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方六集》~ 卷之五·紛署集 (2)
卷之五·紛署集 (2)
1. 背自第一椎兩旁夾脊各一寸五分下至節凡四十四穴第八
大杼二穴,主傷寒汗不出,頭痛項強,脊痛身熱,振寒,目眩瘛瘲,瘧疾,喉痹煩滿,勞氣咳嗽,胸中鬱熱,腹痛煩滿,裡急,癲癇身蜷。經曰:骨會大杼。宜主骨痿骨蒸。東垣曰:五臟氣亂於頭,取之天柱、大杼,不補不瀉,以導氣而已。
風門二穴,主傷寒項強目眩,胸中熱,嘔喘背痛,腠理不密易受風寒,咳嗽噴涕不已,鼻流清水。若腠密玄府不泄,取是穴頻刺,瀉去熱氣,背永不發癰疽。
肺俞二穴,主癆瘵,勞熱骨蒸,痰飲嗽喘,嘔吐,支滿,背僂,肺中風,偃臥,胸滿短氣,不嗜食,五勞七傷,盜汗,久嗽不愈,肺脹,腰背強痛,食後吐水,黃疸,癭氣,小兒龜背。
白話文:
大杼穴位於背部,有兩個穴位,主要治療傷寒發燒不流汗、頭痛、脖子僵硬、背痛、發熱、畏寒、頭昏眼花、抽搐、瘧疾、喉嚨痛、胸悶、勞累引起的咳嗽、胸部鬱熱、肚子痛、腹脹、便意頻繁、癲癇發作、身體蜷縮等症狀。經書記載,大杼穴是骨骼的會穴,適合治療骨頭痿縮、骨蒸等病症。東垣說,五臟氣亂上衝頭部,可以取天柱穴和大杼穴,不補也不瀉,只是引導氣血流通而已。
風門穴位於背部,也有兩個穴位,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脖子僵硬、頭昏眼花、胸部發熱、嘔吐、喘不過氣、背痛、毛孔疏鬆容易受風寒、咳嗽、打噴嚏不止、流鼻涕等症狀。如果毛孔緊閉,玄府穴無法排泄,可以多次針刺風門穴,瀉掉熱氣,背部就不會長癰疽。
肺俞穴位於背部,也有兩個穴位,主要治療肺癆、勞累發熱、骨蒸、痰多咳嗽、喘氣、嘔吐、胸悶、背部彎曲、肺部風寒、卧床不起、胸悶氣短、食慾不振、五勞七傷、盜汗、久咳不癒、肺部脹滿、腰背疼痛、飯後吐水、黃疸、甲狀腺腫大、小兒駝背等症狀。
心包俞二穴,治氣逆嘔吐,心痛,留結煩悶。古缺治。
心俞二穴,主心風,狂走,虛驚,夜夢失精,盜汗,偃臥不得傾側,癇癲悲泣,悶亂煩滿,嘔吐不食,咳血吐血,鼻衄,喑塞不言,黃疸,丹毒,健忘,小兒心氣不足,數歲不語。
膈俞二穴,主心痛,周痹,吐食翻胃,胸滿咳逆,嘔吐痰飲,食不下,脅痛腹脹,水腫積癖,喉痹,胃脘當心痛,四肢怠惰,嗜臥身重,自汗盜汗,熱病汗不出。一方云:心生血,肝藏血,此穴居於心肝二俞之間,故為血會,血病宜主此。
肝俞二穴,主肝中風,踞坐不得低頭目,額青脅痛不得息,目眩淚出,吐血,咳逆口乾,疝氣,小腹痛,多怒,衄血,鼻酸,雀目夜眩,生翳,筋寒,熱痓筋急,肋下與脊相引而反折,轉筋入腹將死,目上視,黃疸,驚狂,癥瘕痞滿。
白話文:
心包俞穴,可以治療氣逆嘔吐、心痛、胸悶煩躁。這個穴位古時候就很少被使用。
心俞穴,可以治療心風、狂躁不安、虛驚、夜裡夢遺、盜汗、躺著不能翻身、癲癇、憂鬱煩躁、嘔吐不思飲食、咳血吐血、鼻出血、失聲、黃疸、丹毒、健忘,以及小兒心氣不足,年紀很小還不會說話。
膈俞穴,可以治療心痛、周身關節疼痛、吐食翻胃、胸悶咳嗽、嘔吐痰液、食慾不振、脅肋疼痛、腹脹、水腫、積聚、喉嚨疼痛、胃脘疼痛、四肢無力、嗜睡、身體沉重、自汗盜汗、發燒卻不出汗。有人說:心臟生血,肝臟藏血,這個穴位位於心俞穴和肝俞穴之間,所以是血氣匯聚的地方,血氣病症應該主治這個穴位。
肝俞穴,可以治療肝風、坐著不能低頭、額頭青色、脅肋疼痛、頭昏眼花、流淚、吐血、咳嗽氣逆、口乾舌燥、疝氣、小腹疼痛、容易生氣、鼻出血、鼻子酸痛、眼球突出、晚上看不清東西、眼角膜生翳、筋脈寒冷、發熱痙攣、筋脈緊繃、肋骨下方和脊柱連接處疼痛、抽筋、肚子痛快要死掉、眼睛往上看、黃疸、驚慌失措、腹部腫塊、腹脹。
膽俞二穴,主頭痛振寒,汗不出,膽熱多睡,膽寒不寢,眠中涕淚交流,口苦舌燥,咽痛目黃,胸脅急痛脹滿,不得臥,嘔無所出,食不下,骨蒸勞熱。
脾俞二穴,主多食身瘦,黃疸,脅下滿,瀉利,體重怠惰,痃癖積聚,腹痛,痰瘧寒熱,水腫,氣脹引脊痛,喜欠,不嗜食。
胃俞二穴,主中濕霍亂,胃寒腹脹,不進飲食,胃熱結胸心疼,多食羸瘦,不生肌肉,胸脅滿,目不明。
三焦俞二穴,竇氏禁灸。主臟腑積聚脹滿,羸瘦,不能飲食,吐逆飧泄,腸鳴,目眩頭痛,肩背痛,腰脊強,不能俯仰。
腎俞二穴,主腎臟虛寒腰疼,遺精白濁,羸瘦面黑,耳鳴及聾,頭重目昏,足脛痠疼,四肢淫濼,洞泄,食不化,心腹滿,兩脅滿,小腹急脹,少氣,身腫如水,膝脛中寒,消渴,五勞七傷虛憊,婦人赤白帶下,月經不調,下元虛損,子戶中寒。一方云:植杖度之,與臍平是穴。
白話文:
膽俞穴,可以治療頭痛發冷、出不了汗、膽熱昏睡、膽寒失眠、睡夢中涕淚橫流、口苦舌燥、咽喉疼痛、眼睛發黃、胸脅劇烈疼痛、腹脹難以平躺、嘔吐不止、食慾不振、骨蒸發熱等症狀。
脾俞穴,可以治療食慾旺盛卻身體消瘦、黃疸、脅肋部脹滿、腹瀉、身體沉重無力、痃癖積聚、腹痛、痰瘧寒熱、水腫、氣脹引發脊椎疼痛、打呵欠、沒有食慾等症狀。
胃俞穴,可以治療中濕霍亂、胃寒腹脹、不進食、胃熱結胸疼痛、食慾旺盛卻消瘦、肌肉不長、胸脅脹滿、視力模糊等症狀。
三焦俞穴,竇氏禁灸。可以治療臟腑積聚脹滿、消瘦、不能進食、嘔吐、腹瀉、腸鳴、頭暈頭痛、肩背疼痛、腰脊僵硬、不能彎腰等症狀。
腎俞穴,可以治療腎臟虛寒腰痛、遺精、白濁、消瘦、面色發黑、耳鳴或耳聾、頭重眼花、小腿酸痛、四肢浮腫、尿頻、消化不良、心腹脹滿、兩肋脹滿、小腹急劇脹滿、氣短、全身水腫、膝蓋和小腿冰冷、消渴、五勞七傷虛弱、婦女白帶異常、月經不調、下元虛損、子宮寒冷等症狀。有一個方子說:拿著拐杖測量,與肚臍平齊的地方就是穴位。
大腸俞二穴,主中燥,大小便不通,腸澼,泄利不止,腸鳴引腰脊痛,腹脹,繞臍㽲痛,多食身瘦,洞泄,脊強不能俯仰。
小腸俞二穴,主大小腸寒熱,疝氣,小便赤澀淋瀝,小腹脹㽲痛,大便膿血,泄利下重,五痔疼脹,三焦津液少,口渴不可忍,婦人帶下。
膀胱俞二穴,主風勞脊強腰疼,小便赤澀,遺溺,小腹滿,大便難,足胻拘急,不能屈伸,腳膝無力,陰瘡,女人癥瘕,月事不調。
中膂俞二穴,主赤白痢,腎虛消渴,腰脊強不能俯仰,腹脹脅痛,腸冷疝痛,汗不出。
白環俞二穴,主夜夢鬼交,遺精勞損,虛風腰脊髖骨不利,筋攣痹縮,虛熱無汗,大小不利,腳膝不仁。
白話文:
大腸俞穴位可以治療便秘、大小便不通暢、腸道不適、腹脹、腹痛、消瘦、肛門失禁、腰脊疼痛等問題。
小腸俞穴位可以治療大小腸寒熱、疝氣、尿赤澀、小腹脹痛、大便帶膿血、腹瀉、痔瘡、口渴、婦女帶下等問題。
膀胱俞穴位可以治療腰背疼痛、尿赤澀、尿失禁、小腹脹滿、便秘、足部僵硬、膝蓋無力、陰部疾病、婦女腫瘤、月經不調等問題。
中膂俞穴位可以治療痢疾、腎虛、腰脊僵硬、腹脹、肋骨疼痛、腸道寒冷、疝氣、汗不出等問題。
白環俞穴位可以治療夢遺、遺精、腰脊髖骨疼痛、筋攣、虛熱無汗、大小便不利、腳膝麻木等問題。
上髎二穴,主偏風腰膝冷痛,不能起跪,鼻衄寒熱,大小不利,嘔逆,男子陽痿,婦人絕嗣,陰挺不收。
次髎二穴,主腰痛不得轉搖,疝氣偏墜,痛引陰器,足清不仁,背腠寒,腸鳴注泄,小便淋瀝,胸中堅脹,婦人赤白帶下。
中髎二穴,主腰痛,大小便難,腹脹下利,淋瀝滑泄,男子五勞七傷六極,婦人絕子帶下,月事不調。
下窌二穴,主腰痛不能轉側,大小便不利,寒濕內傷,腸鳴注泄,便血,婦人漏下蒼汁,陰中痛引小腹。
會陽二穴,主腹中寒熱冷氣,泄利不止,久痔,腸澼下血,陽氣虛乏,陰汗時出。
白話文:
上髎穴位,可以治療偏風導致腰膝冷痛,無法站立或跪下,鼻出血伴隨寒熱,大小便不順暢,嘔吐反胃,男性陽痿,女性不孕,陰道膨出無法收縮。
次髎穴位,可以治療腰部疼痛無法轉動,疝氣下墜,疼痛延伸至陰部,腳趾麻木無知覺,背部肌肉寒涼,腸鳴腹瀉,小便淋漓不盡,胸部脹痛,女性白帶異常。
中髎穴位,可以治療腰痛,大小便困難,腹部脹痛腹瀉,小便淋漓不斷,男性勞損傷精,女性不孕白帶異常,月經不調。
下髎穴位,可以治療腰痛無法翻身,大小便不順暢,寒濕內傷,腸鳴腹瀉,便血,女性陰道分泌物異常,陰部疼痛延伸至小腹。
會陽穴位,可以治療腹部寒熱冷氣,腹瀉不止,久治不癒的痔瘡,腸道出血,陽氣虛弱,容易出汗。
2. 背自第二椎兩旁夾脊各三寸行至二十一椎下凡二十八穴第九
附分二穴,主風寒客於腠理,肩背拘急,頸項強痛,不得回顧,肘臂不仁。
魄戶二穴,主三尸走注,肩膊痛,咳逆上氣,嘔吐煩滿,虛勞喘痿,頸項強急,不得回顧,體熱百節痛,夜夢鬼交。
膏肓二穴,《針經》未有,唐真人孫思邈始指,無所不療。考在《神照集》。
神堂二穴,主多夢虛驚,狂走,肩脊強急,不可俯仰,胸腹滿,灑淅寒熱,氣逆上攻,時噎。
譩譆二穴,主勞損不得臥,背悶氣滿,腋脅拘急,目眩,鼻衄,膈脹,胸中痛,氣逆,肩膊內痛,不得回顧,大風,汗不出,溫瘧寒熱。
膈關二穴,主背痛惡寒,脊強難以俯仰,飲食不下,嘔噦吐涎,胸中噫悶,大便不節,小便黃。
白話文:
附分兩個穴位,主要治療風寒侵入肌膚,導致肩背僵硬、頸項疼痛難以回頭、手肘和手臂麻木無知覺。
魄戶兩個穴位,主要治療三尸神遊走引起的肩膊疼痛、咳嗽逆氣上涌、嘔吐腹脹、虛勞喘息無力、頸項僵硬難以回頭、身體發熱百節疼痛、夜晚夢到鬼交。
膏肓兩個穴位,《針經》中沒有記載,唐朝真人孫思邈首次指明,能治療各種疾病。詳細內容可以參考《神照集》。
神堂兩個穴位,主要治療多夢易驚、精神恍惚、肩脊僵硬難以彎腰、胸腹脹滿、發冷發熱交替、氣逆上衝、時常哽咽。
譩譆兩個穴位,主要治療勞損導致無法平躺、背部悶脹氣滿、腋下和脅肋僵硬、頭昏眼花、鼻出血、膈肌脹滿、胸部疼痛、氣逆上衝、肩膊內側疼痛難以回頭、大風吹襲、汗液無法排出、溫瘧寒熱交替。
膈關兩個穴位,主要治療背部疼痛怕冷、脊柱僵硬難以彎腰、食慾不振、嘔吐涎液、胸中悶脹、大便失禁、小便發黃。
魂門二穴,主屍厥走注,胸背引心痛,食飲不下,渾身筋攣骨痛,體熱勞嗽,氣不升降,腹中雷鳴,大便不節,小便黃赤。
陽綱二穴,主腸鳴腹痛,食不下,大便泄利不節,小便淋瀝,身熱目黃,腹脹怠惰。
意舍二穴,主腹滿虛脹,背惡寒,泄瀉,溺黃,食不下,嘔吐,消渴,目黃身熱。
胃倉二穴,主腹滿虛脹,水腫,食飲不下,背痛惡寒,不得俯仰。
肓門二穴,主心下痛,大便秘,婦人乳癰。
志室二穴,主腰背強痛,飲食不消,腹中堅急,陰痛下腫,遺精,小便淋瀝,吐逆霍亂。
胞肓二穴,主腰痛惡寒,不得俯仰。食不消,小腹堅急,癃閉,脊背引痛,傴僂。
秩邊二穴,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淋瀝,五痔發腫。
白話文:
魂門穴可以治療昏厥、四肢麻木、胸背疼痛、食慾不振、全身筋骨疼痛、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腹鳴、腹瀉、尿黃等症狀。陽綱穴可以治療腸鳴腹痛、食慾不振、腹瀉、尿頻、發燒、黃疸、腹脹、倦怠等症狀。意舍穴可以治療腹脹、背部發寒、腹瀉、尿黃、食慾不振、嘔吐、口渴、黃疸、發燒等症狀。胃倉穴可以治療腹脹、水腫、食慾不振、背痛、發寒、難以彎腰等症狀。肓門穴可以治療心窩痛、便秘、婦女乳腺炎等症狀。志室穴可以治療腰背疼痛、消化不良、腹脹、陰部疼痛、遺精、尿頻、嘔吐、霍亂等症狀。胞肓穴可以治療腰痛、發寒、難以彎腰、消化不良、小腹脹痛、排尿困難、背部疼痛、駝背等症狀。秩邊穴可以治療腰痛、難以彎腰、尿頻、痔瘡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