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五·紛署集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紛署集 (11)

1. 手厥陰心主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四

中衝二穴,治心痛煩滿,喉痹,舌本強痛,熱病煩悶汗不出,掌中熱,身如火。

勞宮二穴,主心疼,喜怒不時,黃疸目黃,口中腥臭,胸脅痛不可轉側,大便血,小便赤。

大陵二穴,主熱病汗不出,手心熱,肘臂攣痛,腋腫,心中痛悶,煩渴狂惑,喜笑不休,悲泣驚恐,面赤目黃,小便如血,嘔噦無度,喉痹口乾,身熱頭痛,短氣,腹中盡痛,膿瘡疥癬,婦人乳癰。手痛破裂者,灸此穴良。

內關二穴,主心腹一切痛苦,肘臂攣痛,腋痛,胸脅煩滿,失志狂言,心中大動,喜笑悲哭,面赤目黃,五癇,久瘧,中指不用。諸病宜吐不得吐者取此穴。內關為八法之一,以其合陰維而會衝脈於心胸也。

間使二穴,主傷寒結胸,心懸如飢,卒狂,惡寒,嘔沫,喑不得語,咽中如梗,乾嘔,脾疼,久瘧不愈,手心煩熱,面赤目黃,鬼邪霍亂,婦人月水不調,血結成塊。小兒客忤。

郄門二穴,主心痛,衄血,唾血,嘔噦,驚悸,神氣不足。

曲澤二穴,治九種心痛,及風冷臂疼肘痛,腋腫,胸脅支滿,善驚,身熱煩渴,逆氣嘔涎,血風疹,搐搦。

天泉二穴,主咳逆,心胸煩滿,脅下支痛,臂內廉痛,肘中攣急。

白話文:

[手厥陰心主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四]

  • 中衝兩個穴位,主治心痛、煩悶、喉嚨痹塞、舌頭根部疼痛、熱病煩悶、汗出不來、手掌發熱、全身如火燒。

  • 勞宮兩個穴位,主治心疼、情緒不穩定(時喜時怒)、黃疸、眼睛發黃、口中有腥臭味、胸部脅肋疼痛無法翻身、大便出血、小便色紅。

  • 大陵兩個穴位,主治熱病汗不出、手心發熱、肘臂抽痛、腋下腫脹、心中疼痛悶堵、煩渴、精神錯亂、無休止地笑、悲傷哭泣、驚恐、面部赤紅、眼珠發黃、小便像血、嘔吐不止、喉嚨痹塞、口乾、身體發熱頭痛、呼吸短促、腹部疼痛、膿瘡疥癬、女性乳房炎症。手部疼痛破裂的情況,灸這個穴位有良好的效果。

  • 內關兩個穴位,主治心腹一切疼痛、肘臂抽痛、腋痛、胸脅煩滿、失去理智胡言亂語、內心劇烈波動、喜笑悲哭、面部赤紅、眼珠發黃、癲癇、長期瘧疾、中指無力。各種疾病應該催吐卻無法催吐時,可取用這個穴位。內關是八法之一,因爲它與陰維相合,並在心胸處與衝脈會合。

  • 間使兩個穴位,主治傷寒結胸、心臟懸空如飢餓感、突然瘋狂、惡寒、嘔吐泡沫、聲音嘶啞不能說話、咽喉有異物感、乾嘔、脾臟疼痛、長期瘧疾未愈、手心煩熱、面部赤紅、眼珠發黃、鬼邪霍亂、女性月經失調、血液凝固成塊。小兒受到驚嚇。

  • 郄門兩個穴位,主治心痛、鼻出血、咳血、嘔吐、驚悸、精神疲乏。

  • 曲澤兩個穴位,治療九種心痛、風冷引起的臂疼肘痛、腋下腫脹、胸脅撐脹、容易受驚、身體發熱煩渴、逆氣嘔吐、血風疹、抽搐。

  • 天泉兩個穴位,主治咳嗽逆氣、心胸煩滿、脅下撐痛、手臂內側疼痛、肘中抽筋緊急。

2. 手少陰及臂凡一十八穴第二十五

少衝二穴,主煩滿心痛,悲恐驚笑,目黃,口燥咽疼,肩腋肘臂痠痛,哮喘,咽中如有息肉,痞滿痰氣,胸膈痛。宜三陵針出血。

少府二穴,主煩滿悲恐,肘腋攣急,臂酸,胸中痛,掌中熱,五指不能屈伸,本節痛,舌強難言,嘔吐,心血妄行,痎瘧久不愈,振寒,陰挺出,陰癢陰痛,遺尿偏墜,小便不通,太息。

神門二穴,主心內呆癡,癲癇發狂,健忘,喜怒不時,臂寒面赤,悲笑驚惑,失嘆多言,心痛數噫,伏梁,五癇,遺溺,失音。

陰郄二穴,主失音不言,灑淅振寒,厥逆心痛,衄血吐血,驚悸,肩臂腕骨冷痛。

通里二穴,主頭暈面赤,懊憹心悸,悲恐,臑肘臂痠疼,目眩苦嘔,喉痹不能言,少氣遺溺。

靈道二穴,主幹嘔,心痛,悲恐,瘛瘲,肘攣,暴喑不言,心內呆癡,五癇目痛。

少海二穴,主心胸痛,發狂,肘攣,腋下痛,氣逆心疼,瘰癧。

青靈二穴,主臂痛不舉,腋痛,目黃,目系痛,振寒。

極泉二穴,主心痛,乾嘔,四肢不收,煩渴,臂肘厥冷,目黃,脅痛,悲笑。

白話文:

[手少陰及臂凡十八穴第二十五]

  • 少衝穴兩個,主治心煩、心痛、悲傷、恐懼、驚嚇、大笑、眼黃、口乾、咽喉疼痛、肩部、腋下、肘部、手臂痠痛、哮喘、感覺喉嚨有異物感、胸悶、痰多、胸膈疼痛。適合使用三棱針放血治療。

  • 少府穴兩個,主治心煩、悲傷、恐懼、肘腋抽筋、手臂痠痛、胸中疼痛、手掌發熱、手指無法屈伸、關節痛、舌頭僵硬說話困難、嘔吐、心血紊亂、瘧疾長期未愈、顫抖寒冷、陰部突出、陰部瘙癢疼痛、遺尿、一側睾丸下垂、小便不通、嘆息。

  • 神門穴兩個,主治心神呆滯、癲癇發狂、健忘、情緒無常、手臂冰冷、面色赤紅、悲傷、大笑、驚恐、嘆息、話多、心痛、打嗝頻繁、腹部腫塊、五種類型的癲癇、遺尿、失聲。

  • 陰郄穴兩個,主治失聲、顫抖寒冷、心痛、鼻血、吐血、驚悸、肩膀、手臂、手腕骨頭冷痛。

  • 通裏穴兩個,主治頭暈、面色赤紅、心悸、悲傷、恐懼、胳膊、肘、手臂痠痛、目眩、噁心嘔吐、喉嚨痛說不出話、呼吸短促、遺尿。

  • 靈道穴兩個,主治乾嘔、心痛、悲傷、恐懼、抽搐、肘抽筋、突然失聲、心神呆滯、五種類型的癲癇、眼痛。

  • 少海穴兩個,主治心胸痛、發狂、肘抽筋、腋下痛、氣逆、心痛、淋巴結核。

  • 青靈穴兩個,主治手臂痛、無法舉手、腋下痛、眼黃、眼系痛、顫抖寒冷。

  • 極泉穴兩個,主治心痛、乾嘔、四肢無力、煩躁口渴、胳膊、肘部厥冷、眼黃、脅痛、悲傷、大笑。

3. 手陽明大腸凡二十八穴第二十六

商陽二穴,主胸中氣滿,喘咳支痛,熱病不汗,耳鳴耳聾,寒熱痎瘧,口乾頰腫,齒痛,目盲,肩背急引缺盆中痛。病在面部者繆刺之,左取右,右取左。

二間二穴,主喉痹,頷、頸、肩、背、臑、臂痛,振寒,鼻衄,齒痛目黃,口乾口喎,急食不下,身寒水結。血實者去其血脈。

三間二穴,主喉痹,咽中如梗,齒痛,目痛,耳鳴,胸腹滿,腸鳴洞泄,氣喘,唇口焦,戾頸,喜驚多唾,急食不通,寒瘧氣熱,身寒結水。

合谷二穴,治頭痛,目疾視不明,生白翳,齲齒,喉痹,面腫,耳聾,唇吻不收,偏正頭風,喑不能言,口噤難開,偏風疹疥,鼻衄不止,寒熱痎瘧,熱病無汗,腰脊內痛。孕娠禁針此穴。一云:可瀉不可補,補即下胎。

陽谿二穴,治熱病狂言喜笑見鬼,煩心,五指拘攣,手腕無力,目赤有翳,頭痛厥逆,胸滿不得息,寒熱瘧疾,寒咳嘔沫,喉痹,耳鳴耳聾,驚掣,肘臂不舉,久患痂疥。

偏歷二穴,主肩膊肘腕痠疼腫痛,耳鳴及聾,目昏,鼻衄,齲齒,口僻,喉痹,寒熱癲瘧,風汗不出,小便不利。

溫溜二穴,治口喎,膈中氣閉,腸鳴腹痛,傷寒噦逆,寒熱頭痛,癲疾,喜笑,狂言見鬼,吐涎沫,喉痹,風逆四肢腫,吐舌口撮。

下廉二穴,主飧泄,癆瘵,小腹滿,小便黃,便血,狂言,偏風冷痹不遂,夾臍腹痛若刺,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唇乾涎出,乳癰。

上廉二穴,治臂膊偏痛,髓寒,麻木不仁,小便黃赤難出,腸鳴走痛,喘息,偏風半身不遂,腦風時痛。

三里二穴,不可輕灸。治霍亂遺矢,失音,痿痹不仁,肘攣不伸,中風口僻,手足不隨齒頰痛,瘰癧。

曲池二穴,主半身不遂,手臂痠疼,捉物不得,挽弓不開,繞踝風,手臂赤腫,肘中痛,癮疹,喉痹,胸中煩滿,傷寒餘熱不去,皮膚乾燥,瘛瘲癲疾,偏身風瘰痂疥。

肘髎二穴,主風癆嗜臥,肘節風痹,臂腕不舉,肩重腋急。

五里二穴,主風勞驚恐,吐血咳嗽,風寒臂痛,瘰癧寒熱,嗜臥,心下脹滿,上氣身黃。

臂臑二穴,主臂細無力,痛不能上頭,頸項拘急,瘰癧寒熱,肩背引痛。一方云宜多灸,不宜針。

白話文:

[手陽明大腸經共二十八穴,以下是第二十六穴的介紹]

商陽穴共有兩處,主要治療胸中氣悶、喘咳、胸部疼痛、熱性疾病不出汗、耳鳴、耳聾、發燒與寒熱交錯的痎瘧、口乾、臉頰腫脹、牙痛、眼睛看不見、肩膀背部緊繃且牽扯到鎖骨中間的疼痛。如果是面部病症,應使用繆刺法,左邊的病取右邊的穴,右邊的病取左邊的穴。

二間穴也有兩處,主要治療咽喉阻塞、下巴、頸部、肩膀、背部、上臂疼痛、身體發冷、鼻子出血、牙齒疼痛、眼睛黃濁、口乾、嘴角歪斜、吞嚥困難、身體寒冷、水分代謝異常。如果血液過於充盈,可採用放血療法。

三間穴同樣有兩處,主要治療咽喉阻塞、咽喉像被梗住、牙齒疼痛、眼睛疼痛、耳朵鳴響、胸口和腹部飽脹、腸鳴、腹瀉、呼吸急促、嘴脣與嘴巴乾燥、脖子僵硬、容易受驚嚇、多唾液、吞嚥困難、寒熱交替的痎瘧、身體發熱、身體寒冷且水分代謝異常。

合谷穴兩處,能治療頭痛、眼睛疾病導致視力下降、產生白翳、蛀牙、咽喉阻塞、面部腫脹、耳朵聽不見、口脣活動受限、偏頭痛、無法說話、口脣緊閉、偏側風濕疹疥、鼻子不停出血、寒熱交錯的痎瘧、熱性疾病不出汗、腰部和脊椎內部疼痛。懷孕期間禁止針刺此穴。另一種說法是:只可以瀉法,不可以補法,補法可能會導致流產。

陽谿穴兩處,能治療熱性疾病導致的胡言亂語、幻覺、心情煩躁、手指蜷縮、手腕無力、眼睛紅且有白翳、頭痛、胸腔內氣血逆亂、胸悶無法呼吸、寒熱交錯的瘧疾、感冒咳嗽、吐泡沫、咽喉阻塞、耳鳴、耳聾、抽搐、手肘和手臂無法抬起、長期患有皮膚病。

偏歷穴兩處,主要治療肩膀、上臂、手腕痠痛腫脹、耳鳴、聽力減退、視力模糊、鼻子出血、蛀牙、口角歪斜、咽喉阻塞、寒熱交錯的痎瘧、風濕導致不出汗、排尿困難。

溫溜穴兩處,能治療嘴角歪斜、腸胃氣閉、腸鳴腹痛、感冒後打嗝、寒熱交錯的頭痛、癲癇、突然喜笑、胡言亂語、幻覺、口水不斷、咽喉阻塞、風濕導致四肢腫脹、舌頭伸出後無法收回。

下廉穴兩處,主要治療食物不易消化的腹瀉、肺結核、小腹脹滿、尿液呈黃色、尿血、胡言亂語、偏側風濕症狀、夾在肚臍旁邊的劇烈腹痛、食物不易消化、呼吸困難、嘴脣乾燥、唾液分泌增加、乳腺炎。

上廉穴兩處,能治療手臂疼痛、骨髓寒冷、麻木無知覺、排尿困難、腸鳴、移動性腹痛、呼吸困難、偏側風濕症狀、腦風導致偶爾頭痛。

三里穴兩處,不可輕易施灸。能治療霍亂、尿失禁、聲音沙啞、萎縮麻痺、手肘彎曲困難、中風導致嘴角歪斜、手腳不靈活、牙痛、淋巴腺腫塊。

曲池穴兩處,主要治療偏側風濕症狀、手臂痠痛、抓握困難、拉弓困難、腳踝周圍風濕、手臂紅腫、手肘疼痛、皮膚疹、咽喉阻塞、胸腔內煩悶、感冒後餘熱未消、皮膚乾燥、痙攣性癲癇、偏側風濕、淋巴腺腫塊、皮膚病。

肘髎穴兩處,主要治療風濕導致嗜睡、手肘關節風濕、手臂手腕抬不起來、肩膀沉重、腋下緊繃。

五里穴兩處,主要治療風濕勞損、驚嚇恐懼、吐血、咳嗽、風寒導致的手臂疼痛、淋巴腺腫塊、寒熱交錯、嗜睡、心臟下方脹滿、上氣不足、全身發黃。

臂臑穴兩處,主要治療手臂纖細無力、疼痛無法抬頭、頸部肌肉緊繃、淋巴腺腫塊、寒熱交錯、肩膀背部疼痛。有一種說法是適合多灸,不適合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