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二·開蒙集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開蒙集 (7)

1. 竇太師《標幽賦》(吳注一)

脾痛胃疼,瀉公孫而立愈。

公孫,足太陰脾脈所發,別走陽明者。其經屬脾絡胃,故主脾痛胃疼。亦遠刺法也。

胸滿腹痛,刺內關。

內關,手厥陰心主脈所發,別走少陽者。其經歷絡三焦,故主胸腹痛。亦遠刺法也。

脅疼肋痛,針飛虎。

飛虎,支溝也。以虎口交叉,中指飛到處是穴,故曰飛虎。手少陽脈氣所發,少陽行於身側,其經歷屬三焦,故主脅疼肋痛。亦遠刺法也。

筋攣骨痛而補魂門。

魂門,足太陽經所發,肝之部也。肝主筋,肝病而筋攣骨痛者宜取之。此巨刺法也。

體熱勞嗽而泄魄戶。

魄戶,足太陽經所發,肺之部也。肺主氣,肺病而體熱勞嗽者宜取之,亦巨刺法也。

頭風頭痛,刺申脈於金門。

刺申脈於金門,言刺申脈於金門之分也。二穴相近,皆足太陽脈所發。足太陽之脈,起目內眥,上額交巔,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入絡腦,還出別下項,故主頭風頭痛。此亦瀉絡遠針之法也。

眼癢眼疼,瀉光明與地五。

光明、地五會,皆足少陽所發。光明為足少陽絡,別走厥陰者。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故主眼癢眼疼。亦瀉絡遠針之法。

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

陰郄,手少陰郄也。心血不足,則陽偏勝,而生內熱,令大人盜汗,小兒骨蒸,故瀉陰郄以去內熱,內熱除則盜汗骨蒸去矣。亦瀉絡遠針之旨。

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

偏歷,手陽明絡,別走太陰者。其經屬於大腸,大腸之間為闌門,主泌別清濁,故刺偏歷則大腸氣化而闌門通,小便利而水蠱愈矣。亦瀉絡遠針法也。

中風環跳而宜刺。

環跳,足少陽脈氣所發,少陽為木為風,故刺中風者宜取之。此巨刺法也。

虛損天樞而可取。

天樞,足陽明脈氣所發,陽明居中土也,萬物之母,五臟百骸莫不受其氣而母之,故虛損者宜取天樞。刺而灼之可也。

由是午前卯後,太陽生而疾溫。

午前卯後,三陽生旺之時,用針者,乘時取氣而推納之,則疾溫矣。

離左酉南,月魄虧而速冷。

離左酉南,三陽氣減之際。用針者,乘時迎瀉而動退焉,則速冷矣。此以陰道右旋推之也。

循捫彈怒留吸母而堅長。

以指循環於孔穴之上謂之循;即而摩之謂之捫;以指重搏孔穴謂之彈;孔穴赤起謂之怒;靜置其針謂之留;患人氣入謂之吸;生我經穴謂之母;肉著於針謂之堅;閏息而永謂之長。言用循捫、彈、怒、留、吸、母諸法,皆所以補虛,虛得其補,則肉堅而息長矣。

爪下伸提疾呼子而虛短。

以甲掐取孔穴謂之爪;針隨而入謂之下;引出豆許謂之伸;針起肉隨謂之提;急出其針謂之疾;患人呵氣謂之呼;所生經穴謂之子;肉不著針謂之虛;聲微氣劣謂之短。言用爪、下、伸、提、疾、呼、子諸法,皆所以瀉實,實得其瀉,則經虛而息短矣。

白話文:

脾胃疼痛,針刺公孫穴即可痊癒。公孫穴是足太陰脾經的起始穴位,與陽明經相通,經絡連通脾胃,因此能治療脾胃疼痛。這也是一種遠道取穴的針灸方法。

胸腹脹痛,針刺內關穴。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起始穴位,與少陽經相通,經絡貫穿三焦,因此能治療胸腹疼痛。這也是一種遠道取穴的針灸方法。

脅肋疼痛,針刺飛虎穴(即支溝穴)。飛虎穴位於虎口交叉處,中指伸展到達的位置,因此得名。它屬於手少陽三焦經,三焦經循行於身體側面,因此能治療脅肋疼痛。這也是一種遠道取穴的針灸方法。

筋絡拘攣、骨骼疼痛,針刺魂門穴並補益。魂門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屬於肝臟的部位。肝臟主導筋絡,肝臟病變導致筋絡拘攣、骨骼疼痛時,應針刺此穴。這是一種較大力度的針灸方法。

身體發熱、咳嗽,針刺魄戶穴並瀉法。魄戶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屬於肺臟的部位。肺臟主導呼吸,肺臟病變導致身體發熱、咳嗽時,應針刺此穴。這也是一種較大力度的針灸方法。

頭痛,針刺申脈穴或金門穴。針刺申脈穴於金門穴附近,這兩個穴位相近,都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從目內眥起,上行至額頭,再到耳上角,直達腦部,再向下至頸項,因此能治療頭痛。這也是一種瀉絡遠針的方法。

眼睛發癢疼痛,針刺光明穴和地五穴並瀉法。光明穴和地五穴都屬於足少陽膽經。光明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絡穴,與厥陰經相通。少陽經脈起於目外眥,因此能治療眼睛發癢疼痛。這也是一種瀉絡遠針的方法。

針刺陰郄穴,可以止住盜汗,治療小兒骨蒸。陰郄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心血不足,則陽氣偏盛,產生內熱,導致成人盜汗、小兒骨蒸,因此針刺陰郄穴瀉熱,去除內熱就能治愈盜汗和骨蒸。這也是一種瀉絡遠針的方法。

針刺偏歷穴,可以利尿,治療成人水腫。偏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絡穴,與太陰經相通。其經絡屬於大腸,大腸負責泌別清濁,因此針刺偏歷穴可以促進大腸氣化,使小便通暢,治療水腫。這也是一種瀉絡遠針的方法。

中風,針刺環跳穴。環跳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少陽屬木屬風,因此針刺環跳穴適用於中風。這是一種較大力度的針灸方法。

身體虛損,針刺天樞穴。天樞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胃經居於中土,為萬物之母,五臟六腑都受其氣的滋養,因此身體虛損時應針刺天樞穴。可以針刺並灸。

上午卯時(5-7點)之後,太陽之氣生發,疾病溫和。上午卯時之後,三陽經氣旺盛,此時針灸,順應時令,推動氣血運行,則疾病得以緩解。

下午酉時(17-19點)之後,太陽之氣衰退,疾病迅速減輕。下午酉時之後,三陽經氣衰弱,此時針灸,逆勢而行,瀉出寒邪,則疾病迅速減輕。這是運用陰陽之道,順時而為。

循、捫、彈、怒、留、吸、母等手法,可以補益虛損。循、捫、彈、怒、留、吸、母等手法,都是用來補益身體虛損的方法,虛損得到補益,則肌肉堅實,呼吸深長。

爪、下、伸、提、疾、呼、子等手法,可以瀉去實邪。爪、下、伸、提、疾、呼、子等手法,都是用來瀉去身體實邪的方法,實邪得到瀉去,則經脈虛緩,呼吸短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