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三·尊經集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尊經集 (10)

1. 明水俞五十七穴二十七

《內經·水論》云: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後世用藥治之,有主脾胃者,則用健脾分水之品。又審其為陰水者,主行水溫經之品。審其為陽水者,主行水清熱之品,此治水之正傳也。正治不愈,鮮不束手待斃矣!《內經》治水五十七穴論曰:腎俞五十七穴,積陰之所聚,水之所從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腎俞,水氣之所留也。

伏兔上列於少腹者各二行行五者,此腎之街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衝。凡五十七穴,皆臟之陰絡,水之所客也。刺家群五十七刺而刺之,則水出而經氣大泄,亦必九十不救。良工主以灼艾,則陰水雖凝結,猶得麗日東風,宇宙暄和,無不泰之物矣。

白話文:

根據《內經·水論》所述,當水液代謝失調時,下部會出現浮腫和腹部膨脹的情況,上部則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無法平躺,這顯示身體的標本都處於病態。後代在治療這種疾病時,如果是針對脾胃問題,就會使用能強化脾胃功能、促進水分排出的藥物。對於屬於陰性水腫的患者,主要使用能利尿和溫通經絡的藥物;若是陽性水腫,則使用利尿兼清熱的藥物,這些都是傳統治療水腫的基本方法。然而,如果正統治療方式仍無法痊癒,患者往往只能無可奈何地等待病情惡化。

《內經》中提及的五十七個穴位,被認為是與腎臟相關,是陰氣聚集之處,也是水液循環的重要節點。在臀部上方排列的五行五穴,就是腎俞穴,是水氣停留的地方。

在大腿前側少腹部位,各排列兩行五穴,這是腎臟相關的通道。在腳踝上方,各有一行六穴,這是腎脈下行的部分,稱為太衝穴。總共五十七個穴位,都是臟腑陰絡的一部分,是水液容易積聚的區域。針灸師通常會選擇這五十七個穴位進行針刺治療,但若過度刺激,會導致大量水分流失和經絡氣血的大幅損耗,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因此,有經驗的醫師會選擇灸法,即使陰水凝結,也能像春日暖陽和煦東風一般,讓全身氣血溫暖和諧,達到治療的效果。

2. 藥有炮炙針有作用二十八

明醫治病,必主官方。方必君臣佐使,藥必精良炮炙。欲其入血,則炮以酒;其行痰,則炮以姜;欲其入肝,則炮以醋;欲其入腎,則炮以鹽,此一定之法也。刺家定其經穴,則官方也;穴有陰陽配合,則君臣佐使也;穴得其正,則精良也;刺合於法,則炮炙也。故循捫以攝氣,彈怒以致血,爪下以取榮,伸提以及衛,皆作用之法也。

針之有作用,猶藥之有炮炙也。不知作用者,用生藥之醫也。穴失其正者,藥未精良也。不知陰陽配合者,方之無君臣佐使也。

白話文:

一位高明的醫生在治療疾病時,必定會根據藥物的配伍原則來開立處方。在開方時,他會清楚地區分主要藥物、輔助藥物及佐藥,並確保所使用的藥物品質上乘且經過適當的炮製。如果要讓藥物進入血液系統,就會用酒來炮製;若要使其幫助排除痰液,就會用薑來炮製;若要讓藥物作用於肝臟,則會用醋來炮製;而若要讓藥物影響腎臟,則會用鹽來炮製,這都是固定的炮製方法。

同樣地,在針灸治療中,確定經絡和穴位的位置,就相當於醫生在開立藥方。穴位的陰陽配合,就像是藥方中的主藥、輔藥及佐藥的配比。選對了正確的穴位,就等同於使用了精良的藥材。而當針刺符合規範時,就相當於藥物已經被妥善炮製。因此,按照一定的手法來進行針刺,像是循序漸進地吸氣,彈擊針柄以促進血液流動,輕抓皮膚以調節營養,以及拉提針具以調節防禦能力,這些都是針灸治療的手法。

針灸治療中的手法,就好比是藥物的炮製過程。不懂得使用手法的針灸師,就像是一位只懂得使用未經炮製的生藥的醫生。若選錯了穴位,就如同使用了品質不佳的藥材。而不明白陰陽配合的原理,則等同於開出的藥方缺乏主藥、輔藥及佐藥的合理配比。

3. 作用同方二十九

動、退、空、歇、迎、奪、右,皆瀉也,猶方之青龍、白虎、陷胸、承氣,有瀉而無補也。推、納、進、搓、隨、濟、左,皆補也,猶方之益氣、養榮、八珍、十全,有補而無瀉也。訓義在《標幽賦》中。

白話文:

[其作用與第二十九方相同],內容為:「動、退、空、歇、迎、奪、右」這些都是屬於排泄的方法,就像藥方中的青龍湯、白虎湯、陷胸湯、承氣湯一樣,只有排泄的作用,而沒有補充的效果。「推、納、進、搓、隨、濟、左」這些則是屬於補充的方法,就像藥方中的益氣湯、養榮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一樣,只有補充的效果,而沒有排泄的作用。這些定義和解釋可以在《標幽賦》這本書中找到。

4. 針藥陰陽反佐三十

仲景白通湯,回陽之藥也。以人尿、豬膽汁與姜附同方者,用之反佐,與陰氣相求,而成回陽之功也。刺寒厥者二陽一陰,亦此意也。河間桂苓甘露飲,治暑之劑也。以桂心與三石、四苓同方者,用之反佐,與陽氣相求,而成清暑之功也,刺熱厥者二陰一陽,亦此意也。

白話文:

張仲景的白通湯,是用來回復陽氣的藥方。在這方中加入人尿和豬膽汁,與薑和附子一起使用,這種方式叫做「反佐」,目的是讓藥性與體內的陰氣相互協調,從而達到恢復陽氣的功效。例如在治療因寒冷導致的四肢厥冷時,會採用兩種陽性藥材加上一種陰性藥材,其理念就是這個。

河間派的桂苓甘露飲,是用來治療暑熱的藥方。在這方中加入桂心,與滑石、石膏、寒水石以及茯苓等藥材一起使用,也是「反佐」的應用,目的是讓藥性與體內的陽氣相互協調,從而達到清解暑熱的效果。例如在治療因暑熱導致的手足逆冷時,會採用兩種陰性藥材加上一種陽性藥材,其理念也是這個。

5. 針藥有序三十一

張長沙治傷寒,必先治其表,然後治其里。李明之治內傷,必先化其滯,然後補其中。瘍醫治瘡毒,必先去其腐,然後生其新,必先潰其膿,然後補其氣。若失其先後之宜,不惟治之無功,害且隨之矣。刺家亦有先後之序,陽先病者先刺其陽,陰先病者先刺其陰,失其先後之宜,亦無功而有害。慎之慎之!

白話文:

內容翻譯為:[針藥有序三十一]

張仲景在治療感冒時,一定會先處理外在的症狀,然後再調理身體內部。李明之在治療內傷時,一定會先幫助消化排解阻滯,然後再進行滋補。外科醫生在治療瘡毒時,首先會清理掉壞死組織,然後促進新組織的生成,必須先排出膿液,然後再補充元氣。如果搞錯了先後順序,不僅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帶來更多的危害。

同樣地,針灸治療也有其先後順序。如果是陽性部位先生病,就應先針灸陽性部位;如果是陰性部位先生病,就應先針灸陰性部位。如果搞錯了先後順序,也會沒有療效反而造成傷害。一定要謹慎啊,一定要謹慎!

這段文字強調了在醫療過程中,治療順序的重要性,無論是用藥、針灸或外科手術,都需按照正確的先後順序進行,否則可能無法達到治療效果,甚至造成反效果。

6. 針藥不治三十二

善藥者,必察病人形氣色脈,而後用藥。藥當病情而不驗者,脾胃氣絕,而藥不為之運化也。善針者,亦必察病人形氣色脈,而後下針。針當病情而無功者,經氣敗絕,而候之不至也,均之不治之疾也。

白話文:

對於擅長用藥治療的人,必定會先觀察病人的身形、氣色與脈象,然後才使用藥物。即便藥物選擇符合病情卻仍無效,可能是因為脾胃功能已經完全喪失,使得藥物無法正常代謝吸收。

同樣地,對於擅長針灸治療的人,也必定會先觀察病人的身形、氣色與脈象,然後才開始施針。即便針灸位置選擇符合病情卻仍無改善,可能是因為人體經絡氣息已經嚴重衰竭,使得針灸效果無法發揮。這些都是屬於難以治療的情況。

7. 針藥待時已病三十三

藥有一劑知,二劑已者,新病也,外感有餘之邪也。有以歲月見功者,虛邪也,內生不足之疾也。針之所長,亦長於有餘之實邪耳。至於臟氣不足,亦必飲以甘藥,待時而已可也。

白話文:

[治療疾病待時三十三法]

有些病,用一帖藥就見效,兩帖藥就能治好的,那是新發的病,是由外部侵入身體過剩的邪氣所引起的。而有些病則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會看到療效的,那多半是虛邪,即身體內部產生的不足之病。針灸療法的長處,主要在於對付這種過剩的實邪。但若是臟腑氣血不足的病症,那就必須用甘草類的補藥慢慢調理,只能耐心等待時間來恢復健康了。

8. 不知醫三十四

世人飲藥百劑,不見寸功,而猶飲藥不已者,喻之飲藥者眾也。有一人喻之針有神功,必縮頸吐舌者十九,此由知針者寡,又耳目未嘗與神良之徒相習也。以丹溪之賢,不遠千里而訪東垣,適東垣物故,錄東垣手集之書而歸,但採其方藥辨論,而盡棄其用針。此猶學仲尼者,得其一體,以為至足耳。或以大成之醫譽丹溪,非惟不知丹溪,抑亦不知醫也。

白話文:

世人喝藥上百帖,卻看不到一點療效,但他們仍持續吃藥,這說明瞭服用藥物的人很多。如果有人說針灸有神奇的功效,十個人當中有九個會畏縮,露出驚訝的表情,這是因為瞭解針灸的人很少,而且他們沒有親眼見過或親身體驗過針灸高手的治療。像丹溪這樣有才華的醫生,不辭千里去尋找東垣學習,不幸東垣已去世,他便帶走了東垣的手稿回家,只學習了他的藥方和辯論,卻完全忽略了東垣的針灸技術。這就像是學習孔子,只學到了一部分,就認為已經夠好了。有人以大成的醫生來讚美丹溪,這不只是不瞭解丹溪,更是不懂醫學的表現。

9. 因病制宜三十五

以藥取汗者,必擁覆其身,以藥主吐者,必堅束其腹。上體病者,後食而藥;下體病者,先食而藥;膚病者,晝服;骨病者,夜服;皆因病而制宜也。針家刺熱病者,如手探湯,疾也;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留也;刺虛者刺其去,刺實者刺其來;刺上關者㰦不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㰦;刺犢鼻者屈不能伸,刺內關者伸不能屈;病高而內者取之陰陵泉,病高而外者取之陽陵泉;陰有陽疾者取之下陵、三里,亦因病而制宜也。

白話文:

使用藥物來促發汗時,必須讓病人保暖,確保身體覆蓋好;如果藥物的主要作用是誘發嘔吐,則需緊緊綁住腹部,以免藥力過強。

若是上半身的疾病,應在進食後再服用藥物;若是下半身的疾病,則應在飯前服用藥物。對於皮膚疾病,應在白天服藥;骨骼疾病則在夜晚服藥。所有這些都是根據病情來適當地調整治療方式。

針灸治療熱性疾病時,要像手伸入熱水一樣迅速,快速進行;針灸治療寒冷或清冷性疾病時,要像一個人不想前行一樣,慢慢進行。治療虛弱的病人,應在氣血流動的方向反方向針刺;治療實證的病人,則應順著氣血流動的方向針刺。針刺上關穴時,病人不能打哈欠;針刺下關穴時,病人打哈欠時不能針刺。針刺犢鼻穴時,病人不能伸直腿;針刺內關穴時,病人不能彎曲手臂。對於高處且在體內的疾病,應針刺陰陵泉穴;對於高處且在外的疾病,應針刺陽陵泉穴。若陰經有陽性的疾病,應針刺下陵、三里穴,所有這些也是根據病情來適當地調整治療方式。

10. 針藥不可為三十六

仲景不治兩感之傷寒,非短於藥也。醫和不驅二豎於膏肓,非短於針也。病在不可為,即針藥神良,亦無可恃也。三仁不能以存殷,二義不能以匡漢,皆是物也。

白話文:

張仲景不去治療兩感型的傷寒,並不是因為他不懂得用藥。古時名醫醫和不把病魔從深入心臟的病人身上驅除,也不是因為他不懂得針灸。當疾病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就算針灸與藥物再神奇有效,也沒有什麼可以依賴的了。就像三仁無法拯救衰敗的殷商,二義無法輔助漢朝的衰落,道理都是一樣的。

這段文字主要在表達,無論是治療疾病或挽救國家危亡,如果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即使有再好的方法或藥物,也無法改變結果。

11. 針藥可為三十七

盧扁刺維會,而起虢太子之屍厥;華佗刮肢骨,而療關壯穆之鏃毒。針藥固神良,而事機亦可為也。

白話文:

盧扁用針刺療法精準地施治,成功地讓虢太子從類似昏死的狀態中甦醒過來;華佗則是刮除關羽深入骨髓的箭毒,治癒了這位壯烈忠誠武將的傷害。由此可見,針灸與藥物確實具有神奇的療效,只要掌握適當的治療時機,就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2. 藥審三因三十八

言用藥治病,必詳審病之三因。三因者,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也。風、寒、暑、濕、燥、火,六氣傷人為外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致病為內因;跌撲損傷、瘤氣、結核、癰腫為不內外因。用藥者必詳審何因為病而施治也。

白話文:

在使用藥物來治療疾病時,必須詳細地判斷疾病的三大原因。這三大原因分別是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以及非內非外的因素。

外部因素指的是由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氣候條件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內部因素則是由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緒所導致的疾病;而非內非外的因素,例如跌倒、碰撞導致的傷害,或是腫瘤、結核和膿腫等問題。

因此,在使用藥物治療時,一定要詳細查明是哪一種原因導致的疾病,再進行相應的治療。

13. 針惟揆一三十九

針惟揆一者,不問風,不問寒,不問暑、濕、燥、火、七情、內傷、跌撲、瘤核、癰腫等因,只問病在何經,察其寒、熱、虛、實而施針治,在乎明陰陽、順逆、補瀉而已。今以揆一之法明著於後,示人以八法為宗,如軌如型,如章如程,的鵠一途,左右逢原,無難起之疾矣。

白話文:

現在將「針惟揆一」的方法詳細記錄下來,以此八種治療原則為根本,如同軌道、模型、章則、程序一樣,目標專一,左右逢源,如此便沒有難以治癒的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