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風順氣丸

搜風順氣丸

SOU FENG SHUN Q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0.3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脾經 15%
腎經 12%
大腸經 10%
胃經 10%
肺經 10%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3%
心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2%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搜風順氣丸中包含車前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利水滲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祛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阻滯導致的氣機不暢,達到順氣的效果。
  2. 清熱解毒: 車前子可清肺熱、利咽喉,對於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促進氣機順暢。

搜風順氣丸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腸通便,助氣順行: 火麻仁性味甘平,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滑利氣機的作用。對於因風寒阻滯、氣機不暢而引起的胸悶、腹脹、便祕等症狀,火麻仁可以潤腸通便,使氣機通暢,緩解不適。
  2. 清熱解毒,緩解燥熱: 火麻仁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因風熱上擾、肺燥咳嗽等症狀所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不適。

因此,搜風順氣丸中加入火麻仁,旨在通過潤腸通便、滑利氣機、清熱解毒等功效,達到疏風順氣、通便解毒的治療目的。

搜風順氣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瀉熱通便,驅除風熱:大黃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搜風順氣丸用於風熱襲肺、氣機鬱滯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而大黃可清熱瀉火,通利腸道,驅除風熱,使氣機通暢。

二、行氣導滯,促進排泄:大黃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出體內積聚的痰濁、濕熱,進而順暢氣機,消除胸悶、氣喘等症狀。

因此,搜風順氣丸中包含大黃,可起到清熱瀉火、行氣導滯的作用,以達到治療風熱襲肺、氣機鬱滯的功效。

搜風順氣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通絡: 川牛膝性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搜風順氣丸主要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川牛膝可有效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 川牛膝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搜風順氣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川牛膝的加入可起到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幫助消除疼痛,促進身體恢復。

搜風順氣丸中包含鬱李仁,主要基於其 潤腸通便、行氣止痛 的功效。

鬱李仁性味甘平,入肝、脾、大腸經,能潤腸通便,緩解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

此外,鬱李仁亦具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氣血運行,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鬱李仁在搜風順氣丸中起到 潤腸通便、行氣止痛 的作用,輔助藥方達到 祛風散寒、順氣止痛 的目的。

搜風順氣丸中包含菟絲子,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固精,溫陽助陽: 菟絲子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固精止遺的功效。搜風順氣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氣血不通等症,菟絲子的補腎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順氣止痛之效。
  2. 改善氣虛: 菟絲子能溫補腎氣,而腎氣虛弱常導致氣虛,氣虛則易受風寒濕邪侵襲。搜風順氣丸中加入菟絲子,可補腎益氣,改善氣虛狀態,進一步增強抵抗力,減少風寒濕邪入侵的機會。

搜風順氣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脹:枳殼味苦、酸,性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化痰止咳之效。搜風順氣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襲肺、痰濁壅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枳殼可疏肝理氣,促進氣機運行,使痰濁散結,達到順氣止咳的目的。
  2. 降逆止嘔:枳殼可降逆止嘔,對於因氣機不暢、痰濁上逆所致的嘔吐,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搜風順氣丸中包含山藥,其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的功效。搜風順氣丸多用於風寒濕邪引起的感冒、咳嗽、腹痛等症,而脾氣虛弱則易受風寒濕邪侵襲,故以山藥補脾益氣,增強正氣,提高抗病能力。
  2. 和胃降逆:山藥亦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風寒濕邪入侵易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山藥可緩解這些症狀,促進脾胃氣機正常運轉,利於驅除風寒濕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搜風順氣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痔漏、風熱閉結、老人燥秘」,乃針對以下病機:

  1. 痔漏:多因風熱下迫大腸,氣血瘀滯,或濕熱蘊結所致,伴便血、腫痛。
  2. 風熱閉結:風邪與熱邪相搏,壅滯腸道,致大便乾硬難行,腹脹煩熱。
  3. 老人燥秘:年高津血不足,腸道失潤,傳導乏力而便秘,屬虛中夾實。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瀉下通便」為主,兼「潤燥祛風」,組成邏輯分三層次:

  1. 攻下瀉熱
  • 大黃、朴消:瀉熱通便,蕩滌腸腑積滯,針對燥熱內結。
  • 黑牽牛(牽牛子):逐水通便,助大黃峻下熱結,並利水消腫(適用於痔瘡濕腫)。
  1. 潤燥滑腸
  • 麻子仁、柏子仁:富含油脂,潤腸通便,緩解老人津枯腸燥。
  • 人參:益氣生津,防瀉下傷正,契合老人氣虛便秘之體質。
  1. 祛風通絡
  • 皂角:辛咸性烈,祛風痰、通竅開閉,其「不去皮」增強宣散之力,助解除風熱鬱滯。
  • 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善走竄,可疏解腸道氣機壅塞,緩痔瘡腫痛。

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大黃、牽牛瀉實,人參扶正,避免耗氣。
  • 潤下並行:麻仁、柏子仁潤燥,朴消軟堅,共奏通便之效。
  • 風藥增效:皂角、威靈仙宣通氣機,助瀉藥疏導積滯,符合「風能勝濕」之理,對痔漏濕熱尤宜。

總結
此方通過瀉熱、潤燥、祛風三法,治療風熱燥結之便秘及痔瘡。其妙在於:

  • 針對「風熱」病機,用祛風藥助通腑;
  • 兼顧老人體虛,瀉中寓補,標本同治。
    然須辨證使用,非所有便秘皆宜,尤以實熱或津虧氣弱者為適。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半,麻子仁1兩,柏子仁1兩,大黃1兩,皂角(不去皮)2兩,黑牽牛(末)1兩,威靈仙2兩,樸消半兩。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60丸,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搜風順氣丸具有清熱利濕、潤腸通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搜風順氣丸,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二。 組成:人參1兩半,麻子仁1兩,柏子仁1兩,大黃1兩,皂角(不去皮)2兩,黑牽牛(末)1兩,威靈仙2兩,朴消半兩。 主治:風濕氣,口眼歪斜,大便結澀。

搜風順氣丸,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組成:車前子1兩半,大麻子(微炒)2錢,大黃5錢(半生半熟),牛膝(酒浸)2錢,鬱李仁2錢,菟絲子(酒浸)2錢,枳殼2錢,山藥2錢。 主治:痔漏,風熱閉結,老人燥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