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茯苓丸

DA HUANG FU L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肝經 17%
脾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0%
大腸經 7%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胃經 3%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茯苓丸中包含大黃,乃因其具有瀉熱通便之效。

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涼血之功效。方中以大黃配伍茯苓、澤瀉等利水滲濕之品,旨在瀉熱通便,並兼顧利水滲濕,以達到清熱利濕、瀉火通便之目的。此方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便祕、小便不利等症。

大黃茯苓丸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方中大黃瀉下燥濕,容易傷津耗氣,茯苓可補益脾氣,利水滲濕,防止燥傷脾胃,使藥效更加和緩。
  2. 健脾安神: 方中大黃瀉下之餘,可能會導致脾氣虛弱,茯苓健脾益氣,可緩解脾虛之症,並能安神定志,減少瀉下藥物對神經系統的刺激,使治療更為全面。

大黃茯苓丸為一經典利水滲濕、行氣逐瘀之方,其組成精妙,其中包含桂枝,自有深意。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擅長發汗解表、溫通經絡、助陽化氣。在此方中,桂枝與大黃、茯苓等藥相配,一則可增強藥物通行之力,促進水濕排出;二則溫陽助氣,以防寒涼藥物過用損傷脾腎之陽。桂枝之溫通,恰與大黃之瀉下、茯苓之利水相互制約,共奏調和水鹽代謝、通利二便之效。尤其對於水濕內停、氣機不利所致之症狀,桂枝之用,尤顯其妙。

大黃茯苓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緩解大黃瀉下之烈:大黃性寒,瀉下力強,易傷脾胃。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斂陰止痛、柔肝止瀉之效,可緩解大黃的瀉下之烈,保護脾胃,避免過度瀉下導致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2. 滋陰養血,調和氣血:白芍能滋陰養血,調和氣血,與大黃、茯苓等藥材配合,可改善因濕熱內蘊引起的氣血失調、面色蒼白、口乾舌燥等症狀,使治療效果更全面。

大黃茯苓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因大黃瀉下力強,易傷血,而桃仁可緩解大黃的燥烈之性,防止傷血,並促進瘀血排出,使血流通暢。
  2. 潤腸通便: 桃仁能潤腸通便,與大黃、茯苓等藥物協同作用,加強通便效果,緩解便祕,改善腸道功能。

因此,桃仁的加入,既能減輕大黃的毒副作用,又能增強方劑的活血通便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大黃茯苓丸中包含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中大黃瀉熱通便,容易耗傷陰血,牡丹皮可起到清熱涼血,保護津液的作用,避免大黃過於燥烈傷陰。
  2. 活血化瘀: 牡丹皮能活血化瘀,與大黃、茯苓等藥物配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水腫,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牡丹皮還能緩解大黃的瀉下作用,避免過於猛烈的瀉下而傷正氣。

主治功效


大黃茯苓丸:一種治療生育障礙的中藥方劑

中藥方劑「大黃茯苓丸」,主要成分有: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桃仁: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桂枝:性溫味辛,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白芍:性涼味苦微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斂陰養血、清熱除煩、行血通經等功效。
  • 大黃:性寒味苦,歸脾、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
  •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主治功效:

對於生育障礙的年輕女性,應懷疑是否有癥痼蓄瘀。

總結:

中藥方劑「大黃茯苓丸」含有大黃、茯苓、桂枝、白芍、桃仁、牡丹皮等成分,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平肝息風、補血養肝、斂陰養血、清熱除煩、行血通經等多種功效。可治療生育障礙的年輕女性,應懷疑是否有癥痼蓄瘀,是臨牀常用的中成藥之一。

傳統服藥法


大黃、茯苓、桂枝、芍藥、桃仁、牡丹皮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兔屎大。
每日1丸,食前服。不知,加至3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通便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茯苓丸, 出處:《産科發蒙》卷二。 組成:大黃、茯苓、桂枝、芍藥、桃仁、牡丹皮各等分。 主治:婦人有癥痼蓄瘀害妊娠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