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五·紛署集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紛署集 (4)

1. 背自第一椎兩旁夾脊各一寸五分下至節凡四十四穴第八

膀胱俞二穴,主風勞脊強腰疼,小便赤澀,遺溺,小腹滿,大便難,足胻拘急,不能屈伸,腳膝無力,陰瘡,女人癥瘕,月事不調。

中膂俞二穴,主赤白痢,腎虛消渴,腰脊強不能俯仰,腹脹脅痛,腸冷疝痛,汗不出。

白環俞二穴,主夜夢鬼交,遺精勞損,虛風腰脊髖骨不利,筋攣痹縮,虛熱無汗,大小不利,腳膝不仁。

上髎二穴,主偏風腰膝冷痛,不能起跪,鼻衄寒熱,大小不利,嘔逆,男子陽痿,婦人絕嗣,陰挺不收。

次髎二穴,主腰痛不得轉搖,疝氣偏墜,痛引陰器,足清不仁,背腠寒,腸鳴注泄,小便淋瀝,胸中堅脹,婦人赤白帶下。

中髎二穴,主腰痛,大小便難,腹脹下利,淋瀝滑泄,男子五勞七傷六極,婦人絕子帶下,月事不調。

下窌二穴,主腰痛不能轉側,大小便不利,寒濕內傷,腸鳴注泄,便血,婦人漏下蒼汁,陰中痛引小腹。

會陽二穴,主腹中寒熱冷氣,泄利不止,久痔,腸澼下血,陽氣虛乏,陰汗時出。

白話文:

膀胱俞穴:治療風寒濕邪導致的腰背疼痛、小便澀痛、尿失禁、小腹脹滿、便秘、腳踝拘緊不能活動、腿腳無力、陰部瘡瘍、女性婦科疾病(如腫塊、月經不調)等。

中膂俞穴:治療赤白痢疾、腎虛引起的口渴多飲、腰背僵硬不能彎腰、腹脹脅肋疼痛、腸道冷痛疝氣、無汗等。

白環俞穴:治療夢遺、遺精、勞損、腰背髖部疼痛不適、肌肉痙攣、虛熱無汗、大小便不利、腿腳麻木等。

上髎穴:治療半身不遂、腰膝冷痛、不能站立和跪下、鼻出血、寒熱交替、大小便不利、嘔吐、男性陽痿、女性不孕、陰道鬆弛等。

次髎穴:治療腰痛不能轉動、疝氣疼痛下墜、陰部疼痛、腿腳麻木、背部寒邪入侵、腸鳴腹瀉、小便淋漓不暢、胸部脹滿、女性白帶異常等。

中髎穴:治療腰痛、大小便困難、腹脹腹瀉、小便淋漓、男性體虛、女性不孕、白帶異常、月經不調等。

下髎穴:治療腰痛不能翻身、大小便不利、寒濕內侵、腸鳴腹瀉、便血、女性陰道分泌物異常、陰部疼痛牽涉到小腹等。

會陽穴:治療腹部寒熱、腹瀉不止、久治不愈的痔瘡、腸道出血、陽氣不足、陰部汗出等。

2. 背自第二椎兩旁夾脊各三寸行至二十一椎下凡二十八穴第九

附分二穴,主風寒客於腠理,肩背拘急,頸項強痛,不得回顧,肘臂不仁。

魄戶二穴,主三尸走注,肩膊痛,咳逆上氣,嘔吐煩滿,虛勞喘痿,頸項強急,不得回顧,體熱百節痛,夜夢鬼交。

膏肓二穴,《針經》未有,唐真人孫思邈始指,無所不療。考在《神照集》。

神堂二穴,主多夢虛驚,狂走,肩脊強急,不可俯仰,胸腹滿,灑淅寒熱,氣逆上攻,時噎。

譩譆二穴,主勞損不得臥,背悶氣滿,腋脅拘急,目眩,鼻衄,膈脹,胸中痛,氣逆,肩膊內痛,不得回顧,大風,汗不出,溫瘧寒熱。

膈關二穴,主背痛惡寒,脊強難以俯仰,飲食不下,嘔噦吐涎,胸中噫悶,大便不節,小便黃。

魂門二穴,主屍厥走注,胸背引心痛,食飲不下,渾身筋攣骨痛,體熱勞嗽,氣不升降,腹中雷鳴,大便不節,小便黃赤。

陽綱二穴,主腸鳴腹痛,食不下,大便泄利不節,小便淋瀝,身熱目黃,腹脹怠惰。

意舍二穴,主腹滿虛脹,背惡寒,泄瀉,溺黃,食不下,嘔吐,消渴,目黃身熱。

胃倉二穴,主腹滿虛脹,水腫,食飲不下,背痛惡寒,不得俯仰。

肓門二穴,主心下痛,大便秘,婦人乳癰。

志室二穴,主腰背強痛,飲食不消,腹中堅急,陰痛下腫,遺精,小便淋瀝,吐逆霍亂。

胞肓二穴,主腰痛惡寒,不得俯仰。食不消,小腹堅急,癃閉,脊背引痛,傴僂。

秩邊二穴,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淋瀝,五痔發腫。

白話文:

【附分穴兩個】,主治風寒侵入皮膚間隙導致的症狀,如肩背僵硬緊繃,頸部疼痛強硬,無法轉頭後望,手肘到手臂失去知覺。

【魄戶穴兩個】,主治三屍蟲(一種中醫理論中的病邪)遊走全身,造成肩膀疼痛,咳嗽、呼吸困難,嘔吐、胸悶,虛弱疲憊、喘息無力,頸部和背部強硬緊繃,無法轉頭後望,身體發熱、全身關節疼痛,夜晚做春夢。

【膏肓穴兩個】,《針灸經典》並未提及,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首次指出,幾乎所有病症都能治療。詳細記載在《神照集》。

【神堂穴兩個】,主治多夢、易驚嚇,狂躁行為,肩膀和背部僵硬緊繃,無法前後彎腰,胸部腹部脹滿,忽冷忽熱,氣血上沖,偶爾噎住。

【譩譆穴兩個】,主治過度勞累無法安眠,背部悶痛氣滯,腋下及肋側緊繃,視線模糊,鼻子出血,胸膈脹痛,胸口疼痛,氣血逆流,肩膀內側疼痛,無法轉頭後望,嚴重風濕,不出汗,溫熱瘧疾寒熱交替。

【膈關穴兩個】,主治背部疼痛怕冷,脊柱僵硬難以前後彎腰,吞嚥食物困難,反胃吐口水,胸口悶堵,排便失調,小便色黃。

【魂門穴兩個】,主治突然昏厥,胸背牽連心臟疼痛,吞嚥食物困難,全身筋骨抽搐疼痛,體熱勞累咳嗽,氣血無法順暢流通,腹部響如雷鳴,排便失調,小便色黃或紅。

【陽綱穴兩個】,主治腸鳴腹痛,食慾不佳,大便稀瀉失禁,小便不暢,身體發熱眼白泛黃,腹部脹氣倦怠無力。

【意舍穴兩個】,主治腹部脹滿虛弱膨脹,背部怕冷,腹瀉,尿液顏色偏黃,食慾不佳,噁心嘔吐,糖尿病,眼睛泛黃身體發熱。

【胃倉穴兩個】,主治腹部脹滿虛弱膨脹,水腫,吞嚥食物困難,背部疼痛怕冷,無法前後彎腰。

【肓門穴兩個】,主治心臟下方疼痛,大便乾結,婦女乳房腫痛。

【志室穴兩個】,主治腰部和背部僵硬疼痛,消化不良,腹部緊繃,私處疼痛腫脹,遺精,小便頻繁,噁心嘔吐、霍亂。

【胞肓穴兩個】,主治腰部疼痛怕冷,無法前後彎腰。消化不良,小腹緊繃,小便不暢,脊背牽連疼痛,駝背。

【秩邊穴兩個】,主治腰部疼痛無法前後彎腰,小便頻繁,五種痔瘡發作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