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梔子厚朴湯

ZHI ZI HO PO TANG

出處典籍: 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32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心經 18%
胃經 18%
三焦經 13%
肺經 13%
肝經 9%
小腸經 8%
膀胱經 8%
脾經 4%
大腸經 4%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卧起不安者。

傳統服藥法

梔子14個(劈),厚朴4兩(炙,去皮),枳實4個(水浸,炙令黃)。
以水3升半,煮取1升半,去滓,分2服,溫進1服。得吐者止後服。

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性苦、寒。主治清心除煩、心經有熱、鬱熱不減的胸膈煩悶證、清濕熱、通泄三焦之實熱火毒。用於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枳實性苦、辛、寒。主治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痺、結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淡豆豉性苦、辛、平。主治透散表邪、宣散鬱熱、主治風寒、風溫初盛、或餘熱內擾、欲其透發者。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燥、胸悶、瘴氣惡毒、陰莖生瘡、溫毒發斑。

枙子苦寒,有清熱除煩之效;豆鼓其氣上浮,有宣透之功,二者為伍,清熱而不寒滯,宣透而不燥烈,為清宣胸中郁熱,治心煩懊儂之良方。若兼少氣者,加炙甘草以益氣和中,名枙子甘草鼓湯;兼嘔者,加生薑以降逆止嘔,名枙子生薑吱湯;兼腹滿者,是熱氣壅滯於腹,故於梔子豉湯內去豆鼓之宣散,而加枳實、厚朴以寬中除滿,名枙子厚朴湯;若兼食少便泄,腹脹、腹痛者,是兼中焦虛寒,故去豆鼓之宣散,而加千薑以溫中散寒,名枙子乾薑湯。

相關疾病

胃腸脹氣胃及十二指腸炎下腹脹氣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厚朴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梔子14個(劈),厚朴4兩(炙,去皮),枳實4個(水浸,炙令黃)。 主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卧起不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鼠矢湯

相似度 100%

枳實梔子豉湯

相似度 100%

梔子大黃湯

相似度 85%

豉梔湯

相似度 80%

梔子豉湯

相似度 80%

枳殼梔子湯

相似度 80%

梔子豆豉湯

相似度 75%

推廣乾葛湯

相似度 75%

黃連清肺飲

相似度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