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一·神照集 (13)
卷之一·神照集 (13)
1. 手太陽小腸經所發一十九穴
顴髎二穴,一名兌骨。在面頄骨下廉陷者中。手少陽、太陽之會。《針經》刺入三分。禁不宜灸。
聽宮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是穴。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謂之聽宮者,宮閫之名,言在內也,居耳輪之內,故名宮。《針經》刺入三分,灸三壯。竇氏針入一分,輕彈出血。禁灸。
白話文:
顴髎穴位於面頰顴骨下方凹陷處,是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位,古稱兌骨。針刺深度為三分,禁止灸治。
聽宮穴位於耳輪內側,耳珠前方,大小如赤小豆,是手足少陽膽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位。因其位於耳輪內部,如同宮殿內室,故名聽宮。針刺深度為三分,灸三壯;竇氏針法則刺入一分,輕彈出血,但禁止灸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