥材組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止,是婦科常用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5分,川芎8分,熟地黃2錢,白芍(酒炒)1錢,延胡索(醋炒)1錢,蒲黃7分(炒),乾薑5分(炒黑)。
產後忌芍藥,而此方用之,審惡露不止四字,則產日已久矣,故不忌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蒲索四物湯, 出處:《胎産心法》卷下。 組成:當歸1錢5分,川芎8分,熟地黃2錢,白芍(酒炒)1錢,延胡索(醋炒)1錢,蒲黃7分(炒),乾薑5分(炒黑)。 主治:産後惡露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