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序

回本書目錄

1.

良醫者,兆人司命,任不啻與九鼎爭昂,然必針藥並詣其極,始為無忝。隆古聖神,即嘗百草而示人以藥,復作九針而喻人以刺,亦以人命至重,拯救之術,不得不詳且悉也。

正統中,聖慮宋制銅人日久漫滅,命復範銅為之,建諸醫官,式廣教詔。又礱石《圖經》,序由御製,心之保民也弘矣,其所望一醫者至矣。語曰「不針不神,不灸不良」,良有以也。近世刀圭之徒,才能不及中庸,分科療病,更不講求神良精藝者,萬夫一轍。無亦法妙無方,探之猶望洋爾。

昆自束髮修儒,遊心《靈》、《素》,諸砭焫針經,皆時討究。蓋未及壯年,負笈萬里,虛衷北面,不減七十二師。念在取善發蒙,不謂一吷非律,一簣非山故也。時以所授針方,對證施治,種種神驗。然窮其所以神者,牴牾背馳,阻於頓悟。益之三十餘年,覺以歲積,始破前迷。

今樗櫟之年,六十有七,視昔考醫方時,年則倍矣。志在公善於人,成斯《六集》:首「神照」,次「開蒙」,次「尊經」,次「旁通」,次「紛署」,次「兼羅」。其間一得之愚,是千慮之所開也。良工之心獨苦,今乃驗之,藉是以翼《圖經》,豈云自與?朔瞻天朝,軫念疲癃,澤同雨露。茲《六集》者,倘有補於聖政,亦桔槔之助甘霖耳。

遑自功哉!所跂望者,一人有慶,壽域同躋,林總萬方,家松齡而人鶴算,參苓不餌,針石永捐,俾池上神工挾術而無所施,則巖穴之私慰矣,他尚何求。

歲丁巳海陽程處士標,病劇得起,進不肖為醫林長,側弁《六集》而左袒焉。復捐阿堵以鳩剞劂,義之紀也,惟是並序。

皇明萬曆四十六年歲次戊午長至日書

白話文:

[序]

優秀的醫生,掌管著眾人的性命,其責任重大,堪比九鼎。只有當針灸和藥物的治療達到極致,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良醫。自古以來,聖賢們嘗試各種草藥,教導人們認識藥材,又創立了九種針具,教導人們針灸,這都是因為人命關天,救治的方法不得不詳細且全面。

在正統時期,為了避免宋朝製造的銅人因時間久遠而損壞,於是下令重新鑄造銅人,設置在醫官學院,以推廣教育。同時,還磨石刻《圖經》,其序言更是由皇帝親自撰寫,充分展現了保衛人民健康的宏偉願景,以及對醫生的殷切期望。有句話說「不針刺無法見效,不艾灸難以痊癒」,確實有其道理。然而近代許多醫生,能力不足,各專一科,不再追求高超的醫術,使得治療方式千篇一律,這可能就是因為他們未能深入理解醫學的奧祕。

我自幼讀書,專研《靈樞》、《素問》等醫學典籍,對於針灸治療的各種方法,都經常進行研究。在我壯年之前,我背負著厚重的書籍,走遍萬裏,向七十多位老師學習,一心只想學習更多的醫學知識。我認為,只要能有所獲,即使只是一點點進步,也是值得的。我用所學的針灸方法,根據病情進行治療,效果神奇。但對於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我卻一直未能明白,直到經過三十多年的探索,我才終於解開了這個謎團。

如今我已六十七歲,相比我開始研究醫學的時候,年齡已經翻了一倍。我立志要將我的知識公開,因此編纂了這本《六集》:首先介紹的是「神照」,然後是「開蒙」,再來是「尊經」,接著是「旁通」,再來是「紛署」,最後是「兼羅」。其中的每一點心得,都是我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晶。良醫的心血,如今終於得到印證,我希望能以此書輔助《圖經》,並非自誇。

我並不追求個人的功績,我所期待的是,全民都能享有健康,世界和平,每一個家庭都長壽,每一個人都健康,即使沒有吃靈芝和人參,也能永遠不用針灸和藥物,讓那些擁有醫術的人無用武之地,這樣我便感到欣慰,別無他求。

丁巳年,海陽的程處士標,病情嚴重,卻在我的治療下康復,他推薦我擔任醫學界的領導,並支持我編寫這本書。他還捐出財產來贊助出版,這是他的義舉,我在此一併致謝。

  • 萬曆四十六年冬至日書於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