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方六集》~ 卷之五·紛署集 (8)
卷之五·紛署集 (8)
1. 足少陰及股並陰蹻陰維凡二十穴第三十一
湧泉二穴,主屍厥面黑,心中結熱,痛不嗜食,目眩,喉痹咽腫,舌縱挺出,胸脅滿脹,夾臍痛,股內後廉痛,脛寒而逆,五指痛,足不踐地,足下熱,熱厥喘逆,失音,喜渴,男子如蠱,女子如阻,喑不能言,癲癇,鼻衄不止,陰疝陰痹,風邪入腹,霍亂轉筋,腎積奔豚。《倉公傳》:濟北王阿母,病患熱厥,足熱,淳于意刺足心,立愈。
然谷二穴,主咽腫,心恐如人將捕,咳血,煩滿喉痹,舌挺,自汗消渴,渴喘目昏,上氣心痛,盜汗骨厥,脊臀股內廉痛,胻酸,洞泄,小腹脹,氣搶胸脅,吐涎,嗌乾咳血,寒疝,淋濁遺精,墮損惡血留於腹中,婦人無子,陰挺陰癢,月事不調,初生小兒臍風口噤。
白話文:
湧泉穴位於腳底,主要治療屍厥、面黑、心煩燥熱、疼痛不想吃東西、頭昏眼花、喉嚨腫痛、舌頭伸出來、胸脅脹滿、肚子兩側疼痛、大腿內側疼痛、小腿冰冷反胃、五根手指疼痛、腳無法著地、腳底發熱、熱厥喘不過氣、失聲、口渴、男子如中邪、女子如被阻礙、說不出話、癲癇、鼻血止不住、陰囊腫痛、陰部麻痺、風邪侵入腹部、霍亂抽筋、腎臟積聚導致奔豚病。《倉公傳》記載:濟北王的母親患了熱厥,腳部發熱,淳于意醫生用針刺腳底湧泉穴,立刻就治好了。
然谷穴位於腳背,主要治療咽喉腫痛、心慌恐懼、咳嗽咳血、胸悶煩躁、喉嚨腫痛、舌頭伸出來、自汗、口渴、口渴喘息、頭昏眼花、上氣、心痛、盜汗、骨骼發冷、脊椎、臀部、大腿內側疼痛、腿酸、腹瀉、小腹脹痛、氣上衝胸脅、吐口水、喉嚨乾渴咳嗽咳血、寒疝、小便混濁遺精、墮胎後惡血留在肚子裡、婦女不孕、陰道腫痛發癢、月經不調、新生兒臍風、嘴巴緊閉。
太谿二穴,主咳逆咽腫,心痛,手足寒至節,吐血,喘息,嘔吐善噎,痰實口中如膠,寒疝嗜臥,溺黃消渴,手足痿,黃疸久瘧,少腹痛,大便難,痃癖,寒熱咳嗽,不嗜食,腹脅痛,肌瘦,女人經事不調,血留凝結。東垣曰:治痿宜導濕熱,不令濕土克腎水,其穴在太谿。
照海二穴,主嗌乾悲恐,目如見星,嘔吐腹痛,久瘧,暴疝,淋瀝,陰挺,二便不通,腹內一切隱疾。潔古云:癇病夜發,灸陰蹻。一方:出血。主噤口,喉痹。照海為八法之一,以其合陰蹻,會任脈於喉嚨也。
大鐘二穴,主嘔吐胸滿,喘息腹脹,便難淋瀝,腰脊強,脛酸,寒濕腳氣,少氣嗜臥,口中熱,多寒,欲閉戶而處,舌乾食噎,善驚恐不樂,喉中鳴,咳唾氣逆,煩悶,癃閉。
白話文:
太溪穴可以治療咳嗽、咽喉肿痛、心痛、手脚冰冷、吐血、喘息、呕吐、痰多、疝气、尿黄、口渴、手脚无力、黄疸、久疟、小腹痛、便秘、脾胃虚弱、寒热咳嗽、食欲不振、腹胁痛、消瘦、女性月经不调、血瘀等症状。东垣说,治疗痿症要引导湿热,避免湿土克制肾水,而太溪穴正是治疗痿症的关键。
照海穴可以治疗口干、恐惧、眼花、呕吐、腹痛、久疟、疝气、尿频、阴道脱垂、大小便不通、腹内隐疾等症状。洁古说,癫痫病夜间发作,可以灸阴蹻穴。照海穴还有治疗出血、口紧、喉痹的作用。照海穴是八法穴之一,因为它与阴蹻相合,又与任脉在喉咙处相交。
大钟穴可以治疗呕吐、胸闷、喘息、腹胀、便秘、尿频、腰背疼痛、腿酸、寒湿脚气、呼吸困难、嗜睡、口干、怕冷、喜欢关门闭户、舌干、食噎、容易惊恐、不快乐、喉咙有鸣声、咳嗽、气逆、烦躁、闭经等症状。
水泉二穴,主心悶腹痛,目𢟨𢟨不能遠視,淋瀝陰挺,腳氣,踝骨痠痛,偏墜木腎,女人月事不來。
復溜二穴,主腸澼,腰脊內痛,不得俯仰起坐,舌卷不能言,目昏,腹脹,十般水腫,足痿脛寒,胃熱,蟲動涎出,腸風血痔,腸鳴腹脹,泄利,五淋,骨蒸寒熱,盜汗不止,齲齒,脈細微欲絕。傷寒無汗,補合谷穴,泄此穴,汗立出;傷寒汗多,補此穴,瀉合谷穴,汗立止。
交信二穴,主氣淋㿉疝,陰急引腨,下痢赤白,陰汗,股樞內痛,二便難,小腹痛,女人血崩、陰挺、帶下,四肢淫濼。
築賓二穴,主足腨痛,七疝,癲狂,妄言罵詈,嘔沫。
白話文:
水泉穴主要治療心悶腹痛、眼睛模糊看不清遠處、尿頻尿急、腳氣、腳踝骨痠痛、腎虛、女性月經不調。
復溜穴主要治療腹瀉、腰脊疼痛、無法彎腰或起身、口齒不清、眼睛昏花、腹脹、全身水腫、腿腳無力、腿部發冷、胃火旺盛、口吐唾沫、腸風血痔、腸鳴腹脹、腹瀉、尿道感染、骨蒸潮熱、盜汗不止、蛀牙、脈搏微弱。治療傷寒無汗時,可以補合谷穴,瀉復溜穴,就能立刻出汗;治療傷寒汗出過多時,可以補復溜穴,瀉合谷穴,就能立刻止汗。
交信穴主要治療氣淋、疝氣、陰莖疼痛、腹瀉、盜汗、股骨內側疼痛、排便困難、小腹疼痛、女性血崩、陰道脫垂、白帶過多、四肢水腫。
築賓穴主要治療腿部疼痛、七種疝氣、癲癇、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嘔吐。
陰谷二穴,治膝痛不能屈伸,舌縱,心煩,癃閉,股內廉痛,阻痿,陰部濕癢,女人血崩腹脹,男子如蠱,女人不孕。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的意思是: 陰谷穴位可以治療膝蓋疼痛、無法彎曲或伸展,舌頭鬆弛,心情煩躁,尿路堵塞,大腿內部疼痛,性功能障礙,私處發癢等症狀。女性如果出現月經過多和腹部腫脅的情況,男性如果有像被毒蟲咬傷一樣的症狀,以及女性不孕都可以用這個穴位來進行治療。
簡而言之,陰谷穴位是一種能夠治療許多不同疾病的穴位。
2. 足陽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二
厲兌二穴,治屍厥口噤,狀如中惡,面目腫,喉痹齒痛,鼻不利,口喎唇胗,頸腫,腹脹不食,胸、乳、氣街、伏兔循引而痛,膝胻足跗皆痛,多驚好睡,水腫,熱病汗不出,寒瘧,癲狂,黃疸,消穀善飢,溺黃。
內庭二穴,治四肢厥逆,腹脹,數欠,惡聞人聲,振寒,耳鳴,咽痹,頰腫齒痛,鼻衄不止,瘧疾,不嗜食,氣喘,便血,胃中停食冷積,腳背紅腫,傷寒手足厥冷,汗不出,赤白痢。仲景曰:傷寒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不傳則愈,此穴近之。
陷谷二穴,主面目浮腫,水脹善噫,腸鳴腹痛,熱病汗不出,振寒瘧疾。若腳背紅腫,宜彈針出血。
白話文:
厲兌穴可以治療屍厥、口噤,症狀像是中邪,臉部腫脹,喉嚨阻塞、牙齒疼痛,鼻子不通,嘴巴歪斜、嘴唇發乾,脖子腫脹,肚子脹滿無法進食,胸部、乳房、氣管、伏兔穴附近都疼痛,膝蓋、小腿、腳踝都疼痛,容易驚嚇、嗜睡,水腫,發燒卻出不了汗,寒熱瘧疾,癲狂,黃疸,吃東西容易餓,尿液發黃。
內庭穴可以治療四肢厥逆、肚子脹滿、經常打嗝、不喜歡聽到人說話、發抖、耳朵發響、喉嚨阻塞、臉頰腫脹、牙齒疼痛、鼻血不止、瘧疾、沒有食慾、氣喘、便血、胃裡積食、腳背紅腫、傷寒導致手腳冰冷、出不了汗、赤白痢疾。仲景說:傷寒快要發作第二次的時候,針刺足陽明經,使寒氣不再傳播就能痊癒,這個穴位就在附近。
陷谷穴可以治療臉部浮腫、水腫、容易打嗝、腸鳴腹痛、發燒卻出不了汗、發抖、瘧疾。如果腳背紅腫,可以用彈針放血。
衝陽二穴,主偏風口眼喎斜,齲齒,跗腫,寒熱,腹脹不嗜食,振寒而欠,足緩,狂妄,棄衣而走,身前痛。
解谿二穴,治面風浮腫,顏黑,厥氣上衝,腹大下重,目眩頭痛,面目赤熱,眉攢煩心,悲泣,股膝脛腫,癲疾,霍亂,瘛驚。
豐隆二穴,主腿膝酸,屈伸難,痰飲壅盛,喘不得寧,頭風厥逆,胸滿腹痛,面浮四肢腫,足清身寒,脛枯,喉痹不能語言,二便不利,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見鬼好笑。實者瀉之,虛者補之。
巨虛下廉二穴,治小腹痛引睪丸,耳前熱,肩上熱,飧泄,足大指間痛,足跟痛,汗不出,毛髮焦枯,脫肉少食,面無顏色,胃熱不嗜飲食,唇乾,涎出不覺,便血,暴驚,狂言,喉痹,胻骨腫,風痹不遂,婦人乳癰。
白話文:
衝陽穴,主要治療偏風引起的口眼歪斜、蛀牙、腳踝腫脹、寒熱交替、腹脹不想吃東西、發抖怕冷、打哈欠、腳無力、神志不清、脫衣服亂跑、胸前疼痛等症狀。
解谿穴,可以治療面部風寒引起的浮腫、臉色發黑、厥氣上衝、腹部膨大下墜感、頭暈頭痛、面部發紅發熱、眉頭緊皺、心情煩躁、哭泣、大腿膝蓋小腿腫脹、癲癇、霍亂、驚厥等症狀。
豐隆穴,主要治療腿膝酸痛、難以屈伸、痰飲阻塞、呼吸困難、頭風、厥逆、胸悶腹痛、面部浮腫、四肢腫脹、腳冷身體寒、小腿枯瘦、喉嚨阻塞不能說話、大小便不暢、登高唱歌、脫衣服亂跑、看到鬼就笑等症狀。實證可以用瀉法治療,虛證可以用補法治療。
巨虛下廉穴,可以治療小腹疼痛牽連到睪丸、耳前發熱、肩部發熱、消化不良、腳大拇指之間疼痛、腳跟疼痛、出汗困難、毛髮乾燥枯黃、身體消瘦、食欲不振、面容蒼白、胃熱不想吃東西、嘴唇乾燥、口水不自覺地流出、便血、突然驚恐、胡言亂語、喉嚨阻塞、腳腕骨腫脹、風寒引起的肢體麻木、婦女乳腺炎等症狀。
條口二穴,主膝脛寒酸,緩縱不收,濕痹麻木,足下熱,不能久立,腳痛胻腫,轉筋。
巨虛上廉二穴,治飧泄,腹脅支滿,夾臍痛。飲食不化,喘息不能動,偏風足脛不仁,屈伸難,不能久立,風水膝腫,骨髓冷疼。東垣曰:脾胃虛弱,濕痿,汗泄妨食,三里、氣街出血,不愈、取上廉出血。
三里二穴,治胃氣不足,惡聞食臭,喉痹,膈咽不通,心腹脹滿,上支兩脅,飲食不化,腸鳴腹痛,霍亂,食氣水氣,蠱脹痃癖,四肢腫,膝胻酸。華佗云:主五勞七傷,胸中瘀血,女子乳癰。《外臺》云:凡人過三十以上,能灸此穴,則熱氣下,眼目增明。秦承祖云:諸病皆治。
白話文:
條口穴和二穴,可以治療膝蓋和小腿寒冷酸痛、肌肉鬆弛无力、濕痺麻木、腳底發熱、無法長時間站立、腳痛腫脹、抽筋等症狀。
巨虛穴和上廉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腹痛、胸胁胀满、饮食不消化、呼吸困难、半身不遂、膝盖肿胀、骨髓寒痛等症狀。東垣医师说,如果脾胃虚弱、湿气过重、汗多、食欲不振、三里穴和气街穴出血,久治不愈,可以用上廉穴放血治疗。
三里穴和二穴,可以治疗胃气不足、厌恶食物、喉咙堵塞、胸腹胀满、饮食不消化、肠鸣腹痛、霍乱、食物中毒、肚子胀满、四肢肿胀、膝盖酸痛等症狀。華佗說,此穴还能治疗五劳七伤、胸中淤血、女性乳腺炎等。 《外台秘要》中记载,凡是超过三十岁的人,经常灸三里穴,可以使热气下降,眼睛明亮。秦承祖说,三里穴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犢鼻二穴,主膝中痛不仁,難跪起。治鶴膝風,膝頭紅腫,宜三稜針出血。一方:膝髕腫潰者不治,不潰可治。犢鼻堅硬,不便攻,先用洗熨,微刺之愈。
梁丘二穴,治鶴膝風,膝頭紅腫,冷痹伸屈不得,筋緊難開。一方云:宜三稜針出血。
陰市二穴,主腿腳寒如冰水,痠疼無力,左癱右瘓,小腹脹滿,消渴,寒疝,腳氣。
伏兔二穴,主患風濕,膝冷不溫,風痹手足攣縮、腹脹,腳氣,婦人八部諸疾。東垣云:癰疽死地有九,伏兔居一。
髀關二穴,主腰痛,足麻木,膝寒不仁,股肉痿痹,筋脈急痛,小腹引喉痛。
白話文:
犢鼻穴位於膝蓋下方,靠近膝蓋骨的兩側,主要用於治療膝蓋疼痛、麻木、難以跪起等症狀,以及鶴膝風、膝蓋紅腫等病症。治療時可以使用三稜針放血。若膝蓋骨腫脹潰爛則不予治療,若未潰爛則可治療。如果犢鼻穴硬邦邦的,不宜用針灸,可以先用熱水浸泡或熨熱,再輕微刺針治療。
梁丘穴位於膝蓋上方,靠近大腿外側,主要用於治療鶴膝風、膝蓋紅腫、冷痹導致的伸展困難、筋絡緊繃等症狀。治療時可以使用三稜針放血。
陰市穴位於膝蓋下方,靠近小腿內側,主要用於治療腿腳冰冷、酸痛无力、半身不遂、小腹胀满、消渴症、寒疝、腳氣等症狀。
伏兔穴位於大腿前側,靠近膝蓋上方,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病、膝蓋冰冷、風痹導致的手腳攣縮、腹脹、腳氣、婦科疾病等症狀。東垣醫家認為,癰疽的致命部位有九個,伏兔穴是其中之一。
髀關穴位於大腿外側,靠近髖關節,主要用於治療腰痛、腳麻木、膝蓋冰冷、大腿肌肉萎縮、筋絡疼痛、小腹疼痛牽連到喉嚨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