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五·紛署集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紛署集 (9)

1. 足少陽及股並陽維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三

竅陰二穴,主頭痛心煩,眼翳,喉痹,舌強口乾,耳聾,外眥痛,脅痛,咳逆,寒熱汗不出,腰髀膝胻踝跗紅腫,轉筋,痛痹,小指次指不用,癰疽,夢魘。

俠谿二穴,主胸脅支滿,不可轉側,痛無常處,寒熱汗不出,腳氣紅腫,五指拘攣,痛痹,腳心煩熱,目外眥赤,目眩,頰頷腫,耳聾。

地五會二穴,禁灸。主腋痛,內損吐血,五指腫痛,乳癰。

臨泣二穴,主肩、脅、腰、膝、外踝節痛,不能轉側,枕骨合顱痛,胸中滿,缺盆、腋下馬刀瘡瘍,善齧頰,灑淅振寒,心痛,周痹無常處,厥逆,氣喘不能行,痎瘧,四肢腫滿。此穴大能出水,導五臟氣,又治患眼一切證候。一方云:渾身蠱脹可出水,腳氣紅腫可出血。放水針隨皮過一寸。臨泣為八法之一,以其連帶脈,行目銳,而會陽蹻也。

丘墟二穴,主胸脅滿痛如刺,髀樞腿胻外踝皆痛,踭風,腳氣紅腫,陽厥無力,目生翳膜,轉筋,卒疝,小腹堅,寒瘧。

懸鐘二穴,主風勞身重,渾身百節痛,左癱右瘓,兩足不隨,寒濕腳氣,心腹脹滿,胃中熱不嗜食,虛勞咳逆,泄注,喉痹,項強,腸痔瘀血,陰急,鼻衄,腦疽,大小便澀,煩滿狂易,遍身生瘡,水腫。治傷寒發熱不退,針曲池穴,瀉此穴良。

陽輔二穴,主一切中風癱瘓,筋急拘攣,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膚腫,百節痠疼,實無所知,諸節盡痛無常處,脅腋腫,痿、喉痹,馬刀夾咽,口苦太息,面塵,善潔面青,汗出振寒,痎瘧,頭角痛,目銳眥痛,頷頸痛,缺盆、胸脅、髀、膝、絕骨、外踝皆痛,膝下生瘡。

光明二穴,主目青昏,胬肉攀睛紅腫,解㑊淫濼,胻酸不能久立,坐不能起,熱病汗不出,卒狂。

外丘二穴,主頸項痛,胸膈滿,膚痛惡寒,陽厥足外熱,腰膝外踝皆痛,足小指次指不用。瘛犬傷,毒不出,發寒熱,癲疾,小兒龜胸。

陽交二穴,主寒厥膝胻不收,轉筋痹痛,陰虛眩暈,喉痹,面腫,胸脅腫滿,驚狂疾走。

陽陵泉二穴,主腰膝腫痛,風痹不仁,筋緊拘攣,不得屈伸,半身不遂,足冷無血色。

陽關二穴,禁灸。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風痹不仁。

中瀆二穴,主風寒客於分肉間,攻痛上下,筋痹不仁。

環跳二穴,主風寒濕痹,半身不遂,髀樞痛,不得轉側。仁壽官患腳氣偏風,甄權奉敕針環跳、陽陵泉、陽輔、巨虛下廉而能起行。環跳穴痛,恐生附骨疽。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足少陽膽經及其與陽維脈相會的四個穴位,總共二十八個穴位,這是第三十三段說明]

內容翻譯如下:

[竅陰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頭痛心煩、眼睛有異物感、咽喉炎、舌頭僵硬口乾、耳朵聽覺障礙、眼角疼痛、脅部疼痛、咳嗽反胃、寒熱交替出汗異常、腰部大腿膝蓋腳踝紅腫、肌肉抽搐、疼痛麻木、小指和次指活動受限、癰疽、惡夢。

俠溪穴也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胸脅脹滿、無法翻身、疼痛無固定位置、寒熱交替出汗異常、腳氣紅腫、手指拘攣、疼痛麻木、腳心煩熱、外眼角發紅、視力模糊、臉頰腫脹、耳朵聽覺障礙。

地五會穴有兩個位置,禁止鍼灸。主要處理腋下疼痛、內傷吐血、手指腫痛、乳腺炎。

臨泣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肩、脅、腰、膝、外踝關節痛、無法翻身、枕骨與顱骨連接處疼痛、胸中脹滿、鎖骨下及腋下腫瘤、咬頰、寒顫、心痛、周身麻木無固定位置、氣血逆亂、呼吸困難、瘧疾、四肢腫脹。這個穴位能夠大量排水,調節五臟之氣,還能治療眼部所有症狀。一種說法是,全身水腫可以在此穴位排水,腳氣紅腫可以在此穴位出血。放水針應穿過皮膚一寸深。臨泣穴是八法之一,因爲它連帶脈絡,行於銳利的眼角,與陽蹺脈相會。

丘墟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胸脅脹滿痛如針刺、大腿外側至腳踝都疼痛、跟腱風、腳氣紅腫、陽厥無力、眼睛產生翳膜、肌肉抽搐、突然疝氣、小腹堅硬、寒瘧。

懸鐘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風溼勞損身體沉重、渾身關節疼痛、左癱右瘓、兩足行動不便、溼寒腳氣、心腹脹滿、胃中熱但食慾不佳、虛勞咳嗽反胃、腹瀉、咽喉炎、頸部僵硬、腸痔出血、陰部緊縮、鼻出血、腦瘤、大小便困難、煩躁精神錯亂、全身生瘡、水腫。治療傷寒發熱不退,應針刺曲池穴,瀉此穴效果良好。

陽輔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所有中風癱瘓、筋肉緊張拘攣、腰部感覺像坐在水中、膝下皮膚腫脹、全身關節痠痛、實感無知、各關節疼痛無固定位置、脅腋腫脹、痿症、咽喉炎、馬刀夾咽、口苦嘆息、面色暗沉、清潔面容發青、出汗寒顫、瘧疾、頭角痛、眼角痛、下巴頸痛、鎖骨下、胸脅、大腿、膝蓋、絕骨、外踝都痛、膝下生瘡。

光明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視力模糊、胬肉攀睛紅腫、懈怠淫逸、小腿痠痛無法長久站立、坐下後難以起身、熱病不出汗、突然瘋狂。

外丘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頸項痛、胸膈滿、膚痛惡寒、陽厥足外熱、腰膝外踝都痛、足小指次指活動受限。狂犬咬傷、毒素不出、發寒熱、癲疾、小兒龜胸。

陽交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寒厥膝部無法控制、肌肉抽搐麻痹疼痛、陰虛頭暈、咽喉炎、面部腫脹、胸脅腫脹滿、驚狂疾走。

陽陵泉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腰膝腫痛、風痹麻木、筋肉緊繃拘攣、無法屈伸、半身不遂、足部冰冷沒有血色。

陽關穴有兩個位置,禁止鍼灸。主要處理膝外側痛、無法屈伸、風痹麻木。

中瀆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風寒侵入肌肉間,引起上下的疼痛、筋痹麻木。

環跳穴有兩個位置,主要處理風寒溼痹、半身不遂、大腿根部痛、無法翻身。仁壽官患腳氣偏風,甄權奉旨針環跳、陽陵泉、陽輔、巨虛下廉,能夠起牀行走。環跳穴痛,可能產生附骨疽。]

2. 足太陽及股並陽蹻六穴凡三十六穴第三十四

至陰二穴,主目翳,鼻塞,頭重,小便不利,失精,轉筋,寒瘧,風寒從小指起,脈痹上下,帶胸脅痛無常處,婦人產難。

通谷二穴,主頭重目眩,身熱驚衄,留飲胸滿,食不化,失欠。本節紅腫,疼腫彈針出血;腳背紅腫,鋒針出血。一方云:五臟氣亂於頭,宜深取通谷、束骨。此知根結者也。

束骨二穴,主腰痛如折,髀不可屈,膕如結,腨如裂,耳聾目眩,惡風頭痛,項不可以顧,眥爛,鼻衄,身黃淚出,腸澼,痔腫,癲瘧,背瘡。

京骨二穴,主目眥赤爛,鼻衄不止,腰脊痛不可俯仰,身後側痛,腳氣紅腫燥裂,痎瘧寒熱,喜驚,不欲食,筋攣,傴僂,心痛。

申脈二穴,主風眩,癲癇厥氣,腰痛不能伸,足弱不能立,目反上視,赤痛從內眥始,及諸痛在太陽經者。潔古云:癇病晝發,灸陽蹻,申脈為八法之一,以其合陽蹻,會督脈於內眥也。

金門二穴,主屍厥暴死,脈動如故,癲癇,張口搖頭,身反若折,霍亂轉筋,膝脛痠痛,暴疝。

僕參二穴,主腳跟紅腫,痿痹不能踐地。轉筋,屍厥暴死,脈動如故,吐逆,痰涎壅盛,頭重如石,癲癇,狂言見鬼。

昆倉二穴,主頭項肩背腰尻股膝痛,腨如結,踝如裂,足跟不能履地,鼽衄,喘咳,發癇瘛瘲,狂易,大風,傴僂,心痛與背相接,陰腫,婦人孕難,胞衣不下。

附陽二穴,主霍亂轉筋,痿厥,風痹不仁,時有寒慄,頭項、背膂、髀樞、膝脛皆痛,反張瘛瘲。

飛揚二穴,主痔腫體重,不能起坐行立,腳腨酸腫,走痹手足不得屈伸,歷節汗出,頭背痛,目眩暈,鼽衄,齁䶎癲疾,寒瘧。

承山二穴,主腰股膝腨足踝腫痛,風痹,痔瘻,便血臟毒,大便艱難,轉筋霍亂,傷寒水結。

承筋二穴,主寒痹轉筋,陰股腫,腳腨酸,小腹痛,大便難,背脹腰痛,頭痛,鼽衄,痔瘡,腳跟急痛。

合陽二穴,治腰脊強痛引腹,陰股熱,胻酸腫,不能行立,寒疝偏墜,痔瘻,女子血崩帶下。

委中二穴,禁灸。四畔紫脈上,宜鋒針出血,大經不宜出血。熱病汗不出,腰重不能舉,小腹堅滿,不得小便,足筋緊急,膝頭紅腫,大風眉發墮落,風痹癱瘓,癰疽發背,便毒等症,並宜出血。血出,痼疾皆愈。腳弱不宜出血。

委陽二穴,主腰脊痛不可俯仰,股陰痛不得小便,風痹,淋瀝,瘛瘲,癲疾,小腹堅,傷寒寒熱。

浮郄二穴,主霍亂轉筋,小腸熱,大腸結,脛外筋急,髀樞不仁,二便不利。

殷門二穴,主腰痛不得俯仰,腰脊尻臀股陰寒痛,惡血泄注,外股腫。

承扶二穴,主腰脊尻股引痛,五痔泄血,大小便難,尻臀癰腫。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和股部陽蹻脈共六個穴位,總計三十六個穴位]

  • 至陰穴兩個,可治療眼睛障礙、鼻塞不通、頭部沉重、排尿困難、精液流失、抽筋、寒冷引起的瘧疾、由小指開始的風寒、脈絡受阻的疼痛上下移動、胸部和側邊的疼痛位置不定,以及女性生產困難。

  • 通谷穴兩個,主治頭部沉重、眼花、身體發熱、驚嚇性鼻血、胸中有積液而滿漲、消化不良、打哈欠。若本節紅腫,可用針刺出血來治療;腳背紅腫,也可用尖針刺出血。另一種說法是:當五臟之氣在頭部混亂時,應深度刺激通谷穴和束骨穴。這就是理解根結的知識。

  • 束骨穴兩個,可治腰痛如斷裂、大腿不能彎曲、膝蓋像被結綁、小腿像撕裂、耳聾眼花、怕風頭痛、頸部無法轉動、眼角潰爛、鼻出血、全身泛黃、淚水流溢、腸炎、痔瘡腫大、癲癇和瘧疾、背部長瘡。

  • 京骨穴兩個,可治眼角紅腫、鼻出血不止、腰背疼痛到無法俯仰、身體後側疼痛、腳氣紅腫乾裂、瘧疾寒熱交錯、容易驚嚇、食慾不佳、肌肉抽搐、駝背、心痛。

  • 申脈穴兩個,可治眩暈、癲癇、厥逆之氣、腰痛無法伸直、腳力衰弱無法站立、眼球向上翻、眼睛紅痛從內角開始,以及太陽經相關的所有疼痛。

  • 金門穴兩個,可治突然死亡的屍厥、脈搏依然跳動的癲癇、張嘴搖頭、身體彎曲如斷裂、霍亂轉筋、膝蓋和小腿痠痛、突然的疝氣。

  • 僕參穴兩個,可治腳跟紅腫、萎縮麻痺無法著地、轉筋、突然死亡的屍厥、脈搏依然跳動、嘔吐、痰多,頭部沉重如石、癲癇、胡言亂語看到鬼魂。

  • 昆崙穴兩個,可治頭、頸、肩、背、腰、臀、大腿、膝蓋疼痛、小腿結塊、腳踝像撕裂、腳跟無法踩地、鼻塞出血、呼吸困難咳嗽、癲癇、精神錯亂、大風、駝背、心痛連接到背部、男性生殖器腫脹、女性生產困難、胎盤無法排出。

  • 附陽穴兩個,可治霍亂轉筋、萎縮厥逆、風濕麻痹、偶爾畏寒發抖、頭、頸、背、大腿、膝蓋、小腿都痛、反弓、抽搐。

  • 飛揚穴兩個,可治痔瘡腫大、身體沉重、無法坐立行走、小腿痠腫、風濕關節炎、手腳無法彎曲伸展、關節出汗、頭背痛、眼花、鼻塞出血、鼾聲、癲癇疾病、寒冷瘧疾。

  • 承山穴兩個,可治腰、大腿、膝蓋、小腿、腳踝腫痛、風濕麻痹、痔瘡、便血、排便困難、轉筋霍亂、感冒水腫。

  • 承筋穴兩個,可治寒性麻痹轉筋、大腿內側腫脹、小腿痠痛、小腹痛、排便困難、背部脹痛、腰痛、頭痛、鼻塞出血、痔瘡、腳跟急痛。

  • 合陽穴兩個,可治腰背僵硬疼痛連到腹部、大腿內側熱痛、小腿痠腫、無法行走站立、寒性疝氣、痔瘡、女性月經過多或白帶異常。

  • 委中穴兩個,禁止針灸。如果周圍出現紫色脈絡,宜用尖針刺出血,但大血管不宜出血。治療熱病不出汗、腰部沉重無法抬起、小腹堅硬滿漲、小便困難、腳筋緊繃、膝蓋紅腫、大風吹襲眉毛和頭髮掉落、風濕癱瘓、癰疽背痛、痔瘡等症狀,均適合出血治療。血出後,舊疾都能康復。腳力衰弱不宜出血。

  • 委陽穴兩個,可治腰背疼痛無法俯仰、大腿內側疼痛無法排尿、風濕麻痹、尿道感染、抽搐、癲癇疾病、小腹堅硬、感冒寒熱交錯。

  • 浮郄穴兩個,可治霍亂轉筋、小腸熱、大腸結石、小腿外側肌肉緊繃、大腿內側無感、二便不順。

  • 殷門穴兩個,可治腰痛無法俯仰、腰背臀部大腿內側冰冷疼痛、惡血漏出、大腿外側腫脹。

  • 承扶穴兩個,可治腰背臀部大腿內側拉扯疼痛、五種痔瘡出血、大小便困難、臀部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