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藥散

CHI SHAO Y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四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2%
腎經 8%
胃經 8%
小腸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赤芍藥散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原因如下:

  1. 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功效: 赤芍藥善於涼血止痛,而牡丹皮則以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見長。兩者合用,既能加強活血化瘀之效,又能降低赤芍藥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平和。
  2. 緩解赤芍藥的寒性,保護脾胃: 赤芍藥性寒,過量服用易傷脾胃。牡丹皮性微寒,但能起到緩解赤芍藥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赤芍藥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促進藥物吸收: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赤芍藥散中多用於血熱瘀滯所致的病症,茯苓可以健脾利濕,促進藥物吸收,使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
  2. 利水滲濕,緩解瘀血:瘀血常與濕氣相伴,茯苓利水滲濕,可以消除濕氣,進而幫助血液運行通暢,減輕瘀血癥狀。

赤芍藥散中包含赤芍,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涼血止痛: 赤芍藥性微寒,入肝經,能涼血止痛,對於熱毒壅盛、血瘀阻絡所致的疼痛有良好療效。赤芍藥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燒傷燙傷等,赤芍正是其中的關鍵藥物,能夠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赤芍藥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也有療效。赤芍藥散中,赤芍藥配合其他藥物,能夠共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赤芍藥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1. 相輔相成,增強活血化瘀功效: 赤芍藥散以活血化瘀為主要功效,白芷具有通鼻竅、止痛、消腫的功效,且能行氣活血,與赤芍藥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2. 引藥上行,改善局部循環: 白芷性溫,能引藥上行,幫助赤芍藥散的藥力更有效地到達病變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腫脹,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赤芍藥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 赤芍藥性苦寒,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但若單獨使用,容易損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甘草性甘平,具有健脾和胃、調和藥性的作用,能減緩赤芍藥的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藥力更柔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味甘,能使藥物更易於進入血脈,並能協同赤芍藥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同時,甘草還能緩解赤芍藥的苦味,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赤芍藥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 柴胡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赤芍藥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活血、散瘀止痛之效。二者合用,可疏肝解鬱,調和氣血,使肝氣暢達,血脈流通,有效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柴胡可疏肝解鬱,使肝氣下降,有利於赤芍藥的涼血活血作用發揮;而赤芍藥的涼血活血作用,可緩解柴胡疏肝解鬱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氣血瘀滯,促進氣血運行。二者相互協同,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赤芍藥散 」,主要成分是:牡丹皮,茯苓,赤芍,白芷,甘草,柴胡, 主治功效是:女性因氣血不協調,導致心情煩悶、沒有胃口,四肢無力、頭暈目眩,全身疼痛。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中藥方劑「 赤芍藥散 」,主要由牡丹皮、茯苓、赤芍、白芷、甘草、柴胡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治療女性因氣血不協調,導致心情煩悶、沒有胃口,四肢無力、頭暈目眩,全身疼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食慾不振梅尼爾氏病肺結核胰臟炎消化不良排尿困難神經性厭食症尿道炎原發性高血壓膽囊炎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前列腺增生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赤芍藥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 組成:赤芍藥、香附子、地榆各等分。 主治:赤白痢。

赤芍藥散,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赤芍藥2兩,蓬莪荗1兩,當歸1兩,川芎1兩,黃橘皮1兩,乾薑半兩。 主治:兒枕痛。

赤芍藥散, 出處:《活法機要》。 組成:金銀花半兩,赤芍藥半兩,大黃7錢半,瓜蔞大者1枚,當歸3錢,枳實3錢,甘草3錢。 主治:一切疔瘡癰疽,初覺憎寒疼痛。

赤芍藥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赤芍藥1分,桂心2分,白朮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川大黃1分(銼,炒微赤)。 主治:小兒初生及一年內,兒多驚啼不休,或不得眠卧,時時肚脹。

赤芍藥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牡丹皮1兩,白茯苓1兩,赤芍藥1兩,吳白芷1兩,甘草1兩,柴胡3兩(去蘆)。 主治:婦人氣血不和,心胸煩悶,不思飲食,四肢少力,頭目昏眩,身體疼痛。

赤芍藥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一。 組成:赤芍藥3分,玄胡索半兩,桂心半兩,川芎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牡丹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半兩,牛膝2兩(去苗),川大黃(銼,微炒)2兩,枳殼(麸炒微黃,去瓤)半兩。 主治:産後氣血壅滯,攻刺腰間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