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虛寒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小腸虛寒證有許多可能性,最常見的是「寒邪」侵犯小腸,出現小腹冷痛,喜歡溫暖、揉按、小便色白、夜尿多、腸鳴、腹瀉等主要症狀的病變。
也可能是因為體內脾陽不足,體內陰寒內盛,導致小腸不能分清別濁,出現以「腹痛」、「腹瀉」為主的證候。多因脾胃素虛,飲食生冷或勞倦內傷所致。
另一個原因是,體內「心火不足」,當體內的心火不足以無法下移小腸時,小腸火氣不足時也會造成小腸虛寒證。
古書《醫旨緒餘》提到:「小腸爲心之府,心色赤,故小腸爲赤腸,主引心火濁氣下行,而不使上千於華蓋,所謂容受之府也。」
《黃帝內經.素問》提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受盛脾胃之水谷,負責消化吸收、分別清濁。
所謂「清者」,是指水谷精微經脾臟運化轉輸於全身。所謂「濁者」,滲入膀胱,下注大腸。
人體通過飲食攝入水谷,在脾臟的運化作用下,將水谷中的營養物質轉化為水谷精微,然後再通過小腸的分清別濁,將精華送往全身,糟粕排出體外。
就臟腑別通關係而言,脾與小腸對應,所以中醫的脾臟與小腸關係十分密切。
小腸的化物功能必須在脾胃對水谷腐熟轉輸的基礎上進行,因此中醫將長把小腸的功能概括於脾臟的運化功能之中。
基於上述,小腸虛寒證主要症狀是:腹中綿綿作痛,按摩之後就會舒服,飢餓及勞累後更嚴重,吃完食物後得溫後稍減、腸鳴、腹瀉且完穀不化、食慾不佳、食後胃腸悶脹、小便頻數不爽或清長、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明顯增加。舌淡,苔薄白,脈細而緩。
小腸虛寒證常見於古代疾病「泄瀉」、「腹痛」等疾病中。中醫臨床上,小腸虛寒證會導致脾陽不足,進而造成脾腎陽虛。因此常與「腎陽虛證」一起討論。
「腎陽虛證」與小腸虛寒證二者都屬虛寒證,均可因陰寒內盛出現腹瀉現象。小腸虛寒久了之後會轉化為腎陽虛證,因此常見於老年人。尤其是黎明之前的腹瀉(五更瀉)。
小腸虛寒證,主要是脾陽不足,腹中綿綿作痛,腹部溫暖就會比較舒服,腸鳴、腹瀉沒有一定的時間。
以上的抽象描述,其實可以運用經絡檢測,直接觀察小腸經能量一年四季的變化,就可以理解這種證候是什麼樣貌。
從經絡理解小腸虛寒
造成小腸虛寒的5種主要原因
小腸虛寒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小腸虛寒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小腸虛寒的相關證型
改善小腸虛寒的常用方劑
改善小腸虛寒的常用穴道
小腸虛寒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小腸虛寒證,從這些字就可以清楚看出,是小腸受到陰寒之氣的影響所形成的證候。這可能是透過食用寒涼食物,或是天氣影響所造成。
在2022年進入冬季之後,某會員就發現自己經常輕微腹痛與腹瀉,一天常常要大便4-5次。有時候會在清晨的時候輕微腹痛,不得不起床上廁所,而一定是腹瀉。
漸漸地,他發現自己食慾不佳,吃完飯後胃腸脹脹的,不適合吃油膩食物,吃完會有噁心感。這段期間非常頻尿,夜間要起床上廁所3次,而且尿色白、量很大。
連續兩個星期之間,他經常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他發現與夏季的經絡最大的差異,就是「小腸經」能量明顯低下,這是進入夏天之後從來沒有看過的經絡現象,他分享其中一張經絡圖如下:
觀察一個星期之後,他開始服用「附子理中湯」,同時配合遠紅外照射肚子,大約服用兩天之後腹痛與腹瀉現象很明顯改善,食慾也開始漸漸變好。
結果在2023年冬季之後,他再度出現去年一樣的症狀,而小腸經再度出現虛證,可見這已經是他的體質,每年都會循環重複出現。
這個案例,可以明顯看出小腸經虛證對於消化系統的影響,在秋末及冬季很容易出現,各位讀者都可以實際觀察與驗證之。
由於小腸經以實證為主,「小腸虛寒證」的經絡型態,可以觀察「小腸經虛證」及其相關經絡型態,列舉幾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