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牡丹皮性辛苦、涼、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桃仁性苦甘、平、無毒。主治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用於經閉、痛經、癓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熱病蓄血、風痹、瘧疾、瘀血腫痛、血燥便秘。
桂枝茯苓丸,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 主治:下其癥。化瘀生新,調和氣血。主治: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3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爲癥痼害。婦人小産,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或胎上搶心,則悶絕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或誤服草藥,傷胎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