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厚朴湯

ZHI ZI HO P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胃經 18%
肺經 12%
三焦經 12%
肝經 11%
膀胱經 7%
小腸經 7%
大腸經 5%
脾經 5%
心經
胃經
肺經
三焦經
肝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厚朴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方中加入梔子,可清泄心火,降肺熱,有助於緩解患者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
  2. 降氣止嘔:梔子還具有一定的降氣止嘔功效。當患者因熱邪犯胃,氣機上逆,導致嘔吐時,梔子可以清熱降氣,止嘔止瀉,使胃氣下降,緩解嘔吐症狀。

梔子厚朴湯中加入枳實,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作用:

  1. 疏肝理氣: 枳實味苦性寒,入肝經,能疏肝理氣,消積化滯。與厚朴、梔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疏肝泄熱、降逆止嘔的功效。
  2. 行氣通便: 枳實亦可行氣通便,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腹脹、便祕等症狀,使藥效更全面。

枳實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疏肝理氣的功效,同時也促進了腸胃蠕動,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梔子厚朴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化濕止嘔:淡豆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化濕止嘔的功效。梔子厚朴湯主治濕熱內蘊,肝膽濕熱,表現為口苦、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淡豆豉可清熱解毒,化解濕熱,有助於緩解嘔吐等症狀。
  2. 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淡豆豉還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梔子厚朴湯中,厚朴、枳實等藥物具有疏肝理氣作用,而淡豆豉的加入可加強理氣止痛的作用,進一步緩解肝膽濕熱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

主治功效


梔子厚朴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梔子厚朴湯主治功效

梔子厚朴湯,出自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主要用於治療傷寒誤用下法後,邪氣內陷,壅塞於胸腹之間,導致心煩、腹滿、臥起不安等症狀。

具體來說,其主治症狀包括:

  • 心煩: 心中懊憹,煩躁不安,甚至不得眠。
  • 腹滿: 腹部脹滿,按之不硬,屬於氣機鬱滯所致。
  • 臥起不安: 由於心煩與腹滿的影響,導致坐臥不寧,輾轉反側。

多部古籍均有記載,如《傷寒雜病論》、《千金翼方》、《聖濟總錄》、《類證活人書》等,都明確指出梔子厚朴湯主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此外,《皇漢醫學》中還記載了用梔子厚朴湯加減治療黃疸的案例,顯示其臨床應用範圍的廣泛性。

梔子厚朴湯治療原理

梔子厚朴湯的組成為:梔子、厚朴、枳實。其治療原理是基於中醫的「表裡同治」和「氣機升降」理論,通過清上導下、行氣除滿,達到表裡雙解的目的。

  • 梔子: 味苦性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利尿的功效。在此方中,梔子主要針對「心煩」的症狀,能夠清瀉胸中鬱熱,解除煩躁不安。
  • 厚朴: 味苦、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的功效。在此方中,厚朴主要針對「腹滿」的症狀,能夠行氣導滯,消除腹部脹滿。
  • 枳實: 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的功效。在此方中,枳實與厚朴相輔相成,增強行氣除滿的作用,並能推動氣機運行,使壅滯之氣得以疏通。

綜合來看,梔子厚朴湯以梔子清上焦之熱,除心煩;厚朴、枳實行中焦之氣,消腹滿。三藥合用,共奏清熱除煩、行氣消滿之功,使邪氣得以外泄,氣機得以通暢,從而達到治療「心煩腹滿,臥起不安」的目的。

《本經疏證》中將其與大、小承氣湯並列,說明其同樣具有開導胸中之氣的作用,但針對的是氣機鬱滯而非實邪結聚。而與梔子乾薑湯的比較,則突出了其「開洩」中宮氣壅的作用,體現了方劑的針對性。

《祖劑》中也明確指出:「用梔子之苦以湧虛煩,枳樸之苦以泄腹滿」,清晰地闡述了方劑的組方原理。

《長沙方歌括》中引用柯韻伯的醫案分析,進一步說明梔子清熱解煩,枳實、厚朴瀉滿,二者合用以治療心煩腹滿、臥起不安等症狀的機理。

總之,梔子厚朴湯以其精妙的配伍,通過清熱與行氣並用,達到表裡雙解、上下兼顧的治療效果,是中醫治療「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的經典方劑。

傳統服藥法


梔子14個(劈),厚朴4兩(炙,去皮),枳實4個(水浸,炙令黃)。
以水3升半,煮取1升半,去滓,分2服,溫進1服。得吐者止後服。

相關疾病


胃腸脹氣胃及十二指腸炎下腹脹氣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厚朴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梔子14個(劈),厚朴4兩(炙,去皮),枳實4個(水浸,炙令黃)。 主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卧起不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