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萬病回春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5%
胃經 27%
肺經 19%
心經 5%
腎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香砂養胃

整體功效

和胃健脾,消食化痰

主治

脾胃不和胃寒不思飲食,口不知味,痞悶不舒。

香砂養胃湯是一首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不和、胃寒不思飲食、口不知味、痞悶不舒等症狀。方中藿香、陳皮、砂仁、蒼朮、甘草、厚朴、半夏、人參、神麴等中藥,具有和胃健脾、消食化痰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脾胃不和、胃寒不思飲食、口不知味、痞悶不舒等症狀。

文獻參考

結語

香砂養胃湯是一首具有和胃健脾、消食化痰功效的中醫方劑,可以有效緩解脾胃不和、胃寒不思飲食、口不知味、痞悶不舒等症狀。在使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本方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本方有理氣和中的作用,因此不宜與其他理氣和中的中藥同時服用;本方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因此不宜與其他燥濕化痰的中藥同時服用。

方劑組成解釋

香砂養胃湯由藿香、陳皮、砂仁、蒼朮、甘草、厚朴、半夏、人參、神麴等中藥組成。其中,藿香具有芳香化濁、理氣和中的作用;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砂仁具有化濕和胃、理氣止痛的作用;蒼朮具有健脾燥濕、理氣和中的作用;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厚朴具有行氣消脹、燥濕化痰的作用;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的作用;神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作用。

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和胃健脾、消食化痰的作用,從而有效緩解脾胃不和、胃寒不思飲食、口不知味、痞悶不舒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香砂養胃湯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理氣和中的作用,因此不宜與其他理氣和中的中藥同時服用。
  • 本方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因此不宜與其他燥濕化痰的中藥同時服用。

相關證候

脾氣虛

脾氣虛

脾氣不足,中氣不足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
胃潰瘍
胃及十二指腸炎
慢性腎衰竭
細菌性食物中毒
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香砂養胃湯,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 組成:陳皮1錢半,半夏1錢半,茯苓1錢半,蒼朮1錢半,厚朴1錢半,香附子1錢半,藿香1錢半,枳實1錢半,砂仁1錢半,甘草5分。 主治:脾胃不和。

香砂養胃湯, 出處:《濟明綱目》卷十三。 組成:半夏1錢,白朮8分,陳皮8分,茯苓8分,厚朴8分,香附子8分,人參5分,藿香5分,砂仁5分,檳榔5分,草果5分,甘草4分。 主治:産後敗血攻於脾胃之間,嘔吐,飲食不下,腹脹。

香砂養胃湯, 出處:《活人心統》卷下。 組成:藿香7錢,陳皮7錢,砂仁7錢,蒼朮(米泔浸,炒)5分(久病用白朮),甘草(炙)3分,茯苓8分(去皮),厚朴(制)7分,半夏(泡)7分,人參4分,神曲(炒)4分。 主治:理脾胃,逐寒邪,止嘔吐。主治:脾胃虛寒,嘔瀉不食。

香砂養胃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香附(炒)8分,砂仁8分,蒼朮(米泔制,炒)8分,厚朴(薑汁炒)8分,陳皮8分,人參5分,白朮(去蘆)1錢,茯苓(去皮)8分,木香5分,白豆蔻(去殼)7分,甘草(炙)2分。 主治:脾胃不和,胃寒不思飲食,口不知味,痞悶不舒。

香砂養胃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組成:白朮1錢,陳皮1錢,茯苓1錢,半夏1錢,香附7分,砂仁7分,木香7分,枳實7分,蔻仁7分,厚朴7分,藿香7分,甘草3分,薑3片,棗2枚。 主治:調養脾胃,升降陰陽。主治:由胃寒氣滯引起的不思飲食,嘔吐酸水,胃脘滿悶,四肢倦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藿香平胃散

相似度 87%

加減正氣散

相似度 82%

露薑養胃湯

相似度 77%

香砂平胃丸

相似度 75%

四正散

相似度 73%

小正氣散

相似度 71%

香朴散

相似度 71%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