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風

SJ17

英文名稱Yifeng

位置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

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2-12-10

穴名介紹


翳風。翳,用羽毛做的華蓋穴也,為遮蔽之物。風,穴內之氣為風行之狀也。本穴在耳後陷中能治風邪所致疾患,猶雲翳處之風穴,故名。

解剖位置


  • 在這穴道附近,可以找到耳後的動脈和靜脈,還有頸部表面的淺靜脈。
  • 翳風穴周圍分布著耳大神經,而更深一層則是面神經,它們從一個叫做莖乳突的地方穿出。

針刺方法


直刺0.5~1寸

穴道介紹


翳風穴功效是「散風活絡、聰耳消腫」,主治耳鳴、耳聾、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頰腫、牙齒痛、顏面神經失調麻痺。本穴為手足少陽之會。

穴道配伍


翳風穴位於耳後耳垂下,乳突前緣,是三焦經的重要穴位,具有疏通經絡、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其配伍多樣,針對不同病症有不同的配穴策略,主要原理是通過經絡的循行聯繫,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一、耳部疾患:

  • 翳風配聽宮、聽會: 此配伍主要針對耳鳴、耳聾等耳部疾病。聽宮、聽會均位於耳部,與翳風穴共同作用於足少陽膽經及手少陽三焦經,具有通利耳竅,疏通經絡氣血,改善聽力的功效。原理是通過三穴協同,疏通耳部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恢復聽力。
  • 翳風配關沖、中渚: 此配伍同樣針對耳聾、耳鳴。關沖位於小指末端,屬手少陽三焦經;中渚位於手背,屬手厥陰心包經。此配伍通過疏通三焦經與心包經的經氣,間接調節耳部經絡,達到治療效果。

二、顏面部疾患:

  • 翳風配地倉、承漿、水溝、合谷治口噤不開: 此配伍針對口噤不開(張口困難),通過疏通經絡,緩解肌肉痙攣。地倉、承漿位於面部,水溝位於人中,合谷位於手部,四穴與翳風穴共同作用於面部及全身經絡,協同作用達到通經活絡,緩解肌肉緊張的效果。
  • 翳風配頰車、合谷治腮腺炎: 頰車穴位於面頰部,與翳風穴共同作用於面部經絡,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合谷穴具有疏通經絡,調節氣血的作用,可增強整體療效。
  • 翳風配地倉、頰車、四白、合谷治面癱: 此配伍針對面神經麻痹,通過活血祛風通絡,改善面部肌肉癱瘓。四白穴位於面部,與其他穴位共同作用於面部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恢復肌肉功能。
  • 翳風配下關治下頜關節炎: 下關穴位於下頜關節附近,與翳風穴合用,可直接作用於下頜關節,消腫止痛。
  • 翳風配地倉、頰車、陽白、承泣治面神經麻痹: 陽白、承泣穴位於眼周,與其他穴位共同作用,達到活血祛風通絡,改善面神經麻痹的效果。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帶狀疱疹
  • 腮腺炎
  • 淋巴結腫大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 甲狀腺腫
  • 甲狀腺機能減退

神經系統疾病

  • 三叉神經痛
  • 偏頭痛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乾眼症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耳聾
  • 中耳炎
  • 暈眩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痛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顳顎關節痛

艾灸刮痧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翳風穴」方法:

艾灸:

  1. 準備: 選擇適合的艾條,點燃艾條一端,待艾條燃燒至冒煙時即可進行艾灸。
  2. 操作: 將艾條置於翳風穴上,距離皮膚約1-2公分,以溫熱感為宜。
  3. 時間: 艾灸時間一般為5-10分鐘,以局部皮膚微紅為佳。
  4. 頻率: 可每天艾灸一次,或隔天一次。
  5. 注意事項:
    • 艾條不可直接接觸皮膚,避免灼傷。
    • 艾灸時要保持通風,避免煙霧過濃。
    • 艾灸過程中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
    • 孕婦、經期女性、體虛者應慎用艾灸。

遠紅外線加熱:

  1. 準備: 準備遠紅外線加熱燈 (神燈),將其打開並預熱至適當溫度。
  2. 操作: 將遠紅外線加熱燈對準翳風穴,保持距離約10-15公分。
  3. 時間: 照射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以溫熱感為宜。
  4. 頻率: 可每天照射一次,或隔天一次。
  5. 注意事項:
    • 注意遠紅外線加熱燈的溫度,避免過熱造成灼傷。
    • 照射過程中需注意觀察皮膚狀況,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
    • 孕婦、經期女性、體虛者應慎用遠紅外線加熱。

備註: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實際操作需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建議諮詢專業醫師或中醫師,制定適合您的方案。

按摩推拿


翳風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1. 準備: 用雙手拇指或食指。
  2. 按壓: 緩緩用力按壓翳風穴,配合緩緩吐氣。
  3. 持續: 持續按壓數秒。
  4. 放鬆: 慢慢放手。
  5. 重複: 反覆步驟 2-4。
  6. 旋轉: 可選擇手指著力於穴位上,做輕柔緩和的環旋轉動。
  7. 組合: 可將按壓和旋轉兩種技法結合使用。
  8. 時間: 每次按摩 10-15 分鐘。
  9. 頻率: 一天之中擇方便的時候做 1-2 次。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1. 針灸大成》:「生瘡,有膿汁:耳門翳風合谷。...原文
  2. 備急千金要方》:「下關 大迎 翳風 完骨 主牙齒齲痛。...原文
  3. 針灸大成》:「翳風:主耳聾及瘰癧。...原文
  4. 針方六集》:「翳風二穴,主耳鳴耳聾,口眼喎斜,呵欠脫頷,口噤難言,頰腫,牙車急,耳中膿,瘰癧項強。...原文
  5. 針灸甲乙經》:「口僻不正,失欠口不開,翳風主之。...原文
  6. 針灸甲乙經》:「痓不能言,翳風主之。...原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