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方六集》~ 卷之五·紛署集 (1)
卷之五·紛署集 (1)
1. 卷之五·紛署集
敘曰:人身頭面肢體,部穴不同,經傳所署何紛紛也。然,或得之針,或得之灸,以去疾即安紀為妙義。文之委瑣,胥不足陋。語曰:一曲之言,大方不棄,作「紛署集」,列於左方,針灸同法。
白話文:
古文中說:“人身上從頭到腳各部位有不同的穴位,在經典著作中有許多不同的記載。然而,無論是通過針刺還是艾灸來治療疾病,只要能夠使人康復就是最好的方法。文章中的細節都不足掛齒。古人有雲:‘一句有用的話,大智慧的人不會輕易放過’,因此寫下了《紛署集》,列出所有相關的方法和技巧,適用於針灸。” 簡單來說,這段話的意思是在說明身體上的穴位有很多種不同的名稱和位置,但最重要的是找到最有效的療法使病人恢復健康。作者還提到他的作品《紛署集》包含了所有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並且可以應用在針灸上。
2. 頭直鼻中髮際旁行至頭維凡七穴第一
(每穴各開一寸五分)
神庭一穴,主身反,吐舌,癲癇,目上視不識人,鼻流清涕,目出冷淚,頭痛,喘喝。
曲差二穴,治雷頭風,頭疼,身熱汗不出,眼視不明,鼽衄,鼻塞,鼻瘡,頂腫,心煩。
本神二穴,主目眩項強,驚癇,嘔吐涎沫,胸脅相引不得轉側,偏風。
頭維二穴,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眼赤目潤,乘風流淚,視物不明。
白話文:
神庭穴,能治身體反折、吐舌頭、癲癇、眼睛向上看認不出人、流清鼻涕、流眼淚、頭痛、喘不過氣。
曲差穴,能治偏頭痛、頭疼、發燒不流汗、看不清楚東西、流鼻血、鼻子不通、鼻子生瘡、頭頂腫脹、心煩意亂。
本神穴,能治頭昏眼花、脖子僵硬、驚厥、嘔吐唾沫、胸部和肋骨疼痛難以轉身、半身不遂。
頭維穴,能治頭痛像要裂開一樣、眼睛痛像要掉出來一樣、眼睛紅腫、風吹就流眼淚、看不清楚東西。
3. 頭直鼻中入髮際一寸循督脈卻行至風府凡八穴第二
上星一穴,主頭風面腫,鼻淵,鼻塞無聞、時生息肉,目眩睛痛,口鼻出血不止。宜出血,以泄諸陽熱氣。
囟會一穴,主頭風頭疼,腦虛衄血,面赤暴腫,頭皮腫,顏青目眩,鼻塞不聞香臭,驚癇,目上視不識人,風熱上攻,宜出血。小兒囟未合者禁刺。
前頂一穴,主頭風目眩,面赤腫痛,驚癇,鼻流清涕,鼻塞鼻痔。
百會一穴,主頭風中風,言語蹇澀,口噤不開,半身不遂,心煩,驚悸健忘,精神恍惚,痎瘧,脫肛,風癇,青風心風,身反羊鳴,悲哭妄言,發時即死,汗出,吐沫而嘔,面赤腦重,鼻塞,頭痛目眩,食無味,百痛絕陽。虢太子屍厥,扁鵲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蓋此穴也。唐高宗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秦鳴鶴為之刺頭出血而愈,亦此穴也。
白話文:
上星穴,可以治療頭風、面部腫脹、鼻淵、鼻塞失嗅、鼻息肉、頭昏眼痛、鼻出血不止。宜出血放血,以泄去陽熱之氣。
囟會穴,可以治療頭風、頭痛、腦虛鼻出血、面部發紅腫脹、頭皮腫脹、面部青色、頭昏眼花、鼻塞失嗅、驚癇、眼向上看認不出人、風熱上攻。宜出血放血。小兒囟門未閉合者禁止針灸。
前頂穴,可以治療頭風、頭昏眼花、面部發紅腫脹、驚癇、鼻涕清涕、鼻塞鼻痔。
百會穴,可以治療頭風中風、言語不清、口不能開、半身不遂、心煩、驚恐健忘、精神恍惚、瘧疾、脫肛、風癇、青風心風、身體反覆發抖並發出羊鳴聲、悲傷哭泣胡言亂語、發病時即將死亡、出汗、吐口水嘔吐、面部發紅、頭部沉重、鼻塞、頭痛頭昏眼花、吃東西無味、全身疼痛、陽氣衰竭。虢太子屍厥,扁鵲取三陽五會穴,過了一會兒,太子甦醒,這就是百會穴。唐高宗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秦鳴鶴為他針刺頭部放血而痊癒,也是這個穴位。
後頂一穴,主頭項強急,惡寒,風眩目䀮䀮,額顱痛,歷節汗出,狂癲不臥,癇發瘛瘲,頭風偏痛。
強間一穴,主頭風頭痛,目眩腦旋,煩心,嘔吐涎沫,項強,狂走不臥,目中冷淚。
腦戶一穴,主面赤目黃,面痛,頭重腫痛,癭瘤。禁不可深刺妄灸。
風府一穴,主中風,舌緩不語,振寒汗出,身重惡寒,頭重如石,頂急不得回顧,目眩,鼻衄,咽痛,頭中百病。
白話文:
後頂穴,可以治療頭頸僵硬、怕冷、風眩眼花、額頭疼痛、關節疼痛伴汗出、精神狂躁、無法入睡、癲癇發作、頭部偏頭痛。
強間穴,可以治療頭風頭痛、眼花頭暈、心煩意亂、嘔吐唾沫、頸部僵硬、精神狂躁、無法入睡、眼裡流冷淚。
腦戶穴,可以治療臉部發紅、眼睛發黃、面部疼痛、頭部沉重疼痛、癭瘤。不可深刺或灸針。
風府穴,可以治療中風、舌頭僵硬無法說話、發冷伴汗出、身體沉重怕冷、頭部沉重像石頭一樣、頭頂疼痛無法回頭、眼花、鼻出血、咽喉疼痛、頭部各種疾病。
4. 頭直夾督脈各一寸五分卻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足太陽經)
五處二穴,主脊強反折,瘛瘲癲疾,偏頭風,鼻塞,時時嚏不已,目昏,目上戴不識人,內障,頭生瘡疥,宜三稜針出血。
承光二穴,主鼻塞不聞香臭,口喎風眩,頭痛,嘔吐心煩,鼻多清涕,目生白膜。
通天二穴,主頸項難轉,鼻中塞悶,偏風口喎,鼻多清涕,衄血,頭重旋暈,屍厥,喘息,項有大氣,癭瘤。
絡卻二穴,主清風內障,目無所見,頭旋耳鳴,狂走,瘛瘲,恍惚不樂,腹脹。
玉枕二穴,主腦風,目如脫,項如拔,不可左右顧,風眩頭寒,多汗,鼻窒不聞。
白話文:
五處二穴主要治療脊椎強直反折、抽搐癲癇、偏頭痛、鼻塞、頻繁打噴嚏、視力模糊、看不清人、眼疾、頭部生瘡疥癬等症狀,可以使用三稜針放血治療。
承光二穴主要治療鼻塞、嗅覺失靈、口歪眼斜、頭疼、嘔吐、心煩、鼻涕多、眼白混濁等症狀。
通天二穴主要治療頸部僵硬、鼻塞悶氣、偏風口歪、鼻涕多、流鼻血、頭昏眼花、昏厥、呼吸困難、頸部有氣腫、甲狀腺腫瘤等症狀。
絡卻二穴主要治療清風內障、失明、頭暈耳鳴、狂躁不安、抽搐、神志不清、腹部脹滿等症狀。
玉枕二穴主要治療腦風、眼球突出、頸部僵硬、無法左右轉頭、頭暈頭痛、汗多、鼻塞失聞等症狀。
5. 頭直目上入髮際五分卻行至腦空凡十穴第四(足少陽經)
臨泣二穴,主中風不識人,目眩目疼,內障白翳,多眵淚,鼻塞淵涕,目外眥痛,驚癇反視,枕骨合顱痛。
目窗二穴,主頭面浮腫,旋眩,眥痛,目視不明,頭痛寒熱,汗不出,惡寒。
正營二穴,主目眩,牙疼,唇吻強急,頭項偏痛,齲齒。
承靈二穴,主腦風頭痛,惡寒鼻塞,鼽衄,喘息不利。
腦空二穴,主腦風頭痛,目瞤眩瞑,項強不得回顧,心悸癲風,勞疾羸瘦。
白話文:
臨泣穴和目窗穴可以治療中風導致的不認識人、頭昏眼花、眼睛疼痛、白內障、眼屎多、流淚、鼻塞、眼角疼痛、驚厥、反觀、枕骨疼痛等症狀。目窗穴還能治療頭面部浮腫、眩暈、眼角疼痛、視力模糊、頭痛寒熱、出汗困難、怕冷。正營穴可以治療頭昏眼花、牙疼、嘴唇僵硬、脖子偏疼、蛀牙。承靈穴可以治療腦風頭痛、怕冷鼻塞、鼻出血、喘不過氣。腦空穴可以治療腦風頭痛、眼睛跳動、眼花、脖子僵硬、心悸、癲癇、勞累導致的體虛消瘦。
6. 頭緣耳上卻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天衝二穴,主偏頭風頭角痛,癲風強痙,牙齦腫,善驚恐。
率谷二穴,主偏正頭風,腦兩角強痛,頭重,痰氣膈痛,酒風,膚腫,煩悶,胃寒嘔吐,目痛。
曲鬢二穴,主頷頰腫,引牙車不得開,急痛,口噤不能言,頸項不得顧,腦兩角痛,為癲風引目眇。
浮白二穴,主寒熱喉痹,耳鳴無聞,齒痛,頸強,生癰,癭氣,胸滿不得息,肩背痛,咳逆痰沫。
竅陰二穴,主四肢轉筋,手足煩熱,頭痛如錐刺,不可以動,中風語言蹇澀,咳逆,喉痹,項強,頷痛,口苦,厲鼻,管內生疽,耳鳴目痛,項毒癭氣,癰疽發厲,熱病汗不出,舌強,脅痛,骨蒸勞熱。《難經》曰:髓會絕骨。一云非懸鐘也,當作枕骨。於理尤勝。
白話文:
天衝穴可以治療偏頭痛、癲癇、牙齦腫脹以及驚恐。率谷穴則可以治療偏頭痛、頭部兩側疼痛、頭重、痰氣阻塞胸悶、酒後頭疼、浮腫、煩躁、胃寒嘔吐以及眼痛。曲鬢穴可以治療下巴和臉頰腫脹、牙關緊閉、劇烈疼痛、口不能言、脖子無法轉動、頭部兩側疼痛、癲癇引發眼花。浮白穴可以治療寒熱交加引起的喉嚨痛、耳鳴失聰、牙痛、脖子僵硬、生瘡、甲狀腺腫大、胸悶氣短、肩膀背部疼痛、咳嗽逆氣以及痰多。竅陰穴可以治療四肢抽筋、手腳發熱、頭痛如針刺般劇烈、中風導致言語不清、咳嗽逆氣、喉嚨痛、脖子僵硬、下巴疼痛、口苦、鼻子不通、喉嚨裡生瘡、耳鳴眼痛、頸部淋巴結腫大、癰疽發炎、發燒不出汗、舌頭僵硬、肋骨疼痛以及虛勞發熱。《難經》中提到,竅陰穴是髓的匯聚點,並指出它位於枕骨而非懸鐘穴,這個說法更符合道理。
完骨二穴,主頭面腫,眼喎口僻,耳鳴,項腫,牙車急,耳後痛,喉痹,齒齲,煩心,小便黃赤,足痿不收,癲疾。
白話文:
這兩個穴位位於頸部,可以治療頭面部水腫、眼睛歪斜、嘴巴偏側、耳朵發嗡嗡聲、頸部腫脹、牙關緊閉、耳朵後方疼痛、咽喉炎和蛀牙。它們還能緩解焦慮心情、改善尿液顏色變深以及幫助恢復腳部肌肉力量不足的情況,同時也能治癒精神疾病。
7. 頭後髮際中央旁行凡五穴第六
啞門一穴,禁不可灸。治舌強失音,諸陽熱盛,鼻衄不止,頭痛,項脊強,反折瘛瘲。
天柱二穴,主肩背痛,目瞑視,鼻不知香臭,頭項筋急,不能回顧,偏正頭風,頭旋腦痛。
風池二穴,主灑淅寒熱,汗不出,頭痛,頭眩目暈,偏正頭風,頸項強急,腰背傴僂,目赤鼽衄,癇瘧中風,氣塞涎上,不語昏危,癭氣,不能發汗。
白話文:
啞門穴不可灸,用來治療舌頭僵硬失聲、陽氣過盛、鼻血不止、頭痛、頸部僵硬、抽搐痙攣等症狀。
天柱穴主治肩背疼痛、視力模糊、嗅覺失靈、頸部肌肉僵硬、無法轉頭、偏頭痛、頭昏腦脹。
風池穴主治反覆發燒、出汗困難、頭痛、頭昏眼花、偏頭痛、頸項僵硬、腰背彎曲、眼睛紅腫流鼻血、癲癇瘧疾中風、氣悶口水溢出、昏迷不語、甲狀腺腫大、無法發汗。
8. 背自第一椎循督脈行至脊骶凡十三穴第七
大椎一穴,治五勞七傷,骨蒸發熱,盜汗,痎瘧,氣疰,頸項不能回顧,背膊拘急,咳嗽,瘰癧,諸虛潮熱。
陶道一穴,主痎瘧,寒熱灑淅,脊強煩滿,汗不出,頭重目瞑,瘛瘲,恍惚不樂。
身柱一穴,主腰脊痛,癲癇瘛瘲,妄見妄言,咳嗽哮喘,小兒驚癇。
神道一穴,主傷寒發熱,頭痛,往來痎瘧,恍惚悲愁,健忘驚悸,小兒風癇背反。
靈臺一穴,禁灸,古無治法。
至陽一穴,主腰脊痛,胃中寒,不能食,胸脅支滿,羸瘦,背中氣上下行,腹中鳴,寒熱解㑊,四肢痠痛,少氣難言,卒疰攻心。
筋縮一穴,主癲疾狂走,脊膂強痛,目反視,癇病多言,心痛,寒熱進退,四肢拘攣。
白話文:
大椎穴可以治療五勞七傷、骨蒸發熱、盜汗、瘧疾、氣疰、頸項無法轉動、背部僵硬、咳嗽、瘰癧以及各種虛弱引起的潮熱。
陶道穴可以治療瘧疾、寒熱交替、脊柱僵硬、胸悶、汗出不來、頭昏眼花、瘛瘲、神志恍惚、心情不佳等症狀。
身柱穴可以治療腰脊疼痛、癲癇、瘛瘲、胡言亂語、咳嗽哮喘、小兒驚癇。
神道穴可以治療傷寒發熱、頭痛、瘧疾、神志恍惚、悲傷愁悶、健忘驚悸、小兒風癇背反。
靈臺穴禁止灸法,古代沒有治療方法。
至陽穴可以治療腰脊疼痛、胃寒、食慾不振、胸脅脹滿、消瘦、背部氣上下逆行、腹鳴、寒熱交替、四肢酸痛、氣短難言、卒疰攻心等症狀。
筋縮穴可以治療癲癇狂躁、脊柱疼痛、眼球上翻、癇病多言、心痛、寒熱交替、四肢拘攣。
脊中一穴,禁灸。治風癇癲邪,黃疸,腹滿不嗜食,五痔便血,溫病,積聚下利,小兒疳疾,脫肛。
懸樞一穴,治腰脊強痛,不得屈伸,積氣上下,水穀不化,下利,腹中留疾。
命門一穴,主腎虛腰痛,目眩不明,頭痛身熱,痎瘧,腰腹相引痛,骨蒸五臟熱,男子遺精,女子赤白帶下,小兒發癇,張口搖頭,角弓反折。
陽關一穴,主膝外不可屈伸,風痹不仁,筋攣不行。
腰俞一穴,治腰脊痛不可俯仰,溫瘧無汗,足痹不仁,傷寒肢熱不已,女人月閉,溺赤。
長強一穴,治九般痔瘻,臟毒,大便洞泄,小便不通,五淋,䘌食下部,頭重顫搖,腰僂脊痛,狂病,小兒囟陷,驚癇瘛瘲,嘔血,驚恐失神,瞻視不正。
白話文:
脊柱中央有一個穴位,禁灸。這個穴位可以治療風癇癲邪、黃疸、腹脹不愛吃飯、五痔便血、溫病、積聚下痢、小兒疳疾、脫肛。
懸樞穴可以治療腰脊強直疼痛,無法彎曲伸展,積氣上下不通,飲食不消化,腹瀉,腹中積疾。
命門穴主治腎虛腰痛、眼花看不清、頭痛發燒、痎瘧、腰腹連帶疼痛、骨蒸五臟發熱、男子遺精、女子白帶異常、小兒發癇、張嘴搖頭、角弓反折。
陽關穴主治膝蓋外側無法彎曲伸展、風痹麻木、筋攣不能行走。
腰俞穴可以治療腰脊疼痛無法俯仰、溫瘧無汗、足部麻木、傷寒肢體發熱不止、婦女月經閉止、小便發紅。
長強穴可以治療九種痔瘻、臟毒、大便稀泄、小便不通、五淋、飲食不消化、頭重發抖、腰駝脊痛、狂病、小兒囟門凹陷、驚癇瘛瘲、嘔血、驚恐失神、眼神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