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mach Qi Reversal

胃氣上逆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與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4-04-06

胃氣上逆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傳統中醫學認為,胃氣正常情況下應當向下運行,這被稱作「降」。當胃氣逆行向上時,則形成了「胃氣上逆證」的病狀。

清代著名醫學家葉天士在其著作中提到:「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健康的脾臟應當向上運行,而健康的胃則應當向下運行。

宋代醫學家朱肱也指出:「足陽明之氣下行,今厥而上行,故為氣逆。」在正常情況下,足陽明經的氣應當向下運行,若逆行向上,則形成氣逆。

傳統中醫認為,胃氣宜降,不宜上逆
傳統中醫認為,胃氣宜降,不宜上逆

造成「胃氣上逆」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外在環境的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影響,或是內在情緒的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擾動。

也可以是飲食不節導致食物積累過多(食傷)而引起。當脾胃虛弱,無法維持正常的胃氣下降,就會出現胃氣上逆。

胃氣上逆證的主要症狀包括嘔吐和噁心,常見的還有胃酸逆流。此外,由於胃氣上逆,容易導致多痰,出現痰氣上逆的情況。

「胃氣上逆證」的主要症狀是:噁心嘔吐、食慾不佳、胃脘部脹痛、胃酸逆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完穀不化、噯氣、呃逆、乾嘔、嘔吐清水、脈弦滑,舌苔薄白或白膩。

中醫也認為肺與胃的關係密切,相互影響。《黃帝內經》提到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

肺經不僅起源腹部,而且下行連接大腸,經過胃口周圍,形成一個相互促進和依存的關係。

胃氣上逆的時候也可能出現肺部咳嗽與氣喘
胃氣上逆的時候也可能出現肺部咳嗽與氣喘

肺和胃都主導著「降」的功能,亦即向下運行的動作。胃氣上逆不僅導致消化系統的不適,如胃腸脹氣,還可能引起胸悶和肋間疼痛等症狀。

此外,由於肺與胃的緊密連接,肺部問題還可能伴隨著呼吸系統的症狀,如咳嗽和氣喘。

胃氣上逆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疾病:「呃逆」、「噯氣」、「嘔吐」、「反胃」等疾病中,常見於各種疾病的症狀中。

胃氣上逆證常常與其他證候一起出現,例如「胃失和降證」、「肝胃不和」、「肝氣犯胃」、「肝氣橫逆證」、「衝氣上逆證」、「痰飲內阻」、「脾胃虛寒」。所以可以改善的中藥方劑非常豐富。

其中要注意「肝氣橫逆證」,這主要因為肝氣鬱結,情緒造成造成橫逆犯胃。肝氣犯胃,可使胃失和降,出現肋間疼痛、口苦、噯氣、沒有食慾…等等。胃氣上逆證雖然有噯氣、胃脘脹滿,較不會出現肋間疼痛、口苦。

有一個特殊狀況稱之為「奔豚氣」,這與胃氣上逆類似,指自覺有氣從少腹上沖胸咽的一種病症。主要是因為肝鬱氣滯、心腎不交、痰濁阻滯所造成。

如果覺得以上描述內容很抽象,也可以運用經絡檢測,在平常實際觀察理解胃氣上逆證的經絡現象。

從經絡理解胃氣上逆


https://static.cloudtcm.com/syndrome/IG%E8%83%83%E6%B0%A3%E4%B8%8A%E9%80%862.jpg

造成胃氣上逆的7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胃氣上逆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白膩舌苔淡薄白

脈相

弦脈滑脈

胃氣上逆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腹瀉伴隨不消化食物打嗝呃逆喝水之後吐水食慾不振噁心反胃噯氣乾嘔嘔吐胃酸食道逆流肋間神經疼痛上腹胃脘痛胃及十二指腸炎胃潰瘍

胃氣上逆的相關證型


改善胃氣上逆的常用方劑


改善胃氣上逆的常用穴道


胃氣上逆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要理解「胃氣上逆」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一個噁心、嘔吐且反胃的人,直接去觀察他身體的經絡現象最簡單。而事實上要複製這種現象是很容易的,每個人都可以親身實驗。

2023年4月15日早上,有一位會員就回報,由於他昨天晚上內心有很多煩惱,一直在思考事情導致沒有睡好,一早起床之後總覺得胃怪怪的,一直覺得噁心想要吐,一直乾嘔,同時也不想吃早餐。

之後他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出現下面這張圖,果然「胃經」能量衝的很高。

他在之前幾天也曾經測過經絡,也沒看到這麼強的胃經能量,他認為這應該就是造成他噁心嘔吐的主要原因,當然肝經實證,脾經虛證應該也會影響。

2023年4月出現胃氣上逆證的經絡型態
2023年4月出現胃氣上逆證的經絡型態

結果有趣的是,2024年4月初他再度感受到噁心想吐的感覺,沒想到一查歷史紀錄,原來去年四月的時候也是這樣。

可見,有很多症狀只是我們沒有去記錄觀察,其實每年在特定的時間,就容易出現特定的身體不舒服症狀,如果配合觀察經絡就可以知道背後的原因

事實上,台灣地區從4月開始天氣就逐漸開始炎熱,從胃經的圓運動現象(開啟頁面),就可以清楚看出在每年4月胃經的能量就開始提升,所以每年從4月開始之後就比較容易出現脾胃的障礙問題。

由於肝經與胃經能量連動性高,這兩條經絡異常(實證、虛證)為主的經絡型態,都有可能出現胃氣上逆證。

載入中...

胃氣上逆的相關典籍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臨證指南醫案‧脾胃》:「胃陽受傷,腑病以通為補,與守中必致壅逆。」
  • 《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瀝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
  • 《醫碥》:「胃喘一證,胃絡不和,氣逆作喘。然所以致逆者,非火則食與痰耳。」
  • 《景岳全書·嘔吐門》:「實證因邪氣犯胃,濁氣上逆所致……虛證乃胃陽不振,或胃陰不足,失其和降而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入中焦不化者,胃虛也」
  • 《聖濟總錄..嘔吐門》說:「食久反出,是無火也」
  • 葉天士:「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勝也」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