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方六集》~ 卷之三·尊經集 (4)
卷之三·尊經集 (4)
1. 春夏致一陰秋冬致一陽六十七
春夏溫,必致一陰者,初下針,深而沉之,至腎肝之部得氣,引持之,陽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初納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推納之,陰也。
白話文:
在春季和夏季這較為溫暖的季節裡,我們要達到調養陰氣的效果,當初開始下針時,應該將針刺入較深,直到到達腎臟和肝臟部位,感覺到氣的運行,然後引導保持這種狀態,這是調養陽氣的方式;而在秋季和冬季這較為寒冷的季節裡,我們要達到調養陽氣的效果,當初開始插入針時,應該將針刺入較淺,直到到達心臟和肺部的部位,感覺到氣的運行,然後推動針進入更深,這是調養陰氣的方法。
2. 下針之後或氣先針行或氣與針逢或針出而氣獨行或數刺乃知或髮針氣逆或數刺病益甚六十八
陽盛之人,其神易動,其氣易往,言語善疾,臟氣有餘,故神動而氣先針行。陽多陰少之人,多喜數怒,陰陽之離合難,故其神不能先行,血氣滑利,針入而氣出相逢也。陰盛之人,其神難動,其氣難行,陽氣沉而內藏,故針已出,氣乃隨其後而獨行也。其又甚者,多陰少陽,其氣沉而難往,故數刺乃知。
其氣逆,與其數刺病益甚者,非陰陽之氣使然,此粗之所敗,工之所失也。
白話文:
對於陽氣旺盛的人,他們的精神容易被激發,氣血運行快速,說話急促,體內臟腑氣血充沛,所以當針灸時,精神和氣血會比針更早到達作用部位。
對於陰陽比例偏陽的人,他們情緒起伏大,易怒,陰陽兩氣的協調較困難,因此精神無法在針灸前先行到達作用部位,但他們的血液和氣血流動順暢,當針灸時,氣血會和針灸同時到達作用部位。
對於陰氣旺盛的人,他們的精神和氣血運行都較緩慢,陽氣沉於內,所以當針灸結束後,氣血才會從後方追上,獨立運行至針灸的部位。
對於極端陰盛陽衰的人,他們的氣血運行更加緩慢,所以可能需要多次針灸才能感受到效果。
如果在針灸過程中出現氣血逆流,或是多次針灸後病情反而加重,這並不是因為體內陰陽氣血失調所導致,而是因為針灸師技術不純熟,操作失誤所造成的。
3. 五臟已傷針不可治六十九
用針者觀察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存亡得失之意。五臟已傷,針不可治也。
白話文:
使用針灸治療時,要觀察病人的狀況,藉此瞭解其精神、魂魄是否健在,以及健康狀態的好壞。如果五臟已經受到損傷,針灸可能就無法達到治療的效果了。
4. 宜甘藥七十
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可將以甘藥。
白話文:
如果過度補充陽氣會導致陰氣枯竭,過度清除陰氣會使陽氣流失,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使用甘味的藥物來調和。
5. 臟腑有病皆取其原七十一
臍下腎間動氣,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白話文:
位於肚臍下方的腎臟間動氣,是人體生命的源泉,也是十二經脈的根本,因此被稱爲“原”。三焦,是原氣的分支管理者,主要負責通行三氣,並且經過五臟六腑。"原"是三焦的尊稱,所以它所到之處就被命名爲原。當五臟六腑出現疾病時,都會從其對應的原穴進行治療。
6. 十二原不同七十二
《針經》論十二原與《難經》不同。蓋以太淵、太陵、太衝、太谿、太白為五臟之原,二五合為一十。又膏之原出於鳩尾,肓之原出於脖胦,合為十二原,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病者也。
白話文:
《針灸經典》對於十二個主要穴位的討論和《難經》的觀點有所差異。它認為太淵、太陵、太衝、太谿、太白這五個穴位是五臟(心、肝、脾、肺、腎)的原始穴位,兩個五加起來就是十個。另外,脂肪組織的原始穴位位於鳩尾,盲腸的原始穴位在脖胦,這樣加起來總共有十二個主要穴位,這些穴位主要用來治療五臟六腑的疾病。
7. 六腑所合七十三
胃合於三里,大腸合於巨虛上廉,小腸合於巨虛下廉,三焦合於委陽,膀胱合於委中央,膽合於陽陵泉。六腑有病,取此六合。
白話文:
胃部的問題對應到三里的穴位,大腸的問題對應到巨虛上廉的穴位,小腸的問題對應到巨虛下廉的穴位,三焦的問題對應到委陽的穴位,膀胱的問題對應到委中央的穴位,膽的問題對應到陽陵泉的穴位。如果六腑有任何病症,就可以針對這六個對應的穴位進行治療。
8. 膺俞背俞七十四
膺俞中膺,背俞中背,謂針入之度也。
白話文:
「在胸口部位的腧穴位於胸部正中,而背部的腧穴則位於背部正中,這是在說針灸時針頭進入身體的位置與深度。」
9. 五刺五應針方七十五
淺納而疾髮針,無及肌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肺之應也。左右前後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心之應也。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者,脾之應也。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肝之應也。直出直入,深納之至骨,所以上下摩骨,以取骨痹,腎之應也。
白話文:
[五刺五應針法七十五]
用淺層且快速的方式進針,不深入到肌肉層,就像拔毛一樣輕微,目的是調理皮膚的氣血,這是對應肺臟的治療方式。
在人體的左右前後進行針灸,專注在脈絡上,目的是抽取經絡中的血液,這是對應心臟的治療方式。
在人體左右兩側像雞爪一樣密集地進行針灸,位置在肌肉之間,這是對應脾臟的治療方式。
直接在左右兩側的筋腱上方進針,目的是治療筋膜炎,但要小心不要讓血液流出,這是對應肝臟的治療方式。
直接垂直進針,深入到骨頭,上下摩擦骨頭,目的是治療骨質疏鬆或骨痛,這是對應腎臟的治療方式。
10. 絡脈會者皆見於外刺甚血方七十六
經脈者,常不可見,其虛實以氣口知之。脈之見者,皆絡脈也。諸絡脈皆不能經大節之間,必行絕道而出入,復合於皮中,其會皆見於外。故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血結,急取之,以瀉其邪,出其血,留之發為痹。
白話文:
經脈這類血管通常在體表是看不見的,我們要判斷它們的虛實狀態,得透過檢查氣口(編注:氣口在中醫指脈象的一種特徵)來得知。而那些我們能在體表看見的血管,其實都是絡脈。
所有的絡脈都不會直接穿過關節的大部位,它們必然要繞行其他路徑進出,再重新匯合在皮膚之中。這些絡脈的交會處,在我們的體表都能看得見。因此,當我們要針刺絡脈時,必須對準那些血液淤積嚴重的地方下手。
即使該處並沒有明顯的血液淤積,也要盡快進行針刺治療,以此排除體內的邪氣,釋放血液中的毒素。若讓這些淤血留在體內,久而久之就會引發痹症(編注:痹症在中醫指的是由風、寒、濕等邪氣侵襲所引起的疼痛疾病)。
11. 十五絡為病針方七十七
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起於腕上分間,去腕一寸五分。實則兌骨掌熱;虛則欠㰦(音掐,開口也,)小便遺數。
手少陰之別,名曰通里,在腕後一寸。實則支膈,虛則不能言。
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於兩筋之間。實則心痛,虛則煩心。
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實則筋弛肘廢,虛則痂疥。
手陽明之別,名曰偏歷。去腕三寸。實則齲齒耳聾,虛則齒寒痹膈。
手少陽之別,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實則肘攣,虛則不收。
足太陽之別,名曰飛揚。去外踝七寸。實則窒鼻,頭背痛,虛則鼻衄。
足少陽之別,名曰光明。去外踝五寸。實則厥,虛卒痿躄,坐不能起。
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外踝八寸。氣逆則喉痹卒喑,實則癲狂,虛則足不收,脛枯。
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後一寸。厥氣上逆則霍亂;實則腸中切痛,虛則鼓脹。
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鐘。當踝後繞跟。氣逆則煩悶,實則癃閉,虛則腰痛。
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去內踝上五寸。氣逆則睪腫卒疝,實則挺長熱,虛則暴癢。
任脈之別,名曰尾翳。實則腹皮痛,虛則搔癢。
督脈之別,名曰長強。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
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液下三寸。實則一身盡痛,虛則百脈皆縱。此脈若羅絡之血者,皆取之。
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各取之於其所別。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的分支,名為列缺,從手腕上方的縫隙開始,距離手腕約一寸五分處。如果這條經絡實症,會出現掌骨熱痛;虛症則會有打哈欠和頻繁的小便。
手少陰心經的分支,名為通裏,位於手腕後方一寸的位置。實症時會感到胸膈部支撐感,虛症時可能無法說話。
手厥陰心包經的分支,名為內關。在手腕上方二寸,位於兩條筋之間。實症時會心痛,虛症時會感到心煩。
手太陽小腸經的分支,名為支正。在手腕上方五寸的地方。實症時會導致肌肉鬆弛和肘部功能喪失,虛症時會出現皮膚病如癬疥。
手陽明大腸經的分支,名為偏歷。在手腕上方三寸處。實症時會齲齒和耳聾,虛症時牙齒冷感和胸膈麻痹。
手少陽三焦經的分支,名為外關。在手腕上方二寸。實症時肘部抽搐,虛症時失去收縮能力。
足太陽膀胱經的分支,名為飛揚。在腳外踝上方七寸。實症時會鼻塞、頭部和背部疼痛,虛症時會鼻出血。
足少陽膽經的分支,名為光明。在腳外踝上方五寸。實症時會抽搐,虛症時突然腳軟,無法坐起。
足陽明胃經的分支,名為豐隆。在腳外踝上方八寸。氣逆時會喉部疼痛、突然聲音沙啞,實症時會精神錯亂,虛症時腳部無力,小腿枯萎。
足太陰脾經的分支,名為公孫。在腳趾關節後一寸。氣逆時會導致嘔吐,實症時腸道劇痛,虛症時腹部膨脹。
足少陰腎經的分支,名為大鐘。在腳踝後方環繞腳跟。氣逆時會感到煩躁,實症時會尿瀦留,虛症時會腰痛。
足厥陰肝經的分支,名為蠡溝。在腳內踝上方五寸。氣逆時會睪丸腫大或突然疝氣,實症時睪丸增大發熱,虛症時會突然瘙癢。
任脈的分支,名為尾翳。實症時腹部皮膚疼痛,虛症時會感到搔癢。
督脈的分支,名為長強。實症時脊椎僵硬,虛症時頭部沉重並搖晃。
脾臟的大絡,名為大包。在淵液穴下方三寸。實症時全身疼痛,虛症時所有脈絡鬆弛。以上這些經絡若有問題,都可以在此處進行治療。
總計這十五條經絡,實症時一定會有明顯症狀,虛症時一定會有向下沉的感覺。如果看不見症狀,可以在上下尋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絡狀態,經絡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分岔,應根據其分岔處進行治療。
12. 刺寒熱方七十八
刺寒熱者,皆多血絡,必間日而取之,血盡乃止。
白話文:
對於治療發冷發熱的病情,通常會針刺患處的多數血絡,必須每隔一天進行一次治療,直到病患的異常出血症狀完全消失才停止治療。
13. 絡氣不足經氣有餘經氣不足絡氣有餘七十九
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脈口熱滿而尺寒澀也。秋冬為逆,春夏為從,治主病者。經虛絡滿者,尺熱滿,脈口寒澀也,此春夏死,秋冬生。治法: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
白話文:
當絡氣不足,而經氣過剩時,會表現為手腕內側的脈搏部位感覺熱且脹滿,但手腕下方的脈搏部位卻感到寒冷且脈搏跳動不順暢。這種情況在秋冬是反常的,在春夏則是正常的,治療應針對主要的病症。
若經脈虛弱而絡脈過滿,就會在手腕下方出現熱且脹滿的現象,但在手腕內側的脈搏部位卻感覺寒冷且脈搏跳動不順暢,這種情況在春夏時可能危及生命,但在秋冬時則較易康復。治療方法為:若絡脈過滿而經脈虛弱,就應使用灸法在陰部進行,並在陽部進行針刺;相反,若經脈過滿而絡脈虛弱,就應在陰部進行針刺,並在陽部進行灸法。
14. 調神針方八十
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不足則憂。有餘則瀉其小絡之血,勿之深斥,無中其大經,神氣乃平。不足則視其虛絡,切而致之,刺而利之,無出其血,無瀉其氣,以通其經,神氣乃平。刺微奈何?曰: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不足,神氣乃得復。
白話文:
[調整精神的針灸方法八十種]
心中藏有神明,當神明能量過剩時,人會持續地笑;若能量不足,人就會憂鬱。若能量過剩,應淺層地針刺小血管放血,但不要用力過猛,避免傷及大血管,這樣神氣就能平和。
如果神明能量不足,應觀察虛弱的血管,輕柔地進行針刺,刺激它,但不要放血,也不要過度消耗氣力,目的是為了打通經脈,讓神氣達到平衡。
那麼,如何進行細微的針灸呢?回答是:在針灸前先做按摩,並且不要停止,針刺時不要用力過猛,將氣力轉移到不足的地方,這樣神氣就能恢復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