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方六集》~ 卷之六·兼羅集 (3)
卷之六·兼羅集 (3)
1. 腕中無力二十八
腕中無力握拘難,舉止疼痛不能安,
若針腕骨真個妙,此穴須當仔細看。
腕骨,穴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者中。針入三分,可灸二七壯。瀉之。麻木無力宜補。又治發黃五疸。應穴,曲池。
白話文:
手腕沒有力量無法握住東西,舉動時會感到疼痛不適,如果用針刺腕骨這個穴位真的很好,這個穴位必須要仔細觀察。腕骨穴位在手掌外側、手腕前方突出骨骼下方凹陷處,可以使用三分深度的針進行刺激,也可以施灸二十七次左右,適合放血療法。如果是麻痹或缺乏力量的情況則應該補充能量。此外還能治療黃疸和五種肝病。對應的穴位是曲池。
2. 兩胛疼痛二十九
兩胛疼痛氣攻胸,肩井二穴極有功,
此穴元來真氣聚,瀉多補少應針中。
肩井,穴在肩上缺盆骨盡處,用手按肩柱骨,第三指到處是穴。直針入二寸半。此穴五臟真氣所聚,不宜多補。應穴,支溝,在手外腕後起骨上三寸,直針透間使,宜瀉,可灸七壯。
白話文:
肩膀兩側疼痛,胸口悶氣,針灸肩井穴非常有效。這個穴位是真氣匯聚的地方,針灸時要以瀉多補少為原則。肩井穴位於肩膀上鎖骨末端,用手按住肩胛骨,第三指尖所觸及的地方就是穴位,針刺直入二寸半。這個穴位是五臟真氣匯聚的地方,不宜多補。應穴和支溝穴也有效,支溝穴位於手腕外側,起骨上三寸,針刺直入透關節,宜瀉,可以灸七壯。
3. 肩胛風氣三十
肩胛風氣連背疼,胛縫二穴用針明,
五樞本治腰疼痛,入穴分明疾頓輕。
胛縫,穴在兩腋縫尖。針入二寸,可灸七壯。詳症虛實補瀉。又治腋下腫毒,單瀉出血。
五樞,穴在環跳上五寸,帶脈下三寸。直針入一寸半,可灸二七壯。詳症虛實補瀉。
白話文:
肩胛和背部疼痛,可以針刺肩胛骨縫隙的兩個穴位,叫做“胛縫”。五樞穴則專治腰痛,針刺此穴可以快速缓解疼痛。
“胛縫”穴位于腋窝尖端的缝隙处,针刺深度两寸,可灸七壮。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病人的虚实情况进行补泻。此外,此穴还能治疗腋下肿毒,只需泻血即可。
“五樞”穴位于环跳穴上五寸、带脉下三寸处,直针刺入一寸半,可灸二七壮。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病人的虚实情况进行补泻。
4. 兩肘拘攣三十一
兩肘拘攣筋骨疼,舉動艱難實可憎,
若苦屈伸針瀉動,曲池尺澤可兼行。
曲池,穴在手曲肘骨內橫紋尖,以手橫胸取之。針入一寸半,灸三七壯。兩手拘攣,筋緊不開,先瀉後補;筋脈拘攣,先補;手握不伸,單補。
尺澤,穴在手肘腕中,大筋外,小筋內陷中。手屈如弓,方可針。針入五分,先補後瀉。禁灸。
白話文:
雙手肘關節僵硬,筋骨疼痛,舉手抬足都十分困難,令人厭惡。如果痛苦難忍,可以針灸治療。曲池和尺澤穴位可以同時使用。
曲池穴位於手肘彎曲處,肱骨內側橫紋尖端,將手橫放在胸前即可找到。針灸深度為一寸半,艾灸三壯。雙手拘攣,筋緊不開,先瀉後補;筋脈拘攣,先補;手握不伸,單補。
尺澤穴位於手肘腕關節中,大筋外側,小筋內側陷凹處。手彎曲成弓形,才能針灸。針灸深度為五分,先補後瀉。禁灸。
5. 肩端紅腫三十二
肩端紅腫痛難當,風濕相搏氣血狂,
若是肩髃針中穴,教君頓瘥永無妨。
肩髃,穴在肩端兩骨間舉臂陷中。針入二寸半,灸二七壯。肩背紅腫痛,單瀉;手背疼痛,寒濕麻木,單補。應穴,腕骨。
白話文:
肩膀紅腫疼痛難忍,風溼交加氣血瘋狂, 如果針刺肩髃穴位,立刻痊癒永不受傷。 肩髃位於兩骨頭間舉臂凹陷處,針入2.5英吋,艾灸27次。用於治療肩背部紅腫疼痛、單瀉;手背面疼痛、寒溼麻木則需單獨補氣。應穴爲腕骨。
6. 腹中氣塊三十三
腹中氣塊去應難,金針宜向內關看,
更向陰蹻針照海,腹中疾病總皆安。
內關,穴在掌後橫紋上二寸。直針透外關,先補後瀉。禁灸。治腹中脅肋疼痛,先瀉;胸中痞悶,先補。
照海,穴在內踝骨下赤白肉際。橫針入寸半。小便不通,瀉之立通。
白話文:
肚子裡的气块很难去除,可以用金针扎内关穴,也可以扎阴蹻穴和照海穴,这样腹部的疾病都能好。内关穴在手掌后横纹上两寸,直针透外关,先补后泻,禁止灸。治疗腹中胁肋疼痛,先泻;胸中痞闷,先补。照海穴在内踝骨下赤白肉际,横针入寸半,小便不通,泻之立通。
7. 腹中疼痛三十四
腹中疼痛最難當,大陵外關仔細詳,
若是腹疼並痞結,支溝奇妙穴非常。
大陵,穴在掌後橫紋兩筋間。直刺入三分,可灸二七壯。詳虛實補瀉。
外關,穴在手腕後三寸。直針透內關,先補後瀉,可灸二七壯。
支溝,穴在腕後三寸兩骨中。直針透間使。
白話文:
肚子痛真的難受,大陵、外關穴位要仔細研究。如果肚子痛又伴隨着硬塊,支溝穴效果奇佳。大陵穴位於手掌後橫紋兩條筋腱之間,直刺三分,可以灸二七壯,根據虛實情况補瀉。外關穴位於手腕後三寸處,直針透內關,先補後瀉,可以灸二七壯。支溝穴位於手腕後三寸兩骨頭中間,直針透間使。
8. 脾寒三十五
脾寒之症最可憐,有寒有熱兩熬煎,
間使二穴針瀉動,熱瀉寒補病俱安。
間使,穴在掌後三寸兩筋間。直針透支溝,灸三七壯。先寒後熱,先補後瀉;先熱後寒,先瀉後補。熱多單瀉,寒多單補。百勞、後谿、可灸二七壯。
白話文:
脾寒最令人難受,又寒又熱,飽受煎熬。可以用間使穴針灸治療,熱則瀉之,寒則補之,病就能痊癒。間使穴位於手掌後三寸兩筋之間,用直針刺入,透至支溝穴,再用艾灸。如果先寒後熱,就先補後瀉;先熱後寒,就先瀉後補。熱盛就單純瀉,寒盛就單純補。百勞穴、後谿穴也可以艾灸,每次灸二七壯。
9. 九種心痛三十六
九種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內可金針,
若還脾敗中脘補,兩針神效免災侵。
上脘,穴在腹中行巨闕下寸半。直針入二寸半。
中脘,穴在臍上四寸。直針入二寸半。此穴多補,可灸五十壯。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提到的是九種不同的心痛和脾疼痛症狀,可以通過在上脘穴位使用金針來治療。如果脾臟功能衰竭導致的中脘穴位出現問題,則需要用兩個針頭進行補充治療,這樣就能夠獲得神奇的效果並避免疾病的入侵。 上脘穴位位於腹部中央,在巨闕穴位下方約一寸半的位置,用直刺的方式插入二寸半長度的針。而中脘穴位位於肚臍上方四寸的地方,同樣也是用直刺的方式插入二寸半長度的針。這個穴位通常會被用於補益作用,也可以點燃艾條進行溫熱療法,每次最多可以施加50次。
10. 痔漏三十七
痔漏之疾亦可憎,裡急後重最難禁,
或疼或癢或下血,二白穴從掌後尋。
二白,穴在掌後橫紋上四寸,兩穴相對,內穴在兩筋中間,外穴在大筋外。禁刺。可灸二七壯。應穴,承山。
白話文:
痔瘡和漏管病真的很討人厭,腹瀉和便祕交替出現是最讓人無法忍受的症狀, 有時疼痛、有時發癢或是出血,可以去找手掌背後第四指節上方約四公分的地方找「二白」穴位來治療。 「二白」穴位的位置是在手掌背面,在兩個穴位之間有一條中線,其中一個穴位位於這條中線上,另一個穴位則是靠近大肌肉的一側。「二白」穴位禁止用針刺入,可以用艾草薰烤的方式進行治療,每次施灸27次左右。如果想要更有效的療效,也可以使用「承山」穴位。
11. 三焦熱壅三十八
三焦邪熱壅三焦,舌乾口苦不和調,
針刺關衝出毒血,口生津液氣俱消。
關衝,穴在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針入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禁灸。治三焦邪熱,單瀉;三焦受寒吐涎,單補;胸膈痞悶,先補後瀉。應穴,支溝。
白話文:
三焦積熱,導致口乾舌苦、身體不適。針刺關衝穴,可以排出毒血,使口生津液,氣血恢復正常。關衝穴位於小指次指端,靠近指甲邊緣,針刺深度為一分,沿皮向後三分。忌灸。關衝穴可治療三焦邪熱,單純瀉法;也可治療三焦受寒導致的吐涎,單純補法;對於胸膈痞悶,則先補後瀉。與關衝穴相應的穴位是支溝穴。
12. 中風不省三十九
中風之症或不省,中衝一穴不須尋,
先補後瀉如不應,再刺人中立便醒。
中衝,穴在中指端。針入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灸三壯。治中風不省,先補後瀉;暴啞,先瀉後補;心痛不省,單瀉。
人中,平針三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中風昏迷不醒,不用去找中衝穴,先補後瀉若無效,再刺人中就能醒來。中衝穴位於中指尖,針刺入一分,沿著皮膚往後三分,灸三壯。用於治療中風昏迷,先補後瀉;暴啞,先瀉後補;心痛不省,單瀉。人中穴,針刺入三分,可灸三壯。
13. 手背紅腫四十
手背紅腫連腕疼,液門穴內用金針,
更有一穴名中渚,多瀉不補疾還輕。
液門,穴在小指次指間陷者中。針入一分沿皮向後透陽池穴,宜單瀉,及彈針出血為妙。手臂冷風痛,先補。
中渚,穴在小指次指本節後陷者中。刺入一分,沿皮透腕骨穴,宜瀉。
白話文:
手背紅腫,痛到手腕,可以用金針刺液門穴。另外,中渚穴也可以幫助治療,但要多瀉少補,才能有效緩解疼痛。液門穴位於小指和無名指之間的凹陷處,針刺時要沿皮膚往後透到陽池穴,單獨瀉血效果最佳。如果手臂冷風痛,則要先補氣。中渚穴位於無名指和中指第二節骨頭後面的凹陷處,針刺時要沿皮膚往後透到腕骨穴,宜瀉血。
14. 心病四十一
少衝穴在手少陰,其穴功多必可針,
心虛膽寒還補瀉,熱壅上焦通里尋。
少衝,穴在手小指內廉之端。針入一分,沿皮向後三分。治心經一切病。驚怕,先瀉後補;心虛,單補。禁灸。
通里,穴在腕後一寸。直針入一寸,宜瀉。禁灸。
白話文:
少衝穴與通里穴的解說:
少衝穴 位於手少陰心經上,這個穴位的功能十分重要,可以用針灸來治療各種疾病。
- 心虛膽寒: 可以通過針灸少衝穴來補益心氣,緩解膽寒。
- 熱壅上焦: 如果上焦有熱邪阻滯,也可以通過針灸少衝穴來疏通經絡,使熱邪下降。
少衝穴的定位: 在手小指內側指甲根部的末端。
針灸方法: 針刺少衝穴時,應先將針沿著皮膚向後斜刺三分,深度大約是一分。
療效: 可以治療心經相關的各種疾病。
- 驚恐: 先瀉後補,即先瀉掉心火,再補益心氣。
- 心虛: 只要補益心氣。
禁忌: 少衝穴禁灸。
通里穴 位於腕後一寸處。
針灸方法: 直刺入一寸,以瀉法為主。
禁忌: 通里穴禁灸。
15. 時疫瘧疾四十二
時疫瘧疾最難禁,穴法原來用得明,
後谿奇穴如尋得,百勞兼施疾無存。
後谿,穴在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針入一寸。治一切癲狂不識尊卑,五癇,瘧疾。看虛實補瀉。
百勞,穴在背第一椎骨尖。灸二七壯,針入三分,瀉。
白話文:
時疫和瘧疾最難治癒,原來穴位療法很有效,後谿穴是一個奇穴,找到它就能治療百種勞損和疾病。後谿穴位於小指外側,靠近指節處的凹陷中,針灸深度一寸,可以治癒各種癲狂、不分尊卑、五癇和瘧疾,需根據患者的虛實狀況選擇補瀉手法。百勞穴位於第一節脊椎骨的頂端,艾灸二七壯,針灸深度三分,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