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保和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之功效。保和丸主治脾胃氣滯,飲食不消,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症,半夏可有效緩解嘔吐,促進消化。
- 和胃止痛:半夏可燥濕化痰,和胃止痛。保和丸中常伴有胃脘疼痛、腹脹不適等症,半夏可通過燥濕化痰,緩解胃部不適,減輕疼痛。
因此,半夏在保和丸中發揮着降逆止嘔、和胃止痛的重要作用,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保和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消積: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保和丸主要用於治療食積、脘腹脹滿等症,陳皮能疏肝理氣,幫助消解積滯,促進消化吸收。
- 燥濕止瀉:陳皮性燥,能燥濕止瀉,對脾胃濕熱導致的腹瀉有很好的療效。保和丸中加入陳皮,能有效緩解腹瀉,並促進腸胃功能恢復。
總而言之,陳皮在保和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既能理氣消積,又能燥濕止瀉,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食積、脘腹脹滿、腹瀉等症的效果。
保和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和胃,消食導滯: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它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對於食積停滯、脾胃虛弱所致的腹脹、腹痛、納呆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利水滲濕,通利小便:茯苓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滲濕功效,能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有利於改善消化系統的環境,進一步促進食積的消化和吸收。
因此,茯苓在保和丸中發揮了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和利水滲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積消散,達到治療目的。
保和丸中加入萊菔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消食化積: 萊菔子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痰涎的功效。保和丸主要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萊菔子可以幫助分解食物,促進消化,緩解腹脹不適。
- 理氣止痛: 萊菔子還具有一定理氣止痛作用。當食積停滯導致氣機阻滯,出現脘腹疼痛時,萊菔子可以幫助理氣消脹,緩解疼痛。
保和丸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保和丸主要用於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連翹可清熱解毒,緩解因食積引起的發熱、口渴等症狀,同時也幫助消散積滯,促進消化。
- 疏散風熱:連翹兼具疏散風熱的功效。食積停滯容易導致體內濕熱蘊結,連翹可疏散風熱,使濕熱得以宣洩,進一步緩解食積引起的症狀,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恢復。
總體而言,保和丸中加入連翹,不僅能清熱解毒,消散食積,更能疏散風熱,促進整體恢復,達到治療食積停滯的目的。
保和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化積: 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散瘀止痛之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山楂能有效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緩解胃腸不適。
- 活血化瘀: 山楂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血瘀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在保和丸中,山楂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了方劑的整體療效。
保和丸中加入神麴,主要是為了其以下兩點作用:
- 消食化積:神麴性溫,味甘,具有消食積、化癥瘕的功效。它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腹脹、食積、腹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行氣止痛:神麴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
因此,保和丸中加入神麴,有助於提升其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脾胃不和、食積腹脹等症狀,起到更好的效果。
方劑介紹
中藥方劑「保和丸」,主治「食積證」,用來幫助消化,消除脾胃的積食,調理胃部不適。
適用的症狀是:食物在胃中停留不化、胸口感覺堵塞脹滿、腹部脹痛、噯氣,胃酸逆流、食慾不佳,甚至惡心嘔吐、腹部逐漸形成的筋結硬塊、大便稀溏及腹瀉。舌苔厚膩微黃,脈滑。
這個「保和丸」主要是用來改善「食積」,這也稱為傷食,通常是由於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飲食冷熱紊亂,或是大量食用酒肉和油膩食物引起的。
因為攝入的食物過多,導致脾胃無法正常運作。脾胃的功能減弱,使得食物在體內滯留形成食積。遠從《黃帝內經.素問》就提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一個人如果吃得太多,腸胃就會受到傷害。
當食物在胃里滯留時,會阻礙氣的流通,造成胸口悶堵、腹部脹滿,嚴重時還會腹痛,長期下來造成腹中出現筋結積塊。
正常的消化過程需要胃和脾相互配合,一個負責下降(胃),另一個負責上升(脾),來維持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行。
如果飲食不當影響了這一過程,會導致噯氣、口中反酸、食慾減退、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舌苔膩厚、脈象滑都是食積的表現特徵。
現代人經常去吃到飽的餐廳,幾乎每一餐都是吃太多,所以長久下來很容易出現脾胃的疾病,需要運用消食與按摩的方法消除腹中的積滯。
「保和丸」結合了幫助氣流通暢、消除體內濕氣、和緩體內熱度的藥材,以此來同時處理氣流不暢、濕氣阻塞和內部過熱的問題。
此中藥可以幫助消化和調整胃的功能,讓胃氣平順,讓身體達到一種舒適平和的狀態,因此取名為「保和丸」。
這個方劑主要使用「山楂」作為主要成分,山楂味道酸甜而性質微溫,具有較強的藥效,能夠幫助消化各種飲食導致的積滯,特別是對於肉類和油膩食物造成的消化不良非常有效。《本草綱目》中提到,山楂能夠促進食物的消化,特別是肉類。
神麴味辛甘且溫和,是通過發酵過程製成的。這種藥材在幫助消化的同時,還能夠增強脾胃的功能,特別擅長處理因飲酒或食用陳舊食物導致的消化問題。《藥性論》和《本經逢源》都認為,神麴擅長處理積存在體內的食物。
莱服子(蘿蔔子)具有引導氣體下行、幫助消化的作用,主要用於處理因穀物導致的積滯。《本草綱目》記載,莱服子能夠平息呼吸急促、治療痰多以及消化不良和消除腹脹。
莱服子和山楂一起使用時,效果尤為明顯,可以幫助消化所有飲食引起的積滯。
配合半夏使用,可以緩解胃部不適和預防嘔吐;陳皮則能夠調整體內的氣流,強健脾臟,讓氣流暢通無阻,有助於減輕腹脹並促進食物的消化。這兩種藥材還有去濕的功效。
茯苓則能夠強化脾功能並幫助排出體內的濕氣,避免腹瀉,連翹則有清熱解毒的功能,針對因飲食積滯而導致的濕熱問題。
整個方劑的作用是協調胃的消化功能,消除飲食引起的積滯,使胃氣下降,消除內熱和濕氣,從而自然緩解各種相關症狀。
保和丸在古代大量被運用方來改善各種食積疾病,古人經常來治小孩子的食滯和脾胃不和,可見於各種兒科疾病專書。
最原始的保和丸起源於《古今醫統大全》引《直指小兒方》之保和丸。該方包含白朮、茯苓、半夏、山楂、神曲、陳皮、連翹、莱服子(蘿蔔子)、蒼朮、枳實、香附、厚朴、黃芩、黃連等14種藥材,配方較為複雜。
後代廣泛應用此方,例如《女科撮要》運用保和丸治療「閉經」無月經,書中提到腹中食積痞塊去除即可治癒。《傷寒大白》運平胃散+保和丸治療胸中凝結疼痛,痰飲食積所造成的結胸證。
現代臨床上常用以改善消化不良並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適用於因飲食不當傷害脾胃所致的腹瀉、食慾不振及慢性胃腸炎症狀。
加減法:如果食物積滯比較嚴重,腹脹明顯,可以加入枳實、厚朴、木香、檳榔等藥物來增強消化和疏導滯氣的效果。如果食積引起體內火熱高,表現為舌苔偏黃和脈搏較快,可以適量添加黃芩、黃連等清熱藥物。大便秘結的情況下,可以加入大黃以幫助通便;如果伴有脾虛的情況,適合加入白朮、黨參、甘草等健脾益氣的藥物。
傳統服藥法
製作方法如下:首先把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用蒸熟的餅(現代可以用清水)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大約七八十粒(約9克),最好是在飯後一段時間,用溫開水送服(現代做法是將藥材共同研磨成細粉,用水製成丸子,每次服用6到9克,用溫開水吞服。也可以用水煎煮服用,但用量要按照原方的比例適當減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保和丸的消導效力較為溫和,一般適合食積不太嚴重、身體正氣尚未虧損且偏向體熱的人使用。如果身體正氣已經虛弱或者偏寒的人,應該適當調整藥方。
保和丸的經絡型態
現代人普遍脾經虛證,尤其是炎熱夏季期間更加嚴重,因此不適合吃太飽,每個人都可以進行經絡檢測進行驗證。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保和丸, 出處:《傷寒大白》卷二。 組成:山楂、麥芽、萊菔子、熟半夏、連翹、香附、枳殼。 主治:食滯中焦,生冷抑遏,致發狂症。
保和丸,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陳皮3錢,半夏(薑汁炒)3錢,白茯苓(去皮)3錢,連翹3錢,神曲3錢,山楂肉3錢,蘿蔔子(炒)3錢,黃連(薑炒)2錢。 主治:實熱翻胃。
保和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山楂6兩,神曲2兩,半夏3兩,茯苓3兩,陳皮1兩,連翹1兩,萊菔子1兩。 主治:消食導滯和胃。主治:食積停滯,胸膈痞滿,腹脹腹痛,嗳腐吞酸,厭食嘔惡,或腹中有食積癖塊,或大便泄痢。
保和丸,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糖球4兩,陳皮半兩,茯苓半兩,半夏曲半兩,蘿蔔子2錢5分,白朮1兩,使君子肉1兩,神曲1兩,麥糵1兩,木香2兩2錢4分,砂仁4兩4錢,黃連4兩5分。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能克化,日久羸瘦。
保和丸, 出處:《墨寶齋集驗方》。 組成: 保和丸(《墨寶齋集驗方》。)出處:《墨寶齋集驗方》。組成:白朮1斤(蒸),陳皮8兩(洗),厚朴8兩(薑汁炒),山楂肉6兩(飯上蒸),蒼朮半斤(炒),甘草(炙)6兩,谷芽半斤(炒),萊菔子4兩(炒)。主治:調理脾胃。 。 主治:調理脾胃。
保和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一。 組成:丹砂(研)1錢,蠍梢2-7個,雄黃(研)2錢,蘆薈(研)半錢,熊膽(研)半錢,蛇蛻(燒灰)1錢,瓜蒂2-7枚,蟾酥1皂子大(湯浸),膩粉(研)半錢,龍腦(研)半錢,麝香(研)半錢,牛黃(研)半錢。 主治:小兒驚癇,身熱,手足瘈瘲,目睛上視,狀如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