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中醫古代典籍:針方六集
作者:吳昆
朝代:明朝
基本介紹:
針灸叢書。六卷。明·吳昆撰。刊於1618年。卷一《神照集》,論經脈流註經穴及奇穴;卷二《開蒙集》,載《竇太師標幽賦》(吳註)、八法針方(八穴)、五門針方(五腧穴),及十二經補母瀉子法;卷三《尊經集》,集錄《內經》中有關針灸的內容共148節;卷四《旁通集》,為作者闡髮針灸學的一些短論45節,修金針賦24條,對於八法的理論尤多獨特的見解;卷五《紛署集》,詳述身體各部位的腧穴的取穴方法和主病;卷六《兼羅集》,載玉龍歌等歌賦註釋以及灸法等。現存初刻本、抄本。
內容補充:
《針方六集》是一部針灸學著作,由明朝醫學家吳昆所著。全書共六卷,分為《神照集》、《開蒙集》、《尊經集》、《旁通集》、《紛署集》、《兼羅集》。
《神照集》主要論述經脈流注、經穴及奇穴。
《開蒙集》主要載錄《竇太師標幽賦》(吳註)、八法針方(八穴)、五門針方(五腧穴),及十二經補母瀉子法。
《尊經集》主要集錄《內經》中有關針灸的內容共148節。
《旁通集》主要為作者闡髮針灸學的一些短論45節,修金針賦24條,對於八法的理論尤多獨特的見解。
《紛署集》主要詳述身體各部位的腧穴的取穴方法和主病。
《兼羅集》主要載錄玉龍歌等歌賦註釋以及灸法等。
《針方六集》是一部重要的針灸學著作,對後世針灸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序
卷之一·神照集 (1)
- 正人明堂經穴總圖二
- 伏人明堂經穴總圖三
- 正人臟腑圖六
- 伏人臟腑圖七
- 手太陰肺經圖穴八
- 手陽明大腸經圖穴九
- 足陽明胃經圖穴十
- 足太陰脾經圖穴十一
- 手少陰心經圖穴十二
- 手太陽小腸經圖穴十三
- 足太陽膀胱經圖穴十四
- 足少陰腎經圖穴十五
-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經圖穴十六
- 手少陽三焦經圖穴十七
- 足少陽膽經圖穴十八
- 足厥陰肝經圖穴十九
- 督脈圖穴二十
- 任脈圖穴二十一
- 睛中穴主治內障二十九
- 六十六穴日時主治六
卷之一·神照集 (2)
卷之一·神照集 (3)
卷之一·神照集 (4)
卷之一·神照集 (5)
卷之一·神照集 (6)
卷之一·神照集 (7)
卷之一·神照集 (8)
卷之一·神照集 (9)
卷之一·神照集 (10)
卷之一·神照集 (11)
卷之一·神照集 (12)
卷之一·神照集 (13)
- 衝脈經穴歌
- 帶脈二十三
- 《針經》帶脈所發二穴
- 帶脈穴歌
- 陽蹻脈二十四
- 《針經》陽蹻脈所發一十穴
- 陽蹻穴歌
- 陰蹻脈二十五
- 《針經》陰蹻脈所發二穴
- 陰蹻穴歌
- 陽維脈二十六
- 《針經》陽維脈所發一十三穴
- 陽維穴歌
- 陰維脈二十七
- 《針經》陰維脈所發七穴
- 陰維穴歌
- 附:《針經》不載諸家奇穴二十八
卷之一·神照集 (14)
卷之二·開蒙集 (1)
卷之二·開蒙集 (2)
卷之二·開蒙集 (3)
卷之二·開蒙集 (4)
卷之三·尊經集 (1)
- 卷之三·尊經集
- 《靈樞》九針一
- 候氣二
- 見氣三
- 取氣置氣四
- 不得氣五
- 定氣六
- 受氣七
- 調氣八
- 邪氣穀氣九
- 守形十
- 守神十一
- 守關十二
- 守機十三
- 先後治十四
- 刺其病之所從生十五
- 陰深陽淺以數調之十六
- 悶針十七
- 陰病治陽陽病治陰十八
- 有急治有無攻十九
- 導有餘推不足二十
- 迎稽留二十一
卷之三·尊經集 (2)
- 出陳菀二十二
- 迎隨補瀉二十三
- 疾徐補瀉二十四
- 母子補瀉二十五
- 動伸推納補瀉二十六
- 導氣同精以調亂氣二十七
- 陰深陽淺二十八
- 先陽後陰二十九
- 脈氣淺者獨出其邪三十
- 先補虛後瀉實三十一
- 病在營在衛三十二
- 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三十三
- 刺實須其虛刺虛須其實三十四
- 刺營無傷衛刺衛無傷營三十五
- 熱厥寒厥留針功異三十六
- 外內難易三十七
- 疾之留之三十八
- 不盛不虛以經取之三十九
- 間甚刺法不同四十
- 專深刺法四十一
- 二刺一刺深刺間日刺四十二
-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四十三
- 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四十四
- 迎而奪之安得無虛隨而濟之安得無實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四十五
- 知迎知隨四十六
- 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四十七
卷之三·尊經集 (3)
- 實實虛虛為害四十八
- 瀉實針方四十九
- 補虛針方五十
- 搖針五十一
- 三刺則穀氣至五十二
- 瀉必用方補必用圓五十三
- 離合真邪補瀉針方五十四
- 去濁血五十五
- 刺因於形五十六
- 刺因於病五十七
- 刺因於脈五十八
- 刺因於時五十九
- 上實下虛針方六十
- 上寒下熱上熱下寒針方六十一
- 五病五取六十二
- 五主六十三
- 足陽明六十四
- 刺留呼則度六十五
- 當刺井者以滎瀉之六十六
卷之三·尊經集 (4)
- 春夏致一陰秋冬致一陽六十七
- 下針之後或氣先針行或氣與針逢或針出而氣獨行或數刺乃知或髮針氣逆或數刺病益甚六十八
- 五臟已傷針不可治六十九
- 宜甘藥七十
- 臟腑有病皆取其原七十一
- 十二原不同七十二
- 六腑所合七十三
- 膺俞背俞七十四
- 五刺五應針方七十五
- 絡脈會者皆見於外刺甚血方七十六
- 十五絡為病針方七十七
- 刺寒熱方七十八
- 絡氣不足經氣有餘經氣不足絡氣有餘七十九
- 調神針方八十
卷之三·尊經集 (5)
- 調氣針方八十一
- 調血針方八十二
- 調形針方八十三
- 調志針方八十四
- 臟腑脹論八十五
- 脹家針不陷肓則氣不行八十六
- 刺頭痛方八十七
- 治咳針方八十八
- 瘧疾為四末束及取血者八十九
- 治痿針方九十
- 痿厥為四末束九十一
- 八虛受病發拘攣九十二
- 痹聚臟腑針方九十三
- 筋痹針方九十四
- 骨痹針方九十五
- 守筋守骨九十六
- 恢筋摩骨九十七
- 肌痹針方九十八
- 三痹九十九
- 痹痛針有先後一百
- 三刺一百一
- 寒痹熱痹一百二
- 痛止針方一百三
- 久痹不去出血一百四
- 經筋寒急用燔針一百五
- 燔針劫刺一百六
卷之三·尊經集 (6)
- 筋引筋縱一百七
- 病在筋一百八
- 病在骨一百九
- 病不知所痛一百一十
- 繆刺一百一十一
- 巨刺一百一十二
- 微刺一百一十三
- 分刺一百一十四
- 針戒一百一十五
- 救失針方一百一十六
- 六經氣血不同一百一十七
- 針灸各有所宜一百一十八
- 結絡堅緊火之所治一百一十九
- 寒厥先熨後針一百二十
- 火調針方一百二十一
- 陷下則灸一百二十二
- 火補火瀉一百二十三
- 灸寒熱二十九穴一百二十四
- 灸瘡不發一百二十五
- 諸病在內取八會一百二十六
- 熱病氣穴一百二十七
- 熱病宜寒一百二十八
- 待時一百二十九
- 止汗針方一百三十
- 又方一百三十一
- 熱病五十九刺一百三十二
卷之三·尊經集 (7)
- 熱病九不針一百三十三
- 水俞五十七穴灸之所宜一百三十四
- 大風針方一百三十五
- 又方一百三十六
- 食戒一百三十七
- 天忌勿犯一百三十八
- 六脫不刺一百三十九
- 死生可治易治難治難已益甚不治一百四十
- 病脈相左一百四十一
- 六經終不刺一百四十二
- 察魚際一百四十三
- 望知一百四十四
- 夭壽當知一百四十五
- 面部主臟腑支局一百四十六
卷之三·尊經集 (8)
- 附:七傳者死間臟者生說一百四十七
- 附:人有兩死而無兩生說一百四十八
- 卷之四·旁通集
- 針藥無二致一
- 針藥兼有二
- 針藥正治三
- 針藥並因於病四
- 針藥短長五
- 兩不精良六
- 上古用針曲盡其妙七
- 作用相符八
- 針藥治同九
- 針藥自然之理十
- 針藥猶兵十一
- 針藥勿過十二
卷之三·尊經集 (9)
卷之三·尊經集 (10)
- 明水俞五十七穴二十七
- 藥有炮炙針有作用二十八
- 作用同方二十九
- 針藥陰陽反佐三十
- 針藥有序三十一
- 針藥不治三十二
- 針藥待時已病三十三
- 不知醫三十四
- 因病制宜三十五
- 針藥不可為三十六
- 針藥可為三十七
- 藥審三因三十八
- 針惟揆一三十九
卷之三·尊經集 (11)
卷之三·尊經集 (12)
卷之三·尊經集 (13)
卷之五·紛署集 (1)
- 卷之五·紛署集
- 頭直鼻中髮際旁行至頭維凡七穴第一
- 頭直鼻中入髮際一寸循督脈卻行至風府凡八穴第二
- 頭直夾督脈各一寸五分卻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足太陽經)
- 頭直目上入髮際五分卻行至腦空凡十穴第四(足少陽經)
- 頭緣耳上卻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 頭後髮際中央旁行凡五穴第六
- 背自第一椎循督脈行至脊骶凡十三穴第七
卷之五·紛署集 (2)
卷之五·紛署集 (3)
卷之五·紛署集 (4)
- 胸自天突循任脈下行至中庭凡七穴第十四
- 胸自輸府夾任脈兩旁各二寸下至步廊凡十二穴第十五
- 胸自氣戶夾輸府兩旁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
- 胸自雲門夾氣戶兩旁各二寸下行至食竇凡十二穴第十七
- 腋脅下凡八穴第十八
- 腹入鳩尾循任脈下行至會陰凡十五穴第十九
卷之五·紛署集 (5)
- 腹自幽門夾巨闕兩旁各半寸循衝脈下行至橫骨凡二十二穴第二十
- 腹自不容以下夾幽門兩旁各一寸五分自天樞至氣衝夾足少陰各一寸五分凡二十四穴第二十一
- 腹自期門上直兩乳夾不容兩旁各一寸五分下行至衝門凡十四穴第二十二
- 手太陰及臂凡一十八穴第二十三
卷之五·紛署集 (6)
卷之五·紛署集 (7)
卷之五·紛署集 (8)
卷之五·紛署集 (9)
卷之五·紛署集 (10)
卷之六·兼羅集 (1)
卷之六·兼羅集 (2)
卷之六·兼羅集 (3)
卷之六·兼羅集 (4)
- 牙疼翻胃四十三
- 乳鵝四十四
- 癮疹瘰癧四十五
- 咳嗽痰涎四十六
- 呆癡五癇四十七
- 虛煩面赤心中驚懼怔忡四十八
- 風沿爛眼四十九
- 婦人吹乳五十
- 發熱盜汗五十一
- 咳嗽腰疼黃疸五十二
- 老人小便多五十三
- 九般痔疾五十四
- 咳嗽痰多五十五
- 虛損失精五十六
- 腠理不密咳嗽常頻五十七
- 膽寒心驚遺精白濁夜夢鬼交五十八
卷之六·兼羅集 (5)
- 肝虛目昏五十九
- 翻胃吐食六十
- 傷寒無汗汁多六十一
- 大便不通六十二
- 小腹脹滿氣上攻心小便急痛下身水腫六十三
- 七疝偏疼六十四
- 傳屍癆病六十五
- 渾身疼痛六十六
- 滿手生瘡心胸大悶氣攻心腹六十七
- 哮喘六十八
- 五癇六十九
- 氣喘又方七十
- 疝氣又方七十一
- 水病腹臌七十二
- 腎氣衝心七十三
- 婦人帶下七十四
- 氣喘風痰咳嗽(三出方)七十五
卷之六·兼羅集 (6)
卷之六·兼羅集 (7)
卷之六·兼羅集 (8)
卷之六·兼羅集 (9)
卷之六·兼羅集 (10)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