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方六集》~ 卷之六·兼羅集 (2)
卷之六·兼羅集 (2)
1. 血貫目睛十五
忽然眼痛血貫睛,隱澀羞明最可憎,
若向太陽除毒血,不用金針疾自平。
太陽穴出血法,治上症眼大效。用絹搭膊就頸一紐,方可下針。應穴,睛明、合谷。
白話文:
突然間眼睛疼痛,有如血絲貫穿眼球,視物模糊且畏光,實在令人難受。
如果能在太陽穴處施以放血療法去除有毒的血液,就不需用金針治療,疾病自然會好轉。
在太陽穴進行放血療法,對於上述的眼部問題非常有效。首先,要用絹布繞過頸部固定,這樣才能開始下針。相關的穴位還有睛明和合谷。
2. 兩眼火赤十六
心火炎上兩眼紅,好將蘆葉搐鼻中,
若還搐得毒血出,目內清明顯妙功。
內迎香,穴在鼻孔內。用蘆葉或箬葉,卷作筒,搐鼻中,出毒血,大治眼紅。應穴,合谷。
白話文:
翻譯後的內容如下:
如果心臟的火氣上升導致雙眼紅腫,可以將蘆葦葉插入鼻中。
要是這樣能引出有毒的血液,眼睛就會變得明亮,發揮奇效。
「內迎香」這個穴位位於鼻孔內。具體方法是使用蘆葦葉或箬竹葉捲成筒狀,插入鼻子中,讓有毒的血液排出,這對治療紅眼非常有效。相應的穴位還有「合谷」。
3. 脊膂強痛十七
脊膂強痛瀉人中,挫閃腰疼亦可攻,
委中也是腰疼穴,任君取用要相逢。
人中,穴在鼻柱下三分。針入三分,略向上。治腰疼脊痛,單瀉;腎虛痛,先瀉後補。
委中,穴在兩膝後膕中橫紋內。針入一寸,單瀉。禁灸。四畔紫脈上皆可用三稜針出血,絕妙。
白話文:
[脊髓強痛治療方式十七]
當你的脊椎或背骨感到僵硬疼痛,可以採用針灸的方式在「人中」這個穴位進行治療,此方法同樣適用於因扭傷或拉傷導致的腰部疼痛。
此外,「委中」穴位也能有效紓解腰痛,
你可選擇使用這兩個穴位來治療,看哪個更適合你。
「人中」穴位的位置是在鼻子下方的正中央,距離約三分處。針灸時,針頭需深入三分,並稍微向上。此穴位主要用於治療腰痛和脊椎疼痛,單純的脊椎或背骨疼痛採用針灸的「瀉法」;若是因腎虛引起的疼痛,則應先採用「瀉法」再轉為「補法」。
「委中」穴位位於雙腿膝蓋後方,膕肌中間的橫紋內。針灸時,針頭需深入一寸,通常採用「瀉法」。請注意,這個穴位不適合用灸法。若發現周圍有紫色的靜脈突出,也可以使用三稜針在此處放血,效果非常好。
4. 腎虛腰痛十八
腎虛腰痛最難當,動止艱辛自失常,
腎俞二穴如尋得,多加艾火疾無妨。
腎俞,穴在背部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有一取法,與臍相平,去中行各一寸五分是穴。針入一分,沿皮向外一寸五分,宜補勿瀉,灸可二七壯。亦治遺精白濁,諸虛百損。應穴:人中、委中。
白話文:
【腎虛腰痛十八】
腎虛導致的腰痛是最難以承受的,無論是行動還是靜止,都感到異常艱辛,生活規律被打亂。
如果能找到腎俞這兩個穴位,多多使用艾灸,對病情幫助很大,不用擔心疾病會因此加重。
腎俞穴位於背部,大約在第十四節脊椎下方,兩側各一寸半的位置。有個找穴的方法,就是找到與肚臍平行的位置,再從中央往兩側各移一寸五分就是這個穴位。針刺時,針頭深入一分,沿着皮膚向外移動一寸五分,應該補氣而不是瀉氣,艾灸可以做至二七壯(即十四次)。
此穴同時也可治療遺精、白濁等症狀,以及各種由虛弱引起的多種病症。相關穴位還有人中和委中。
5. 腿股風十九
環跳獨治腿股風,居髎二穴不落空,
更向委中去毒血,登時移步顯神功。
環跳,穴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針入三寸半,補少瀉多,灸可三七壯。
居髎,穴在章門下八寸三分,刺入八分,灸隨症多寡。
委中,取法見前。禁灸,灸則筋縮。
白話文:
【腿部風濕十九】
【環跳穴專治腿部風濕,加上居髎兩穴效果更佳,再配合委中穴排除毒素,馬上就能改善病情,顯現奇效。】
環跳穴,位於大腿關節中,採側臥姿勢,將下面的腳伸直,上面的腳彎曲來取穴。針刺應深入三寸半,採取少量補氣,大量排氣的方式,若用艾灸,可做三七次。
居髎穴,位於章門穴下方八寸三分處,針刺深度應為八分,艾灸次數依病情輕重而定。
委中穴的位置前面已有說明。此穴禁止艾灸,因為艾灸會導致肌肉收縮。
6. 腿膝無力難以移步二十
腿膝無力起身難,穴法由尋風市間,
更灸陰市奇妙穴,縱步能行任往還。
風市,穴在膝外廉上七寸,垂手點到處是穴。針入二寸半,先瀉後補,多補少瀉,灸三七壯。
陰市,穴在膝上三寸,伏兔穴下宛宛中。針入五分,灸三七壯。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腿部無力,行走困難已二十天]
內容翻譯爲: 腿部和膝蓋無力,起身行動變得困難,治療的方法可從尋找“風市”穴位開始, 再加上刺激“陰市”這個神奇的穴位,你就能自由行走,任意往返。
"風市"穴位位於膝蓋外側上方七寸的地方,當你自然垂下雙手時,正好觸碰到的位置就是穴位。鍼灸時,針頭深入二寸半,先用瀉法後用補法,主要用補法而少用瀉法,艾灸則需進行三七壯。
"陰市"穴位則在膝蓋上方三寸,位於“伏兔”穴位下方的凹陷處。鍼灸時,針頭只需深入五分,艾灸同樣需進行三七壯。
7. 偃僂二十一
偃補曲池瀉人中,僂補風池瀉絕骨,
僂者立伸偃立起,補瀉須明切勿忽。
曲池,二穴,在手曲肘橫紋中,以手橫胸取之。針直入一寸五分,灸三七壯。
人中,一穴,在鼻柱下三分,口含水,凸珠上是穴。針入三分,略向上些。
風池,二穴,在耳後大筋外廉,入髮際五分。橫一寸半,透風府,可灸七壯。
絕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絕骨之端,筋骨之間。橫針二寸半,可灸二七壯。
白話文:
【偃僂二十一】
對於身體前傾彎腰的情況,應當在曲池穴進行補法治療,在人中穴則用瀉法。對於後背彎曲的問題,應在風池穴用補法,而在絕骨穴用瀉法。
只要按照這個方法進行治療,前傾彎腰的人可以立刻站直,後背彎曲的人也能馬上挺直起來。在使用補法和瀉法時,必須清楚明白,千萬不能疏忽。
曲池穴有兩個,位於手肘彎曲處的橫紋中,位置相當於將手橫放在胸前的地方。針刺應直入一寸五分,若要灸療,則需灸三次,每次七壯。
人中穴只有一個,位於鼻子下方,距離約三分的位置,當口中含水時,它就在突出的部位上方。針刺應入三分,稍微向上的方向。
風池穴也有兩個,位於耳朵後方的大肌肉外側邊緣,進入髮際五分的位置。兩穴相距一寸半,針刺可穿透至風府穴,灸療可灸七壯。
絕骨穴同樣有兩個,位於腳外側踝骨上方三寸,也就是絕骨的頂端,介於筋肉與骨頭之間。針刺應橫向入二寸半,灸療可灸兩次,每次七壯。
8. 腿疼膝頭紅腫二十二
髖骨能治腳腿疼,膝頭紅腫痛難禁,
若針膝關並膝眼,妙哉奇效顯神靈。
髖骨,二穴在膝蓋骨上一寸半,梁丘穴兩旁各一寸。直針入五分,可灸二七壯,補瀉隨證。一云禁灸。
膝關,在蓋骨下犢鼻穴內廉陷中。橫針透膝眼。
白話文:
[腿部疼痛及膝蓋紅腫的治療方式]
髖骨穴可以治療腳部和腿部的疼痛,對於膝蓋紅腫且疼痛難忍的情況特別有效。
如果使用針灸在膝關節和膝眼穴,效果會非常神奇且立竿見影。
髖骨穴,有兩個穴位位於膝蓋骨上方約一寸半的位置,分別在梁丘穴的兩側各一寸處。針刺時垂直插入約五分深,也可以進行艾灸,通常灸七次為一個療程,根據具體病情選擇補法或瀉法。但有一種說法認為髖骨穴不宜灸。
膝關穴,位於膝蓋骨下方的犢鼻穴內側凹陷中。針刺時橫向穿透至膝眼穴。
9. 寒濕腳氣二十三
寒濕腳氣最難熬,先針三里及陰交,
更有一穴絕骨是,才下針時腫便消。
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大骨外,大筋內。平針入一寸五分,宜瀉,灸可三十壯。治症看虛實補瀉。
三陰交,穴在內踝上三寸,筋骨間。
絕骨,穴在外踝上三寸,筋骨之間。橫針入二寸半,灸可二七壯。看病虛實補瀉。
白話文:
患有因寒濕引發的腳氣病是最難忍受的,治療這種病症,首先會針灸足三里穴和三陰交穴。
另外還有一個穴道叫做絕骨穴,只要一下針,腫脹的情況就會逐漸減輕。
足三里穴的位置在膝蓋下方約三寸的地方,在大腿骨外側和大筋內側。針灸時,針頭需平行插入約一寸五分深,適合用瀉法,若使用艾灸療法,可以灸至三十壯。治療時,要根據病人的虛實狀況來決定採用補法或瀉法。
三陰交穴則位於內踝上方三寸,處於筋骨之間。
絕骨穴在於外踝上方三寸,也是在筋骨之間。針灸時,針頭需水平插入約二寸半深,艾灸療法可灸至十四壯。同樣地,治療時需根據病人的虛實情況來決定採用補法或瀉法。
10. 足跟紅腫二十四
足跟紅腫草鞋風,崑崙二穴可加功,
再取太谿並申脈,三穴同針病沒蹤。
崑崙,穴在外踝後跟骨上陷中。橫針透太谿穴,可灸二七壯,瀉多補少。
太谿,穴在足內踝骨後陷中。針透崑崙,可灸二七壯。看症虛實補瀉。
申脈,穴在外踝骨節下赤白肉際。橫針入五分。禁灸。又名陽蹻穴。
白話文:
標題翻譯爲:【腳後跟紅腫第二十四】
內容翻譯爲: 腳後跟出現紅腫症狀,這在中醫裏常被稱爲“草鞋風”。治療時,可以重點利用“崑崙”和“太溪”以及“申脈”這三個穴位。
崑崙穴位於外踝後方,跟骨上方凹陷處。治療時,應將針橫穿此穴,直通至太溪穴,可進行艾灸十四次。治療原則是瀉多補少。
太溪穴則位於內踝骨後方的凹陷處。治療時,應將針穿過此穴,直通至崑崙穴,同樣可進行艾灸十四次。根據病症的虛實,決定是補還是瀉。
申脈穴位於外踝骨下方,皮膚顏色由紅轉白的交界處。治療時,應將針斜刺入五分深度,但禁止進行艾灸。此穴亦稱爲陽蹺穴。
11. 腳背疼二十五
丘墟能治腳背疼,行間一刺疾便輕,
再刺解谿商丘穴,中間補瀉要分明。
丘墟,穴在外踝微前三分陷中。斜針入一寸,可灸二七壯。補瀉看症虛實寒熱。如腳背紅腫,出血妙。
行間,穴在足虎口岐骨間。直刺入五分,可灸二七壯。宜瀉不宜補,如麻木亦瀉。又治渾身蠱脹,單瀉。
解谿,穴在足腕上大筋外宛宛中,直針入五分,看虛實補瀉,可灸二七壯。治頭風宜先補後瀉。
商丘,穴在足內踝微前三分。針入五分,可灸二七壯。詳虛實補瀉。
白話文:
【腳背疼痛二十五】
丘墟穴能治療腳背疼痛,一旦刺入行間穴,病情就會迅速減輕。
再刺入解谿與商丘穴,補法和瀉法之間要區分清楚。
丘墟穴,位於外踝稍微前方三分處的凹陷中。斜向針刺入一寸深,可以進行十四次的艾灸。補法或瀉法需根據症狀的虛實寒熱來決定。如果腳背紅腫,採用出血療法效果極佳。
行間穴,位於足部虎口與骨縫之間。直刺入五分深,可以進行十四次的艾灸。適合採用瀉法而非補法,像是麻木的情況也適用瀉法。此外,此穴還能治療全身水腫,只用瀉法。
解谿穴,位於足腕上方大筋外側的凹陷中,直刺入五分深,根據虛實情況選擇補法或瀉法,可以進行十四次的艾灸。治療頭痛風時,應先補後瀉。
商丘穴,位於足內踝稍微前方三分處。針刺入五分深,可以進行十四次的艾灸。詳細的補法或瀉法需根據虛實情況來判斷。
12. 行步艱難二十六
行步艱難疾轉加,太衝一穴實堪誇,
更取中封並三里,須臾疾去若飛花。
太衝,穴在足行間上二寸兩筋間陷中。直針入五分。禁灸。腳背紅腫宜出血。看虛實補瀉。應穴,崑崙。
中封,穴在內踝前一寸。仰足取大筋內宛宛中。平刺入五分,可灸二七壯。定虛實補瀉。又治腳腔紅腫生瘡,單瀉。
三里,取法見前。
白話文:
當你行走困難且病情迅速惡化時,"太衝"這個穴位有著顯著的效果。
另外,"中封"和"三里"這兩個穴位也能快速地緩解你的症狀,疾病會像飛花一樣離你而去。
"太衝"穴位於腳趾之間向上約兩寸,在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處。針刺應直入五分深,但要避免使用灸法。如果腳背出現紅腫,可以採用放血療法。根據虛實不同,選擇補或瀉的方法,崑崙穴是對應的穴位。
"中封"穴位於內踝前方約一寸處。抬起腳,找到大肌腱內側的凹陷中。針刺應平入五分深,可進行灸療,一般灸七壯。同樣根據虛實情況,選擇補或瀉的療法。此穴還可用於治療腳部紅腫生瘡,通常只採用瀉法。
"三里"穴的定位方法前面已有介紹。
13. 鶴膝風二十七
膝蓋紅腫鶴膝風,陽陵二穴便可攻,
陰陵亦是奇妙穴,可消紅腫即成功。
陽陵泉,穴在膝外輔骨下一指陷中。橫針透陰陵泉,瀉多補少。禁灸,灸則膝攣不能開。
陰陵泉,穴在膝髕骨下赤白肉際陷中,與陽陵泉對,橫針可相透。詳證虛實補瀉,可灸二七壯。
白話文:
【鶴膝風二十七】
如果你的膝蓋出現紅腫,疑似鶴膝風,可以通過刺激陽陵泉兩個穴位來治療。
同時,陰陵泉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穴位,能幫助消除紅腫,達到療效。
陽陵泉這個穴位位於膝蓋外側的輔骨下方約一個手指寬的位置,陷下去的地方。針刺時應橫向穿過到陰陵泉,瀉多補少。但要注意,這個穴位禁止使用灸法,因為灸法可能會導致膝部肌肉收縮,無法打開。
陰陵泉則位於膝蓋髕骨下方,紅色和白色肉交界處的凹陷中,位置與陽陵泉相對。針刺時也可以橫向穿過到陽陵泉。在確定虛實後進行補瀉,此穴位可用灸法,每次可灸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