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方六集》~ 卷之五·紛署集 (7)
卷之五·紛署集 (7)
1. 手太陽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八
少澤二穴,主目翳腫痛,喉痹,舌強口乾,項強,瘛瘲,咳嗽涎吐,瘧疾寒熱汗不出,婦人無乳及乳癰痛,乳汁不通。一方治鼻衄不止,左出灸右,右出灸左,都出齊灸之,三五壯止。
前谷二穴,主寒熱汗不出,痎瘧,癲疾,耳鳴,頷項腫引耳後,喉痹,咳嗽,吐衄,鼻塞不利,目中翳膜,臂不能舉,婦人產後無乳。
後谿二穴,主瘧寒熱,目赤生翳,鼻衄,耳聾,胸滿,項痛不得回顧,肘臂攣急,小腸疝痛,五癇癲狂,不識前後,痂疥。後谿為八法之一,以其合督脈而會陽蹻於內眥與頸也。
腕骨二穴,主熱病汗不出,渾身發黃,耳鳴,目冷淚出,生翳,頜頸腫,脅下痛不得息,臂肘難伸,驚風瘛瘲,小腸疝氣,瘧疾病狂。
白話文:
少澤穴和前谷穴可以治療眼睛翳膜、腫痛、喉嚨堵塞、舌頭僵硬口乾、脖子僵硬、抽搐、咳嗽有痰、瘧疾發冷發熱出不了汗、婦女沒奶或者乳房腫痛、乳汁不通。其中,少澤穴還可以治療鼻出血,左側出血就在右側穴位灸,右側出血就在左側穴位灸,兩邊都出血就在兩邊穴位都灸,三到五壯就能止住。
前谷穴可以治療寒熱出不了汗、瘧疾、癲癇、耳鳴、下巴脖子腫痛引到耳後、喉嚨堵塞、咳嗽、吐血、鼻塞、眼睛翳膜、胳膊抬不起來、婦女產後沒奶。
後谿穴可以治療瘧疾發冷發熱、眼睛紅腫生翳、鼻出血、耳聾、胸悶、脖子痛不能轉頭、胳膊肘僵硬、小腸疝氣、五種癲癇、神志不清、痂疥。後谿穴是八法之一,因為它和督脈相連,並與陽蹻經脈在眼角和脖子匯合。
腕骨穴可以治療發燒出不了汗、全身發黃、耳鳴、眼睛發涼流眼淚、生翳、下巴脖子腫、肋骨下疼痛喘不過氣、胳膊肘伸不直、驚風抽搐、小腸疝氣、瘧疾發狂。
陽谷二穴,主癲疾狂走,熱病汗不出,手腕紅腫,臂外痛,耳聾虛鳴,或癢或痛或清水出,目眩,頷頸腫,齒痛,吐舌,戾頸左右顧,脅下痛,小兒搐搦,舌強不吮乳。
養老二穴,主項肩如折,肘臂如拔,手不能上下,耳痛目腫。
支正二穴,主風虛驚恐悲愁,癲狂,勞弱,肩背痛,節馳肘廢,手臂麻木不仁,十指不用,痂疥。一方以腕骨肘節為兩端,居中是穴,當臂之中,故曰支正。
小海二穴,主頷頸肩臑肘臂外後廉痛,齒根腫,頸項痛,耳聾目黃,小腹疼脹,小腸疝氣,瘰癧膿痛,癇發羊鳴,戾頸,瘛瘲,狂走。
白話文:
陽谷穴位於手腕外側,可以治療癲癇、狂躁、發燒不退、手腕紅腫、手臂外側疼痛、耳鳴、耳癢、耳痛、耳流清水、頭暈目眩、頸部腫脹、牙痛、吐舌、脖子歪斜、脅肋疼痛、小兒抽搐、舌頭僵硬無法吸吮乳汁等問題。
養老穴位於手腕背側,可以治療肩頸疼痛、手肘疼痛、手臂無力、耳痛、眼睛腫脹等問題。
支正穴位於手臂外側,手腕與手肘之間,可以治療風寒引起的驚恐、悲傷、癲狂、體虛乏力、肩背疼痛、手肘關節疼痛、手臂麻木、手指無力、皮膚病等問題。
小海穴位於手臂內側,肩關節下方,可以治療頸肩疼痛、牙根腫脹、頸部疼痛、耳聾、眼睛黃染、腹部疼痛、小腸疝氣、瘰癧膿腫、癲癇、脖子歪斜、驚厥、狂躁等問題。
2. 足太陰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二十九
隱白二穴,治腹脹喘滿不得安臥,嘔吐食飲不下,胸中熱,暴泄,衄血,足寒不溫,卒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婦人經事不通及過時不止,小兒客忤驚風。
大都二穴,治寒濕腳氣,繞踝風,熱病汗不出,手足厥冷,上脘痛,腹脹煩噦,熱悶不得臥,身重骨疼,吐逆目眩,腰痛不可俯仰,蛔厥,小兒客忤。若本節痛腫者,三稜針出血。
太白二穴,治脾臟虛寒,泄瀉嘔吐,胃脘痛,身熱煩滿,腹脹食不化,泄膿血,腰痛,大便難,氣逆霍亂,腹痛如刺,膝股胻酸,轉筋,身重骨痛。
公孫二穴,治脾虛不食,好太息,癇氣,霍亂,寒瘧,面腫,煩心狂言,多飲,膽虛氣逆,腹脹食積,病至喜嘔,嘔已病衰,實則腸中切痛,宜瀉;虛則鼓脹,宜補。如本節紅腫者,宜出血。諸病宜下不下者,取此穴。公孫為八法之一,以其合衝脈會陰維於心胸也。
白話文:
隱白穴可以治療腹脹、喘不過氣、睡不著、嘔吐、吞不下食物、胸部發熱、突然腹瀉、流鼻血、腳冷、突然昏迷、死亡卻脈搏依舊跳動、女性月經不通或經期過長、小兒驚厥等症狀。
大都穴可以治療寒濕引起的腳氣、腳踝疼痛、發燒卻出不了汗、手腳冰冷、上腹部疼痛、腹脹、打嗝、胸悶無法躺平、身體沉重、骨頭疼痛、嘔吐、頭暈、腰痛無法彎腰、蛔蟲症、小兒驚厥。如果本穴附近疼痛腫脹,可以用三稜針放血治療。
太白穴可以治療脾臟虛寒、腹瀉、嘔吐、胃痛、發熱、胸悶、腹脹、消化不良、腹瀉帶膿血、腰痛、排便困難、呼吸困難、霍亂、腹痛如針刺、膝蓋酸痛、抽筋、身體沉重、骨頭疼痛等症狀。
公孫穴可以治療脾虛、食慾不振、嘆氣、癲癇、霍亂、寒性瘧疾、面部腫脹、心煩躁、胡言亂語、口渴、膽虛、氣逆、腹脹、積食、病發時喜歡嘔吐、嘔吐完後病情加重、肚子疼痛如絞痛(實證)、腹脹(虛證)。實證需要瀉法,虛證需要補法。如果本穴附近紅腫,需要放血治療。所有需要瀉下卻無法瀉下的病症,都可以取用此穴。公孫穴是八法之一,因為它與衝脈相合,並與陰維脈連接心胸。
商丘二穴,治鼓脹腸鳴便難,脾虛不樂,食不消,身寒喘息,心悲氣逆,骨痹,骨疽,魘夢,痰痔,癇瘛,寒熱,好嘔,陰股內痛,氣癰狐疝,痞氣黃疸,舌本痛,腹脹寒瘧,溏瘕水泄,面黃,善思善味,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婦人絕子,小兒慢驚。
三陰交二穴,主脾虛腹脹,食少脾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飧泄食不化,水腫,遺精白濁,寒癖,膝內廉痛,疝氣偏墜,小便不通,陰莖痛,膽虛,食後吐水,夢遺,霍亂,臍下痛,手足逆冷,呵欠。女人赤白帶下,經事不調,胎衣不下,難產,宜瀉三陰交,補合谷。
漏谷二穴,治痞癖,腹脹腸鳴,冷氣衝心,濕痹不能跂立。
白話文:
商丘穴可以治療腹脹、腸鳴、便秘、脾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畏寒、喘息、心悸、氣逆、骨痺、骨疽、惡夢、痰濕、癲癇、寒熱交替、嘔吐、陰部疼痛、氣腫、疝氣、痞氣、黃疸、舌根疼痛、腹脹寒瘧、腹瀉、水腫、面黃、思慮過度、口淡無味、身體沉重、關節疼痛、懶惰嗜睡、女性不孕、兒童驚嚇等病症。
三陰交穴可以治療脾虛腹脹、食慾不振、脾臟疼痛、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腹脹腸鳴、腹瀉、消化不良、水腫、遺精、白濁、寒癖、膝蓋內側疼痛、疝氣下墜、尿閉、陰莖疼痛、膽虛、飯後嘔吐、夢遺、霍亂、臍下疼痛、手腳冰冷、打呵欠等病症。女性有白帶、月經不調、胎盤不下、難產等問題,可以使用三陰交穴瀉氣,並配合合谷穴補氣。
漏谷穴可以治療痞氣、腹脹、腸鳴、寒氣上衝、濕痺、不能站立等病症。
地機二穴,治腹中痛,臟痹,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沃股內引膝,男子溏泄,腹脅堅脹,不嗜食,水腫,小便不利,足大指內側紅腫。
陰陵泉二穴,治大小便不通,膝蓋紅腫,筋緊不開,腹脅堅,水脹,腰痛不能俯仰,寒熱不時,喘逆胸中熱,暴泄飧泄,霍亂,疝瘕,中寒不嗜食,遺精,尿失禁,氣淋陰痛。
血海二穴,主逆氣腹脹,腎臟風瘡濕癢,渾身膿疥,女人陰內腫,暴崩,漏下不止,血閉不通。
箕門二穴,主五淋遺溺,鼠鼷腫痛,小便不通。一方禁刺。
白話文:
地機穴能治療腹痛、臟腑痺痛、女性血塊積聚等,按壓時感覺像熱水灌入大腿內側,並延伸至膝蓋;男性則可用於治療腹瀉、腹脅部硬脹、食慾不振、水腫、小便不利,以及足大拇指內側紅腫等症狀。
陰陵泉穴可以治療大小便不通、膝蓋紅腫、筋絡緊繃、腹脅部硬脹、水腫、腰痛難以彎腰、寒熱交替、呼吸急促伴胸悶、腹瀉、霍亂、疝氣、腹部寒涼、食慾不振、遺精、尿失禁、陰部疼痛等症狀。
血海穴主要治療逆氣導致的腹脹、腎臟風瘡濕疹、全身膿瘡、女性陰部腫痛、突然大量出血、陰道出血不止、血瘀不通等症狀。
箕門穴主要治療五種淋病、鼠蹊部腫痛、小便不通等症狀,但有一種方法禁止針灸。
3. 足厥陰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
大敦二穴,主屍厥狀如死人,中熱喜寐,脅脹,遺溺癃閉,五淋七疝,陰痛,腹臍中痛,陰丸偏大,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婦人血崩不止,陰挺急痛。
行間二穴,主嘔逆洞泄,癲癇,溺難遺溺,胸脅痛,疝痛,小腹脹,目淚,眼赤暴痛,咳逆嘔血,莖中痛,腰痛不可俯仰,色蒼如死,終日不得息,短氣,肝積痎瘧。膝頭紅腫,足跗腫並宜出血,脹滿浮腫,宜出水。婦人小腹腫,經水過多不止,崩中,面塵脫色,小兒急驚風。
太衝二穴,主驚風,癲癇,咽腫,面色蒼然,心脹如死,胸脅支滿,終日不休,善渴,嘔血,兩目云朦,大便難,小腹痛,五淋,癃疝,遺溺,溏泄,腰痛足寒,陰股膝胻內踝皆痛,腳氣跗腫,足指卷攣,婦人崩漏。
白話文:
大敦穴可以治療昏迷不醒、身體發熱嗜睡、脅肋脹痛、尿失禁、排尿困難、各種尿道疾病、疝氣、陰部疼痛、肚臍周圍疼痛、睪丸偏大等症狀。左邊身體有病就按右邊的穴位,右邊身體有病就按左邊的穴位。女性血崩不止,陰道腫痛也可使用此穴。
行間穴可以治療嘔吐、腹瀉、癲癇、排尿困難、胸脇疼痛、疝氣、小腹脹痛、眼淚流出、眼紅疼痛、咳嗽、嘔血、陰莖疼痛、腰痛、面色蒼白、呼吸急促、肝臟積熱、瘧疾。膝蓋紅腫、腳踝腫脹,以及腹脹、水腫等症狀,都可以用此穴治療。女性小腹腫脹、月經量過多、崩漏、面色蒼白,以及小兒驚厥等,都可以用此穴治療。
太衝穴可以治療驚厥、癲癇、咽喉腫痛、面色蒼白、心臟脹痛、胸脅疼痛、口渴、嘔血、視力模糊、大便困難、小腹疼痛、各種尿道疾病、疝氣、尿失禁、腹瀉、腰痛、腳冷、陰部、膝蓋內側、腳踝疼痛、腳氣、腳踝腫脹、腳趾捲曲等症狀。女性血崩、月經量過多等症狀,也可以用此穴治療。
中封二穴,主陰瘧振寒,小腹腫,繞臍痛,五淋癃閉,足逆冷,不嗜食,身黃有微熱,下體不仁,寒疝引腰,筋攣,陰縮入腹引痛。
蠡溝二穴,主五噎,喉中閉塞如有息肉,肩背拘急不可俯仰,數噫恐悸,少氣不足以息,悒悒不樂,小腹脹滿,暴痛如有癃閉,臍下積氣如石,睪丸卒痛,內引少腹,足脛寒酸,屈伸不便。女子赤白帶下,月水不調,陰挺暴癢。
中都二穴,主諸疝痛引小腹,不能行立。脛寒,腸澼,婦人血瘕,崩中,產後惡露不絕。
膝關二穴,主風痹,膝內痛不可屈伸,膝大紅腫,咽喉痛。
曲泉二穴,主膝頭腫痛筋攣,陰囊濕癢,疝痛,閉癃,房勞失精,下痢赤白,陰股胻腫,腹脅支滿,少氣,四肢不舉,目眩,發狂,衄血,下血,喘呼,小腹痛引喉咽,身體極痛,汗不出,陰腫莖痛,膝脛冷疼。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浸,股內小腹腫,陰挺陰癢。
白話文:
中封二穴,主要治療陰瘧症引起的寒顫,小腹腫脹,肚臍周圍疼痛,尿路感染(五淋)及排尿困難(癃閉),腳部寒冷,沒有食慾,身體發黃並伴有微熱,下半身麻木,寒疝導致腰部疼痛,筋脈緊繃,陰部收縮進入腹部引起疼痛。
蠡溝二穴,能治療五種噎塞症狀,喉嚨堵塞感覺像是長了肉塊,肩膀和背部僵硬無法彎曲,頻頻打嗝伴隨驚悸,呼吸困難,心情煩躁不安,小腹脹滿,突然疼痛像排尿困難,肚臍下方積聚氣體如石頭,睪丸突然疼痛,牽引到小腹,腳脛部感到寒冷痠痛,活動不便。對於女性來說,這可以治療赤白帶下症,月經不調,陰道突出及癢症。
中都二穴,主要針對各種疝痛引發的小腹不適,無法站立行走。腳脛部寒冷,腸道潰瘍,婦女子宮肌瘤,月經崩漏,產後出血不止。
膝關二穴,適用於風邪引起的神經衰弱,膝蓋內部疼痛無法彎曲伸展,膝蓋紅腫,咽喉疼痛。
曲泉二穴,治療膝蓋腫痛及筋脈緊繃,陰囊潮濕癢癢,疝痛,排尿困難,性行為過度導致的失精,下痢帶有紅色或白色物質,大腿內側及膕部腫脹,腹部脹滿,呼吸短促,四肢無力,視力模糊,精神錯亂,鼻血,下血,喘息,小腹疼痛引至咽喉,全身劇烈疼痛,出汗困難,陰部腫脹疼痛,膝蓋及腳脛部寒冷疼痛。對於女性來說,這可以治療子宮肌瘤,按壓時感覺像是被水浸泡,大腿內側及小腹腫脹,陰道突出及癢症。
陰包二穴,主腰尻引小腹痛,小便難,遺溺不禁,婦人崩漏,經水不調。
五里二穴,主腹滿,熱閉不溺,陰囊濕癢,兩股生瘡,風勞嗜臥。
陰廉二穴,主婦人絕產,未經生育者,灸三壯即孕。
白話文:
好的,以下是繁體中文版本: 陰包二穴:主治腰部、臀部及下腹部疼痛,排尿困難,失禁或頻尿等症狀。對於女性來說,還可以治療月經異常和大量出血的情況。 五里二穴:主治腹部脹氣、發燒引起的排尿障礙以及陰莖周圍皮膚瘙癢等症狀。此外,也可以用來治療大腿部位長出的潰瘍和因風寒而導致身體疲倦無力的情況。 陰廉二穴:主要適用於尚未懷過孕的女性,通過艾灸的方式刺激穴位,可促進受精卵著牀,提高懷孕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