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一·神照集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神照集 (5)

1. 脾經穴法分寸歌

二十一穴足太陰,大拇內側隱白侵,

大都節後陷中取,太白核骨後陷尋,

公孫節後一寸取,商丘踝下微前真,

踝上三寸三陰交,漏谷踝上六寸親,

膝下五寸名地機,陰陵內側膝輔際,

血海分明膝髕上,內廉肉際二寸半,

箕門血海上六寸,筋間動脈須詳諦,

衝門五寸大橫下,三寸三分尋府舍,

腹結橫下寸三分,大橫夾臍非所詐,

腹哀寸半日月旁,直與食竇相連亞,

食竇天溪又胸鄉,周榮各一寸六定,

淵液三寸下大包,九肋之間當熟諳。

2. 手少陰心經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廉,抵掌後兌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是動則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二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3. 手少陰心經所發九穴

(左右共一十八穴)

極泉二穴,在腋下筋間聚毛中,動脈入胸。《針經》刺入三分,灸五壯。

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青靈二穴,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灸七壯,不宜用針。

少海二穴,一名曲節,水也。在肘內廉節後,去肘內大骨端五分陷中,動脈應手,屈肘向頭取之,在肘骨大筋內。手少陰脈所入,為合。《針經》刺入五分,灸三壯。

靈道二穴,金也。去腕骨後一寸五分,手少陰脈所行,為經。《針經》刺入三分,灸三壯。竇氏刺入二分,沿皮向後一寸半,灸七壯。

通里二穴,在手內側腕骨後一寸。手少陰絡,別走太陽者。《針經》刺入三分,灸三壯。

陰郄二穴,手少陰郄也。在手掌後,前直小指,去腕五分動脈中。《針經》刺入三分,灸三壯。竇氏針入五分,灸五壯。

神門二穴,土也。一名兌沖,一名中都。在小指掌後兌骨端陷者中。手少陰脈所注,為俞。《針經》刺入三分,灸三壯。竇氏針入二分,沿皮向後一寸。

少府二穴,火也。在手小指本節後兩指中間陷中,直勞宮。手少陰脈之所溜也,為滎。《針經》刺入三分,灸三壯。

少衝二穴,一名經始,木也。在手小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手少陰脈所出,為井。《針經》刺入一分,灸一壯。竇氏針入一分,更沿皮向後三分。

4. 心經穴法分寸歌

少陰九穴始極泉,臂內腋下兩筋間,

青靈肘節上三寸,少海肘後五分端,

靈道腕後一寸半,通里腕後一寸占,

陰郄腕後五分是,神門掌後兌骨端,

少府衝下勞宮對,少衝小指內肚靈。

5. 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䪼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是動則病,嗌痛頷腫,不可以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二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6. 手太陽小腸經所發一十九穴

(左右共三十八穴)

少澤二穴,一名小吉,金也。在手小指外側端,去爪甲如韭葉。手太陽脈所出,為井。《針經》刺入一分,留三呼,灸一壯。竇氏針入一分,更沿皮向後三分。

前谷二穴,水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次節後橫紋陷中,握手取之。手太陽脈所溜,為滎。《針經》刺入一分,留三呼,灸三壯。竇氏針入二分。

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回,疊積十六曲。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後谿二穴,木也。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一寸,大橫紋尖上陷,中,捏拳取之。手太陽脈所注,為俞。《針經》刺入二分,留二呼,灸一壯。竇氏針入五分,灸二七壯。後谿為八法之一,以其合督脈而會陽蹻於內眥與頸也。

腕骨二穴,在手外側腕前起骨縫中,必轉手向內,腕骨中分為毒,乃下針。手太陽脈所過,為原。虛實皆拔之。《針經》刺入二分,留三呼,灸三壯。竇氏針入三分,或透神門穴,灸二七壯。

陽谷二穴,火也。在手外側宛中,兌骨下二分陷者中。手太陽脈所行,為經。《針經》刺入二分,留二呼,灸三壯。竇氏針入三分,灸七壯。

養老二穴,手太陽郄。在手踝上一空,腕後一寸陷中。《針經》刺入三分。

支正二穴,在手腕後五寸,手太陽絡,別走少陰者。《針經》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竇氏針入一分,沿皮向前一寸半。一方:以腕骨肘節為兩端,居中是穴。當臂之中,故曰支正。

小海二穴,土也。在肘內大骨外,大筋內去肘端五分陷中,屈手入腰取之。手太陽脈所入,為合。《針經》刺入二分,留七呼,灸七壯。竇氏針入五分,灸二七壯。

肩貞二穴,在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中。《針經》刺入八分,灸三壯。竇氏針入一寸半,灸二七壯。

臑俞二穴,在肩髎後,大骨下,胛上廉陷者中。手太陽、陽維、蹻脈之會。舉臂取之。《針經》刺入八分,灸三壯。

天宗二穴,在秉風后,大骨下陷者中。《針經》刺入五分,留六呼,灸三壯。

秉風二穴,夾天髎在外肩上小髃骨後,舉臂有空。手陽明太陽、手足少陽之會,舉臂取之。《針經》刺入五分,灸五壯。

曲垣二穴,在肩中央曲胛陷者中,按之動脈應手。《針經》刺入八分或九分,灸十壯。

肩外俞二穴,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針經》刺入六分,灸三壯。

肩中俞二穴,在肩胛內廉,去脊二寸陷者中。《針經》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天窗二穴,一名窗籠。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穴後,動脈應手陷中。《針經》刺入六分,灸三壯。竇氏針入三分,灸七壯。

天容二穴,在耳下曲頰後。《針經》刺入三分。灸三壯。

顴髎二穴,一名兌骨。在面頄骨下廉陷者中。手少陽、太陽之會。《針經》刺入三分。禁不宜灸。

聽宮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是穴。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謂之聽宮者,宮閫之名,言在內也,居耳輪之內,故名宮。《針經》刺入三分,灸三壯。竇氏針入一分,輕彈出血。禁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