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方六集》~ 卷之二·開蒙集 (2)
卷之二·開蒙集 (2)
1. 八法針方(直訣八句訓義)二
八法者,八穴之法,公孫、內關、臨泣、外關、後谿、申脈、列缺、照海是也。以八穴交會奇經八脈,而分主乎表、主乎里、主於表裡之間也。仲景妙於傷寒,以其有六經之辨。予今以八法為妙者,以其分主八脈,而該乎十二經也。創為針家一大法門。求之古籍,不稱作者何人,或以為少室異人所傳,理或然也。
蓋在竇氏之前,已有其教。每下針以四痏為主,皆瀉絡遠針之法,四面攻討之兵也。刺家但主八法,隨證加針,不過五七孔穴,無難去之疾矣。訓如後方。
公孫合內關,臨泣合外關
後谿合申脈,列缺合照海
訣曰:
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會總同。
公孫二穴,在足大指內側本節後一寸白肉際,足太陰絡,別走陽明者。內關二穴,在手臂內兩筋之間,去掌後橫紋二寸,手心主絡,別走少陽者。言公孫兩穴,通乎奇經之衝脈;內關二穴,通乎奇經之陰維脈。衝脈起止並足少陰,循腹裡,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故主胃與心胸諸疾。
陰維者,維持腹內六陰之脈也。手心主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故亦主胃與心胸諸疾,而云會總同也。取此四穴,針氣一行之後,三焦快然,疾去內和。例之湯液,則瀉心、涼膈、大小陷胸、調胃承氣諸方之力也。
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臨泣二穴,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外側,筋骨縫陷者中,足少陽膽經之所注也。外關二穴,在腕後二寸,兩骨間陷者中,手少陽絡,別走手心主者。帶脈為奇經之一,環身一周,若束帶然,故名帶脈。陽維為奇經之一,維持諸陽,抵目外眥。四穴者,主手足少陽半表半裡諸疾,針氣一行之後,中外皆和,營衛流暢。
例之湯液,則三化、雙解、大小柴胡、通聖、溫膽諸方之力也。
後谿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蹻絡亦通。
後谿二穴,在手小指本節後一寸,橫紋尖上陷中,拳而取之,手太陽脈所注。申脈二穴,在足外踝下陷中,容爪甲許。言後谿通乎督脈,申脈為陽蹻所生。四穴主手足太陽二經諸疾,針氣一行,大汗如注,則表邪盡去。例之湯液,則桂枝、麻黃、葛根、大小青龍諸方之旨也。
列缺會任行肺系,陰蹻照海膈喉嚨。
列缺二穴,去腕一寸五分,兩手交叉,食指點到處是穴,當筋骨罅中,手太陰之絡,別走陽明者。照海二穴,足少陰腎經所發,在足內踝骨下一寸白肉際,陰蹻脈所生。言列缺二穴,會乎任脈而行於肺系。照海二穴,為陰蹻脈所生,少陰腎脈所發,少陰腎脈循喉嚨,系舌本。
取此四穴,針氣一行之後,肺膈安和,喉嚨清利。例之湯液,則二冬、二母、犀薄甘桔諸方之旨也。
以上八法,下針必以四穴為主,或補手而瀉足,或補足而瀉手,左右亦復如是,如兵之奇正相生,或以正為奇,或以奇為正,針之善物也。《旁通集》中揆八法四條,宜互玩。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中醫針灸的一種方法,稱為「八法針方」,它主要涉及了八個特定的穴位:公孫、內關、臨泣、外關、後谿、申脈、列缺、照海。這些穴位被認為與人體的奇經八脈相交會,能調理表裡、臟腑的功能。
仲景對於傷寒病的精妙治療,源於他對於六經的深入理解。同樣地,我們現在認為「八法針方」之所以精妙,是因為它能夠分治奇經八脈,涵蓋了人體的十二經絡,為針灸療法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範疇。這種針法的來源已不可考,有人認為是由少室山的隱士所傳授,這樣的說法似乎有其道理。
早在竇氏之前,就已存在這種針法的教學。通常,每次針灸時會以四個穴位為主,這是所謂的瀉絡遠針法,就像是從四面八方攻擊敵人的軍隊一樣。針灸師只要掌握「八法針方」,再根據病人的具體症狀添加針灸,一般不會超過五到七個穴位,就能有效治療各種疾病。
接下來,將詳細介紹「八法針方」中的穴位配伍:
- 公孫穴配合內關穴:公孫穴主管衝脈,與胃、心、胸相關;內關穴主管陰維脈,與心包絡、膈膜、三焦相關。這兩個穴位可以調節胃腸道、心臟和胸部的問題。
- 臨泣穴配合外關穴:臨泣穴主管膽經,與帶脈相連;外關穴主管陽維脈,與眼睛的外側相關。這兩個穴位可以調理手足少陽經絡的問題。
- 後谿穴配合申脈穴:後谿穴主管督脈,與內眼角和頸部相關;申脈穴主管陽蹻脈。這兩個穴位可以調理手足太陽經絡的問題。
- 列缺穴配合照海穴:列缺穴主管任脈,與肺部相關;照海穴主管陰蹻脈,與咽喉相關。這兩個穴位可以調理肺部、咽喉和聲帶的問題。
「八法針方」強調在針灸治療中,應以四個穴位為主,可以補手瀉足,或補足瀉手,左右手亦可相互配合,就像軍事戰略中的正奇相生,針灸的應用非常靈活。《旁通集》中關於「八法針方」的四條規則,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實踐。
2. 八法主治(配合八條)三
公孫二穴主治二十七證,必取內關二穴配合:
九種心痛,痰膈涎悶,臍腹痛脹,脅肋疼痛,產後血迷,氣膈食不下,泄瀉不止,痃氣疼痛,裡急後重,傷寒結胸,水膈酒痰,滿悶嘔吐,腹脅脹痛,腸風下血,脫肛不收,氣膈,食膈不下,食積疼痛,癖氣食癖,酒癖,兒枕痛血塊,腹鳴,血刺痛,小兒瀉,瀉腹痛,胸中刺痛,瘧疾心痛。
內關二穴主治二十五證,必取公孫二穴配合:
中滿不快,傷寒結胸,心胸痞滿,吐逆不定,胸滿痰膈,腹痛,泄瀉滑腸,酒痰膈痛,米穀不化,橫豎痃氣,小兒脫肛,九種心痛,脅肋痛,腸鳴,婦人血刺痛,積塊痛,男子酒癖,膈心下痞痛,氣膈食不下,腹肋脹痛,腸風下血,傷寒不解,裡急後重,食膈食不下,痎瘧寒熱。
臨泣二穴主治二十五證,必取外關二穴配合:
足跗腫痛,手足麻,手指顫掉,赤眼冷淚,咽喉腫痛,手足攣急,脅肋痛,牙齒痛,手足發熱,解利傷寒,腿胯痛,腳膝腫痛,四肢不遂,頭痛腫,頭頂腫,浮風瘙癢,身體腫,身體麻,頭目眩暈,筋攣骨痛,頰腮痛,雷頭風,眼目腫痛,中風手足不舉,耳聾。
外關二穴主治二十七證,必取臨泣二穴配合:
肢節腫痛,臂膊冷痛,鼻衄,手足發熱,眉稜中痛,指節痛不能屈伸,手足疼痛,產後惡風,傷寒自汗,頭風,四肢不遂,筋骨疼痛,迎風淚出,赤目疼痛,腰背腫痛,眼腫,傷寒表熱,手足麻痛無力,破傷風,手臂痛,頭風掉眩痛,頭項痛,盜汗,目翳隱澀,產後身痛,腰胯痛,雷頭風。
後谿二穴主治二十四證,必取申脈二穴配合:
手足攣急,急足顫掉,頭風痛,傷寒不解,盜汗不止,中風不語,牙齒痛,癲癇吐沫,腰背強痛,筋骨痛,咽喉閉塞,頰腮腫痛,傷寒項強痛,膝脛腫痛,手足麻,眼赤腫,傷寒頭痛,表汗不出,衝風淚下,破傷風搐,產後汗出惡風,喉痹,腳膝腿痛,手麻痹。
申脈二穴主治二十五證,必取後谿二穴配合:
腰背強痛,肢節痛,手足不遂,傷寒頭痛,身體腫滿,頭面自汗,癲癇,目赤腫痛,傷風自汗,頭風癢痛,眉稜痛,雷頭風,手臂痛,臂冷,產後自汗,鼻衄,破傷風,肢節腫痛,腿膝腫痛,耳聾,手足麻,吹奶,洗頭風,手足攣,產後惡風。
列缺二穴主治三十一證,必取照海二穴配合:
寒痛泄瀉,咽喉腫痛,婦人血積敗血痛,牙齒腫痛,小腸氣撮痛,死胎胎衣不下,脅癖痛,吐唾膿血,咳嗽寒痰,痃氣,食噎不下,臍腹撮痛,心腹痛,腸鳴下痢,痔癢漏血,心痛溫痢,產後腰痛,產後發狂,產後不語,米穀不化,男子酒癖,乳癰腫痛,婦人血塊,溫病不瘥,吐逆不止,小便下血,小便不通,大便閉塞,大便下血,胃腸痛病,諸積為患。
照海二穴主治二十七證,必取列缺二穴配合:
喉嚨閉塞,小便冷痛,小便淋澀不通,膀胱氣痛,婦人血暈,胎衣不下,臍腹痛,小腹脹滿,反胃吐食不納,腸澼下血,酒癖,中滿不快,泄瀉,食不化,腸鳴下痢腹痛,難產,婦人血積,兒枕痛,嘔吐,酒積,痃氣,氣塊,酒痹,氣膈,食勞黃,足熱厥,大便不通。
上法,先刺主證之穴,隨病左右上下所在取之,仍循捫導引,按法祛除。如病未已,必求配合孔穴,兼施處治。須要停針,待氣上下相接,快然無所苦,而後出針。
白話文:
[八法主治(配合八條)三]
公孫穴兩個主要能治療二十七種症狀,必須與內關穴兩個配合使用: 包含九種心痛、痰多胸悶、肚臍周圍的腹部疼痛脹痛、脅肋疼痛、產後因血塊引起的昏亂、氣滯食物不易下嚥、止不住的腹瀉、肝脾氣滯導致的疼痛、裏急後重、感冒導致的胸部結塊、水飲和酒精引發的胸膈不暢、胸悶嘔吐、腹部脅肋脹痛、腸風出血、脫肛無法收縮、氣滯胸膈、食物無法通過胸膈、食積引起的疼痛、脾氣不調導致的食癖、酒精導致的脾氣不調、產後的陣痛、腹部鳴叫、血刺痛、兒童腹瀉、腹瀉伴隨疼痛、胸中刺痛、瘧疾導致的心痛。
內關穴兩個主要能治療二十五種症狀,必須與公孫穴兩個配合使用: 包含胸腹過飽不舒服、感冒導致的胸部結塊、心胸有壓迫感、噁心嘔吐、胸滿痰多、腹部疼痛、滑腸性腹瀉、酒精導致的胸膈疼痛、食物消化不良、橫豎方向的肝脾氣滯、兒童脫肛、九種心痛、脅肋疼痛、腸鳴、婦女血刺痛、積塊疼痛、男性酒精導致的脾氣不調、心下有痞塊的疼痛、氣滯食物不易下嚥、腹部脅肋脹痛、腸風出血、感冒未能痊癒、裏急後重、食物無法通過胸膈、瘧疾的寒熱交加。
臨泣穴兩個主要能治療二十五種症狀,必須與外關穴兩個配合使用: 包含腳踝腫痛、手腳麻木、手指顫抖、紅眼流冷淚、咽喉腫痛、手腳抽筋緊繃、脅肋疼痛、牙齒疼痛、手腳發熱、治療感冒、大腿胯部疼痛、腳膝腫痛、四肢活動不便、頭痛腫脹、頭頂腫脹、皮膚風癢、身體腫脹、身體麻木、頭暈目眩、筋骨疼痛、臉頰疼痛、雷頭風、眼睛腫痛、中風導致的手腳不能動、耳聾。
外關穴兩個主要能治療二十七種症狀,必須與臨泣穴兩個配合使用: 包含肢節腫痛、手臂冰冷疼痛、鼻出血、手腳發熱、眉毛中間疼痛、手指節疼痛無法屈伸、手腳疼痛、產後怕風、感冒自汗、頭風、四肢活動不便、筋骨疼痛、迎風流淚、紅眼疼痛、腰背腫痛、眼睛腫脹、感冒的表面熱度、手腳麻木疼痛無力、破傷風、手臂疼痛、頭風引起的頭痛、頭頸部疼痛、盜汗、眼睛有障礙物感覺、產後全身疼痛、腰胯疼痛、雷頭風。
後谿穴兩個主要能治療二十四種症狀,必須與申脈穴兩個配合使用: 包含手腳抽筋緊繃、腳抖、頭風疼痛、感冒未能痊癒、盜汗不停、中風無法說話、牙齒疼痛、癲癇吐沫、腰背僵硬疼痛、筋骨疼痛、咽喉閉塞、臉頰腫痛、感冒導致的頸部僵硬疼痛、膝蓋小腿腫痛、手腳麻木、眼睛紅腫、感冒頭痛、表面出汗不出、迎風流淚、破傷風抽搐、產後出汗怕風、喉炎、腳膝腿疼痛、手部麻木。
申脈穴兩個主要能治療二十五種症狀,必須與後谿穴兩個配合使用: 包含腰背僵硬疼痛、肢節疼痛、手腳活動不便、感冒頭痛、身體腫脹且滿、頭面部自汗、癲癇、眼睛紅腫疼痛、感冒自汗、頭風癢痛、眉毛疼痛、雷頭風、手臂疼痛、手臂冰冷、產後自汗、鼻出血、破傷風、肢節腫痛、腿膝腫痛、耳聾、手腳麻木、乳房發炎、洗頭風、手腳抽筋、產後怕風。
列缺穴兩個主要能治療三十一種症狀,必須與照海穴兩個配合使用: 包含寒涼引起的腹瀉、咽喉腫痛、婦女血液積聚導致的疼痛、牙齒腫痛、小腸氣疼痛、死胎胎衣不下、脅肋疼痛、吐唾膿血、咳嗽寒痰、肝脾氣滯、吞嚥困難、肚臍周圍的腹部疼痛、心腹疼痛、腸鳴下痢、痔瘡癢痛出血、心痛溫熱下痢、產後腰痛、產後發狂、產後無法說話、食物消化不良、男性酒精導致的脾氣不調、乳腺炎腫痛、婦女血液積聚、溫病未能痊癒、噁心嘔吐不停、小便出血、小便不通、大便閉塞、大便出血、胃腸疼痛疾病、各種積聚引起疾病。
照海穴兩個主要能治療二十七種症狀,必須與列缺穴兩個配合使用: 包含咽喉閉塞、小便冷痛、小便淋澀不通、膀胱疼痛、婦女血液混亂、胎衣不下、肚臍周圍的腹部疼痛、小腹脹滿、反胃吐食、腸道出血、酒精導致的脾氣不調、胸腹過飽不舒服、腹瀉、食物消化不良、腸鳴下痢腹痛、難產、婦女血液積聚、產後的陣痛、噁心嘔吐、酒精積聚、肝脾氣滯、酒精導致的痹痛、氣滯胸膈、食物勞損黃疸、足部發熱、大便不通。
上述治療方法,先刺入主要病症對應的穴位,根據病情在左或右、上或下選擇適當位置,並進行按摩引導,用按壓法來消除病痛。如果病況仍未改善,必須尋找配合的穴位,同時進行治療。需要等待針灸的時間,直到氣血上下相接,病人感到舒適無痛苦,然後再拔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