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矢湯

鼠矢湯

SHU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胃經 18%
肺經 13%
三焦經 13%
肝經 10%
膀胱經 7%
小腸經 7%
大腸經 5%
脾經 5%
心經
胃經
肺經
三焦經
肝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鼠矢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淡豆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鼠矢湯主要用於治療溫病初起,熱毒壅盛,症狀如發熱、頭痛、惡寒、口渴等。淡豆豉可清解熱毒,緩解患者的發熱等症狀。

二、 利濕解表:淡豆豉還具有利濕解表的作用。鼠矢湯中常配伍其他利濕解表藥物,如蒼朮、厚朴等,淡豆豉可助其增強利濕解表之效,促進患者體內濕熱的排出,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

鼠矢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鼠矢湯主治濕熱蘊結,症見發熱、口渴、尿赤、腹痛、下痢等,梔子能清熱瀉火,解除濕熱壅滯,使熱毒得以宣洩,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2. 解毒止痛:鼠矢湯中包含一些具有毒性的藥材,如雄黃等,梔子可以解毒止痛,緩解這些藥材對人體的毒副作用,使藥效更安全有效。

鼠矢湯方中加入枳實,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行氣消積: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結之效。鼠矢湯為治療食積腹痛的方劑,其中枳實有助於疏通腸胃氣機,消解積滯,緩解腹痛。
  2. 通便瀉下:枳實能潤腸通便,對於食積導致的便祕,亦可起到緩解作用。在鼠矢湯中,枳實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促進腸胃蠕動,排泄宿食,改善便祕。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鼠矢湯」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天行勞復」,即外感熱病後因過度勞累而復發,症見發熱、煩悶、胸腹脹滿等。其組成分析如下:

一、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1. 雄鼠屎(兩頭尖者)

    • 性味苦寒,傳統用於清熱解毒、通利二便。其「兩頭尖者」被認為藥力較峻,能散熱結、逐穢濁,針對勞復後熱毒內鬱的病機。
    • 《本草綱目》載鼠屎能「治傷寒勞復」,推測其作用在於通降瀉熱,引邪外出。
  2. 豉(一升)

    • 即淡豆豉,性味苦辛涼,擅長宣散鬱熱、除煩解表。與梔子配伍(如梔子豉湯)能清透胸膈鬱熱,緩解勞復後的虛煩不安。
  3. 梔子(二十枚,擘)

    • 性味苦寒,清三焦火邪、利尿除煩。擘破後更利有效成分煎出,與豉協同清解熱鬱,兼導熱下行。
  4. 枳實(三枚,炙)

    • 破氣消積、行痰散結,炙後緩其峻性。用於勞復後氣機壅滯所致的胸腹脹滿,推測其與梔子、豉協調,通暢中焦氣機。
    • 若作「枳殼」(見異文記載),則偏於寬胸下氣,力稍緩而重在調暢上焦。
  5. 加減:大便澀者加大黃二兩

    • 大黃瀉熱通便,針對勞復後熱結腸腑的便閉,體現「通腑泄熱」的治法。

二、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清熱透邪、行氣通滯」為主軸:

  • 清熱:梔子、鼠屎、豉合用,分消上中下三焦熱毒,尤重胸膈鬱熱。
  • 行氣:枳實(或枳殼)破滯寬中,解決勞復後氣機不暢的腹脹。
  • 通降:鼠屎與可選大黃,使邪熱從二便而出,符合「給邪出路」的治則。

三、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除天行勞復外,此方或可應用於:

  1. 熱病後期餘熱未清,兼見氣滯脹滿者。
  2. 外感傳裡化熱,痰熱互結於胸脘的輕症,見煩悶、納呆、便秘等。

全方組成簡練,體現「清、透、降、行」並用的思路,契合勞復病「熱鬱氣滯」的核心病機。

傳統服藥法


雄鼠屎5枚(兩頭尖者),豉1升,梔子20枚(擘),枳實3枚(中破,炙令黃)。大便澀,加大黃2兩。
上以水5升,煮取2升4合,分4次服,各相去如人行十里久。
(《傷寒活人指掌圖》卷五)。方中枳實,《傷寒活人指掌圖》作「枳殼」,另有蔥白二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天行勞復。如果患者有脾胃虛弱、大便溏泄等症狀,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肺結核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鼠矢湯, 出處:《外台》卷三引《必效方》。 組成:雄鼠屎5枚(兩頭尖者),豉1升,梔子20枚(擘),枳實3枚(中破,炙令黃)。 主治:天行勞復。

鼠矢湯, 出處:《外台》卷三引《廣濟方》。 組成:雄鼠屎3-7枚(熬末,湯成下),乾葛2兩,梔子14枚(擘),蔥白1升,豉8合。 主治:天行熱氣,癒後勞發,頭痛如初病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