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神功丸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瀉、生津潤燥的藥性。
訶子味酸、澀,性平,歸脾、大腸經。其收斂作用可固澀腸道,止瀉止痢,對於脾虛泄瀉、腸滑便溏等症狀有較好療效。此外,訶子亦能滋養津液,潤燥生津,對於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的患者有輔助作用。
因此,在加減神功丸中加入訶子,既可幫助止瀉,又能滋潤腸道,促進排便通暢,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加減神功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脾益肺、安神益智等功效。方劑中加入人參,可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有助於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促進疾病康復。
2. 改善氣虛症狀: 氣虛是許多疾病的根本,表現為乏力、氣短、自汗、面色蒼白等。人參能補益元氣,改善氣虛症狀,從根本上治療疾病。
總之,人參的加入,有助於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改善氣虛症狀,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加減神功丸」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基於其瀉下逐水之功效。牽牛子味苦寒,入肺、腎經,具有瀉下通便、消腫利水之效。方劑中加入牽牛子,旨在針對水腫、腹脹、便祕等症狀,通過促進腸道蠕動、利尿排泄,達到消腫利水、通便排毒之目的。此外,牽牛子亦可清熱解毒,對於一些伴隨發熱、炎症的病症也有一定療效。
「加減神功丸」方劑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潤腸通便,改善便祕: 火麻仁性滑潤,具潤腸通便之效,可改善因腸道燥熱導致的便祕,使藥物更易吸收。
- 滋陰降火,緩解燥熱: 火麻仁味甘性涼,可滋陰降火,緩解因燥熱引起的便祕、口乾舌燥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此外,火麻仁還能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因便祕引起的煩躁不安等情緒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減神功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針對「三焦氣機壅滯」與「腸腑風熱燥結」之病機,主治範疇可分三類:
- 氣機鬱滯:以「心腹痞悶」為核心,因三焦氣澀,升降失司,導致氣結化熱,見口苦咽乾、心胸煩躁。
- 燥熱內結:大便不通為關鍵症狀,六腑風熱下傷津液,兼見頭昏面熱、睡卧不安,甚則需倍量服用以通下。
- 經絡壅阻:風熱夾雜氣滯,流注經絡,引發腰腿疼痛、肩背重疼,尤其風氣內伏者(如腳氣病患)更易因燥結加重痺痛。
本方適用於「氣滯→化熱→燥結→經絡不通」的連鎖病理,體現中醫「腑氣通則經氣暢」之思維。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組方四味解析:
牽牛(君藥):
- 量重四兩,性辛熱(《本經》謂其「除氣分濕熱,通三焦壅結」),微炒減毒性、存瀉下之功,專攻「通瀉三焦氣分熱結」,尤善消胸腹痞滿。
- 與大黃純瀉不同,牽牛兼行氣,符合「氣澀」病機。
大麻仁(臣藥):
- 別搗如膏,取其油脂潤腸,針對「風熱耗津」之燥結,與牽牛剛柔相濟,一瀉一潤,防攻下傷陰。
訶黎勒(佐藥):
- 量同牽牛而性斂,既防牽牛、麻仁過瀉,又藉其酸收「調氣機壅逆」(《本草衍義》言其「降濁氣」),暗合「通後需固」之妙。
人參(佐使藥):
- 二兩補氣,非為補虛,而在「助氣行藥」:
- 一則防瀉劑耗氣(尤適腳氣病患本虛標實);
- 二則藉人參升提之性,與牽牛降瀉形成氣機斡旋,恢復三焦升降。
- 二兩補氣,非為補虛,而在「助氣行藥」:
配伍特點:
- 瀉中寓調:牽牛瀉熱結為主,麻仁潤燥為輔,訶子收斂防過,人參助氣行藥,構成「通—潤—斂—補」四法並用。
- 氣津兼顧:針對「氣滯化熱→津傷便結→經絡不通」的鏈條,通過通腑與調氣雙向調節,腑氣通則經絡熱毒自除。
治療原理:
以「通瀉三焦氣分熱結」為核心,通過瀉下風熱、潤腸行氣,間接疏通經絡氣血。尤妙在用人參、訶子兼顧正氣與氣機調節,使瀉不傷正,潤不滯氣,體現攻補並重之古人智慧。
傳統服藥法
訶黎勒4兩,人參2兩(去蘆頭),牽牛4兩(微炒),大麻仁(別搗如膏)4兩。
上為細末,入麻仁搗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丸,食後、臨臥溫水送下;溫酒、米飲皆可服。如大便不通,可倍丸數,以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腹痛等。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神功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七。 組成:訶黎勒4兩,人參2兩(去蘆頭),牽牛4兩(微炒),大麻仁(别搗如膏)4兩。 主治:三焦氣澀,心腹痞悶,六腑風熱,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疼,頭昏面熱,口苦咽乾,心胸煩躁,睡卧不安,及腳氣並素有風人,大便結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