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三·尊經集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尊經集 (21)

1. 揆八法(一)四十

藥家有問病發藥者,刺家問病施針,亦其事也。有如病人脊強反折,奇經督脈為病也。病人頭如破,目似脫,項如拔,脊如僵,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腨似裂,足小指不用,目黃淚出,鼽血身熱,足太陽膀胱經受病也。病人陰緩而陽急,奇經陽蹻為病也。病人嗌痛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肘似折,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皆痛,手小指不用,手太陽小腸經受病也。此四經受病,不問風寒暑濕燥火,雜揉相協,揆之八法,宜刺後谿、申脈。

以後溪二穴,手太陽所發,通乎督脈;申脈二穴,足太陽所發,通乎陽蹻。四穴並刺,上下交通,四經之所過者,無不去之疾。吾嘗例之於麻黃、桂枝、葛根、青龍,信不虛矣。

白話文:

有醫生在診斷病情後開藥,針灸醫生在瞭解病情後進行針灸,這都是同樣的道理。例如,如果病人出現背部僵硬且彎曲困難的情況,這通常是奇經督脈出了問題。如果病人感覺頭痛欲裂,眼睛像要脫出,脖子僵硬,脊椎僵直,腰部像被折斷,大腿無法彎曲,小腿肌肉緊繃,腳踝像是撕裂,小腳趾不能活動,眼睛黃且流淚,鼻出血且身體發熱,這可能是足太陽膀胱經受到了影響。如果病人出現陰部鬆弛但陽部緊張的症狀,這可能是奇經陽蹻的問題。如果病人喉嚨痛,下巴腫脹,無法轉頭,肩膀好像被拉扯,手臂和肘部像被折斷,耳朵聽不清,眼睛泛黃,臉頰腫脹,從頸部到手臂外側和後側都感到疼痛,小手指不能動,這可能是手太陽小腸經受到了影響。對於這四條經絡受到影響的情況,無論是由風、寒、暑、濕、燥或火引起的,都可以綜合使用各種療法,根據八法原則,應選擇刺激後谿和申脈穴位。

後谿兩個穴位,是手太陽經的起點,與督脈相通;申脈兩個穴位,是足太陽經的起點,與陽蹻相通。同時刺激這四個穴位,可以使上半身和下半身的經絡互相連通,對於這四條經絡所涉及的部位,所有的疾病都能得到治療。我曾經將這種方法比作使用麻黃、桂枝、葛根和青龍等草藥,事實證明,這種比較並不虛假。

2. 揆八法(二)四十一

有如病人腰腹縱,溶溶如囊水之狀,若坐水中,奇經帶脈受病也。病人口苦耳聾,脅痛不能轉側,寒熱往來,善太息,面微塵,體無膏澤,頭痛,耳前後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夾癭,汗出振寒,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足小指次指不用,此足少陽膽經受病也。病人溶溶不能自收持,為病苦寒熱,奇經陽維為病也。

病人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痹,汗出,目銳眥痛,頰痛,目後肩臑肘臂皆痛,手小指次指不用,此手少陽三焦經受病也。此四經受病,不拘六氣雜揉,協邪為患,揆之八法,宜刺臨泣、外關。以臨泣二穴,足少陽所發,通乎帶脈;外關二穴,手少陽所發,通乎陽維。四穴並刺,表裡皆和,四經之所屬者,宜無留疾。

吾嘗例之三化、雙解、大小柴胡、通聖、溫膽諸方,信非謬矣。

白話文:

有時候病人腰部和腹部會感到鬆弛,好像裡面裝滿了水一樣,感覺自己像坐在水中,這可能是奇經和帶脈受到了影響。病人可能會感到口苦、耳鳴聽力下降,兩側肋骨疼痛到無法翻身,寒熱交錯,常常深呼吸嘆氣,臉色灰暗,皮膚缺乏光澤,頭痛,耳朵前面後面痛,眼睛周圍疼痛,鎖骨區腫痛,腋下腫脹,可能出現淋巴結腫大或甲狀腺問題,出汗時伴隨寒顫,胸部、側腹、大腿外側、小腿直至腳踝外側都感到疼痛,腳的小趾和第四趾活動受限,這是足少陽膽經受到影響的症狀。如果病人感到身體軟弱無力,承受著寒冷和發燒的痛苦,這可能是奇經和陽維脈受到影響。

另外,病人也可能出現聽力下降,耳鳴,咽喉腫痛,出汗,眼睛周圍疼痛,臉頰痛,眼睛後方、肩膀、手臂肘部都感到疼痛,手的小指和第四指活動受限,這些是手少陽三焦經受到影響的症狀。以上四種經絡受到影響的情況,不受六氣和其他雜亂因素的限制,只要按照八法來處理,應該針刺臨泣和外關穴。臨泣穴是足少陽膽經的起點,與帶脈相通;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起點,與陽維脈相通。同時針刺這四個穴位,可以調和表裡,對於以上四種經絡相關的疾病,應該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

我曾經將這種治療方法應用於三化湯、雙解散、大小柴胡湯、通聖散、溫膽湯等方劑中,效果確實不錯,並非誤導。

3. 揆八法(三)四十二

有如病人氣逆而裡急,此奇經衝脈為病也。病人舌本強痛,食嘔不下,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不能動搖,煩心,心下急痛,便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足大指不用,此足太陰脾經受病也。

病人洒洒然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牖而處,甚則欲升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髕腫痛,膺、乳、氣街、股、伏兔、胻外廉、足跗上皆痛,足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消穀善飢,溺色黃,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寒則脹滿,此足陽明胃經受病也。病人悵然失志,善心痛,奇經陰維為病也。

病人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煩心,心痛,此手厥陰心主受病也。此五經受病,不拘六氣七情,揆之八法,宜刺公孫、內關。以公孫二穴,足太陰所發,通乎衝脈,絡足陽明;內關二穴,手厥陰所發,通乎陰維。四穴並刺,針氣一行之後,三焦快然,凡五經之病,無不除治。

吾嘗例之瀉心、涼膈、大小陷胸、調胃承氣諸方者,以驗之者素也。

白話文:

有種情況是病人會感到氣悶且腹部緊急,這是奇經中的衝脈出現問題。病患會覺得舌根僵硬疼痛,吃東西容易嘔吐,胃部疼痛,腹部脹氣常打嗝,排便或放屁後會感到舒緩,全身沉重無法活動,心情煩躁,胸口下方急痛,大便稀軟,腹瀉,尿量少,黃疸,無法平躺,站立時腿膝內側腫脹,大拇指失去作用,這都是足太陰脾經受到影響的症狀。

另一種情況是病人會感覺寒冷,常伸懶腰打哈欠,臉色蒼白,病情加重時會害怕人羣和火光,聽到木頭的聲音會被嚇到,心悸,喜歡自己躲在房間裡,嚴重時可能想爬到高處唱歌,脫掉衣服亂跑,胃部脹氣,精神亢奮,出汗,鼻塞流血,嘴角歪斜,脖子腫脹,喉嚨堵塞,腹部膨脹,膝蓋痛,胸部、乳房、大腿前側、腳踝外側、腳背都痛,中趾無法活動,如果氣血旺盛,前半身會感到熱,消化快容易餓,小便顏色黃,氣血不足,前半身就會冷,遇冷則腹部脹滿,這是足陽明胃經受到影響的症狀。病人會有失落感,容易心痛,這是奇經陰維脈的問題。

再一種情況是病人手心發熱,手臂及肘部抽筋,腋下腫脹,嚴重時胸脅部位會有脹痛,心臟跳動劇烈,臉紅,眼睛黃,開心地笑個不停,心情煩躁,心痛,這是手厥陰心包經受到影響的症狀。以上五種經絡受到影響的情況,不論是因六氣(風、寒、暑、濕、燥、火)或是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導致,都可以用八法中的針刺療法治療,主要針刺公孫穴和內關穴。公孫穴是足太陰脾經起始點,可通達衝脈,連接足陽明胃經;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起始點,可通達陰維脈。同時針刺四個穴位,氣血流通後,三焦會感到舒暢,所有五經絡的病症都能得到治療。

我曾經用過瀉心湯、涼膈散、大小陷胸湯、調胃承氣湯等方子,這些經驗都證明瞭針刺療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