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二·開蒙集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開蒙集 (4)

1. 十二經為病補母瀉子成法八

肺手太陰為病:肺脹,膨膨而喘嗽,缺盆中痛,則交兩手而瞀,是為臂厥。所生病:咳嗽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有餘則肩背痛,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卒遺失無度,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補太淵(為經、為土、為母),瀉尺澤(為合、為水、為子)。

大腸手陽明為病:齒痛頰腫。是主津所生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𩪰痛,大指次指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則寒慄,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補曲池(為合、為土、為母),瀉二間(為滎、為水、為子)。

白話文:

肺經有病時,會出現胸部脹滿、呼吸急促、肩窩疼痛,甚至手麻木無力。同時,可能伴隨咳嗽、喘息、胸悶、手臂內側疼痛、手掌發熱。如果肺氣旺盛,還可能出現肩背疼痛、出汗、頻尿等症状,脈象則表現為寸口脈大於人迎脈。但如果肺氣虛弱,則會出現肩背疼痛、氣短乏力、尿色異常、遺精等症状,脈象則表現為寸口脈小於人迎脈。治療上,應補益肺經,可選擇太淵穴;瀉除肺經邪氣,可選擇尺澤穴。

大腸經有病時,會出現牙齒疼痛、面頰腫脹。由於大腸經主司津液,因此也可能出現眼睛發黃、口乾、鼻出血、喉嚨疼痛、肩前疼痛、大拇指和食指無力等症状。如果大腸經氣盛,則脈象表現為人迎脈大於寸口脈;如果大腸經氣虛,則脈象表現為人迎脈小於寸口脈。治療上,應補益大腸經,可選擇曲池穴;瀉除大腸經邪氣,可選擇二間穴。

胃足陽明為病:洒洒然振寒,善伸數欠,顏黑,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動,欲閉戶牖而處,甚則欲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狂瘧,濕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喉痹,大腹水腫,膝髕腫痛,循胸、乳、氣街、股、伏兔、胻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氣有餘,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人迎大三倍於寸口,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補解谿(為經、為火、為母),瀉厲兌(為井、為金、為子)。

脾足太陰為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出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寒瘧,瘕,溏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膝股內腫厥,足大指不用。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小三倍於人迎也。

白話文:

胃經有病時,人會感到全身發冷、打寒顫,經常伸懶腰打哈欠,面色發黑,討厭人、討厭火,聽到木頭聲會猛然驚醒,心跳加速,想要關起門窗躲起來,嚴重時甚至想爬到高處唱歌,脫掉衣服就跑,肚子咕嚕咕嚕叫還脹脹的,這就是胃經氣血不順導致的病症。這種病症也跟血氣不順有關,會出現發狂、發燒、汗出不止、流鼻血、口歪嘴斜、喉嚨痛、腹部積水腫脹、膝蓋腫痛等症狀,疼痛會沿着胸部、乳房、氣街、大腿、伏兔穴、腓骨外側、腳踝等部位蔓延,中指也會失去力量。

如果體內氣血旺盛,身體前部就會發熱;如果胃經氣血過盛,就會經常感到飢餓,小便顏色偏黃,人迎脈跳動幅度比寸口脈大三倍。如果體內氣血不足,身體前部就會發冷,胃部寒涼就會造成胃脹,人迎脈跳動幅度比寸口脈小三倍。

治療時應該補益脾經,因為脾經屬火,是胃經的母親。同時,也要瀉掉肺經,因為肺經屬金,是胃經的兒子。

脾經有病時,舌根會感覺僵硬,吃東西就會嘔吐,胃脘部疼痛,肚子脹脹的,經常打嗝。排氣或放屁後,會感到舒服一些,但身體依然沉重。這種病症也跟脾經本身有關係,會出現舌根疼痛、身體無法活動、食慾不振、心煩意亂、心窩部劇烈疼痛、寒熱交替發作、婦科病變、腹瀉、水腫、黃疸、無法平躺、強撐着站立、膝蓋內側腫痛、大拇指無力等症狀。如果脾經氣血旺盛,寸口脈跳動幅度比人迎脈大三倍;如果脾經氣血虛弱,寸口脈跳動幅度比人迎脈小三倍。

補大都(為滎、為火、為母),瀉商丘(為經、為金、為子)。

心手少陰為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主心所生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補少衝(為井、為木、為母),瀉神門(為俞、為土、為子)。

小腸手太陽為病:嗌痛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補後谿(為俞、為木、為母),瀉小海(為合,為土、為子)。

膀胱足太陽為病:頭痛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腨似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痔瘧狂癲,頭囟頂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腨腳皆痛,足小指不用。盛者人迎大再倍於氣口,虛者人迎反小於氣口也。

白話文:

治疗心手少阴经疾病时,应补大都穴,泻商丘穴。心手少阴经病症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想要喝水,手臂发凉。主要病变在心脏,会出现眼睛发黄、胁肋疼痛、手臂内侧后方疼痛发凉、手掌发热等症状。脉象上,实证时寸口脉比人迎脉大两倍,虚证时寸口脉反而小于人迎脉。

治疗小肠手太阳经疾病时,应补少冲穴,泻神门穴。小肠手太阳经病症表现为咽喉疼痛、颌下肿胀、头不能转动、肩部感觉被拔、手臂感觉被折断。主要病变在体液,会出现耳聋、眼睛发黄、面颊肿胀、颈部、颌下、肩部、手臂外侧后方疼痛等症状。脉象上,实证时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两倍,虚证时人迎脉反而小于寸口脉。

治疗膀胱足太阳经疾病时,应补后谿穴,泻小海穴。膀胱足太阳经病症表现为头痛如要掉下来,脖子感觉被拔,脊柱疼痛,腰部感觉被折断,大腿不能弯曲,膝盖像有结块,小腿肌肉像裂开一样,脚踝发凉。主要病变在筋,会出现痔疮、疟疾、狂躁、癫痫、头顶疼痛、眼睛发黄流泪、鼻塞流鼻血、颈部、背部、腰部、臀部、膝盖、小腿、脚部疼痛、小脚趾不能活动等症状。脉象上,实证时人迎脉比气口脉大两倍,虚证时人迎脉反而小于气口脉。

補至陰(為井、為金、為母),瀉束骨(為俞、為木、為子)。

腎足少陰為病:飢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然如無所見,心如懸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然如人將捕之,是謂骨厥。是主腎所生病:足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癖,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補復溜(為經、為金、為母),瀉湧泉(為井、為木、為子)。

心包絡手厥陰為病:手心熱,臂肘攣痛,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善笑不休。是主心包絡所生病:煩心心痛,掌中熱。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白話文:

治療陰虛者,應補益陰氣,就像井穴、金氣、母親一樣,滋養陰血;治療陽盛者,應瀉除陽熱,就像俞穴、木氣、兒子一樣,抑制陽氣。

腎經出現疾病時,患者會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面色黝黑如炭,咳嗽或吐口水時帶有血絲,呼吸急促且喘息,坐著時想要站起來,眼睛昏花無神,心中空虛彷彿餓了很久,氣力不足容易恐懼,心慌意亂彷彿有人要抓他,這就是骨厥症。這些症狀都是腎經生病的表現,患者還會出現腳熱舌乾、咽喉腫痛、呼吸困難、心煩心痛、黃疸、腸癖、腰腿內側後方疼痛、痿弱無力嗜睡、腳底發熱疼痛等症状。如果脈象強勁,寸脈比人迎脈強大一倍,則屬於實證;如果脈象虛弱,寸脈比人迎脈小,則屬於虛證。

治療陰虛者,應補益陰氣,就像經穴、金氣、母親一樣,滋養陰血;治療陽盛者,應瀉除陽熱,就像井穴、木氣、兒子一樣,抑制陽氣。

心包絡經出現疾病時,患者會感到手掌心發熱,手臂肘部酸痛攣縮,腋窩腫脹,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胸脅滿悶、心悸不安、面紅目黃、狂笑不止等症状。這些症狀都是心包絡經生病的表現,患者還會出現心煩心痛、手掌心發熱等症状。如果脈象強勁,寸脈比人迎脈強大一倍,則屬於實證;如果脈象虛弱,寸脈比人迎脈小,則屬於虛證。

補中衝(為井、為木、為母),瀉大陵(為俞、為土、為子)。

三焦手少陽為病:耳聾渾渾焞焞,咽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汁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補中渚(為俞、為木、為母),瀉天井(為合、為土、為子)。

膽足少陽為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頭角頷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力夾癭,汗出振寒,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白話文:

治療三焦手少陽經病症時,要補中衝穴(屬井穴,五行屬木,為母穴),瀉大陵穴(屬俞穴,五行屬土,為子穴)。三焦手少陽經病症的表現為:耳聾、頭昏眼花、咽喉腫痛。這是由於三焦經氣所生病變,導致津液外泄,眼角疼痛,面頰疼痛,耳後、肩、臑、肘、臂外側疼痛,小指與無名指活動不便。氣盛則人迎脈比寸口脈大一倍,氣虛則人迎脈反而比寸口脈小。

治療膽足少陽經病症時,要補中渚穴(屬俞穴,五行屬木,為母穴),瀉天井穴(屬合穴,五行屬土,為子穴)。膽足少陽經病症的表現為:口苦、容易嘆氣、心脅疼痛難以翻身,嚴重時臉上會出現細微的塵垢,皮膚乾燥無光澤,足部外側發熱,這是陽氣虛衰的表現。這是由於膽經主骨,經氣生病變導致頭部、角、頷疼痛,鎖骨凹陷處腫痛,腋窩腫脹,脖子兩側出現癭瘤,出汗伴隨發冷,寒熱交替,胸脅、肋骨、大腿、膝蓋外側、小腿、足踝前緣以及各個關節疼痛,小指與無名指活動不便。氣盛則人迎脈比寸口脈大一倍,氣虛則人迎脈反而比寸口脈小。

補俠谿(為滎、為水、為母),瀉陽輔(為經、為火、為子)。

肝足厥陰經為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㿉疝,婦人小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癃閉。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補曲泉(為合、為水、為母)瀉行間(為滎、為火、為子)。

白話文:

治療肝足厥陰經病症時,要補強俠谿穴(屬滎穴、屬水、為母穴),瀉掉陽輔穴(屬經穴、屬火、為子穴)。

肝足厥陰經病變會出現腰痛難以彎腰或仰頭、男性疝氣、女性小腹腫脹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咽乾、面容憔悴等。這些症狀主要反映肝臟病變:胸部脹滿、嘔吐、腹瀉、狐疝、尿頻、尿閉。如果病情嚴重,寸口脈會比人迎脈大一倍;若病情虛弱,寸口脈則會比人迎脈小。

治療時要補強曲泉穴(屬合穴、屬水、為母穴),瀉掉行間穴(屬滎穴、屬火、為子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