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三·尊經集 (4)
卷之三·尊經集 (4)
1. 知迎知隨四十六
所謂迎隨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也;隨其逆順而取之,故曰迎隨。
白話文:
所說的「迎隨」,就是了解人體內營氣與衛氣的運行狀態,以及經脈中的氣血流通方向;在進行針灸治療時,依照這些氣血的流動方向,順著或逆著它們的流向來下針,這就是所謂的「迎隨」手法。
2. 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四十七
然金木水火土,當更相平。東方實,則知肝實;西方虛,則知肺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火者肝之子,水者肝之母,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得平木也。《經》曰: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此之謂也。
白話文:
然而,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應當互相平衡。如果東方象徵的木過於強盛,我們就能推斷出肝臟功能可能過旺;同樣地,若西方象徵的金顯得弱小,則表示肺部功能可能較為虛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選擇抑制南方象徵的火,同時補充北方象徵的水。因為火是肝的衍生力量,而水是肝的能量來源,衍生力量可以使能量來源更加旺盛,反之,能量來源也能影響衍生力量的強弱。因此,我們透過抑制火勢並補充水力,目的是讓金和木達到平衡。正如古籍《經》所說:如果連虛弱的部分都無法治理,還談何其他,就是這個意思。
換句話說,如果身體的五行不平衡,比如肝臟功能太強或肺部功能太弱,我們會通過調整心臟(火)和腎臟(水)的功能來恢復平衡,因為心臟是肝臟的"子",腎臟是肝臟的"母","子"的力量可以讓"母"更強,而"母"的力量可以讓"子"更弱。所以,我們會通過抑制心臟的功能和補充腎臟的功能,使肝臟和肺部達到平衡。這就像《經》中所說的,如果連虛弱的地方都無法處理,還能做些什麼呢?這就是道理所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