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一·神照集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神照集 (13)

1. 衝脈經穴歌

衝脈所發十二穴,會陰橫骨大赫列,

氣穴四滿中注存,肓俞商曲食關接,

陰都通谷及幽門,悉是少陰經里穴。

2. 帶脈二十三

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其為病也,腰腹縱,溶溶如囊水之狀,若坐水中。

3. 《針經》帶脈所發二穴

帶脈(穴)、維道(二穴與足少陽會)。

4. 帶脈穴歌

此脈環腰束一周,幾希犀玉束人流,

穴惟帶脈與維道,足少陽經圖所收。

5. 陽蹻脈二十四

陽蹻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其為病也,陰緩而陽急。以邪氣在陽經,故陽脈緊急;陰不受邪,其脈自舒緩也。陽蹻脈本太陽之別,合於太陽,其氣上行,氣並相還,則為濡目,氣不營則目不合。

6. 《針經》陽蹻脈所發一十穴

(左右共二十穴)

僕參(陽蹻之本)、申脈(陽蹻所生也)、附陽(陽蹻之郄)、居髎(足少陽陽蹻會)、肩髎(手陽明蹻脈會)、巨骨(手陽明蹻脈會)、臑俞(手太陽陽蹻會)、地倉(手足陽明陽蹻會)、巨髎(足陽明蹻脈會)、承泣(足陽明任脈陽蹻會)。

7. 陽蹻穴歌

陽蹻十穴本僕參,申脈附陽居髎安,

肩髃巨骨臑俞並,地倉巨髎承泣完。

8. 陰蹻脈二十五

陰蹻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喉嚨,交貫衝脈。為病陽緩而陰急。陰蹻脈者,足少陰之別,別於然谷之後,上內踝之上,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鼻,屬目內眥,合於太陽。女子以為經,男子以為絡。

9. 《針經》陰蹻脈所發二穴

(左右共四穴)

照海(陰蹻所生)、交信(陰蹻之郄)。

10. 陰蹻穴歌

陰颺脈起足跟中,循內踝上至喉嚨,

穴惟照海與交信,少陰所發是其蹤。

11. 陽維脈二十六

陽維者,起於諸陽之會,維絡諸陽,溢蓄環流,溉灌諸經者也。陽維不能維諸陽,則溶溶不能自收持,其為病也苦寒熱。

12. 《針經》陽維脈所發一十三穴

(左右共二十四穴)

金門(陽維所別屬)、陽交(陽維郄)、臑俞(手太陽陽維陽蹻)、天㾬(手少陽陽維會)、肩井(足少陽陽維會)、陽白(足少陽陽維會)、本神(足少陽陽維會)、臨泣(足少陽陽維會)、正營(足少陽)、腦空(足少陽)、風池(足少陽)、風府(督脈)、啞門(督脈)。

13. 陽維穴歌

陽維經穴一十三,金門陽交臑俞安,

天髎肩井與陽白,本神臨泣正營迨,

腦空風池風府同,更有啞門在其中。

14. 陰維脈二十七

陰維者,起於諸陰之交,維絡諸陰,流環溉灌者也。陰維不能維諸陰,則悵然失志,其為病也,苦心痛。

15. 《針經》陰維脈所發七穴

(左右共十二穴)

築賓(陰維郄)、腹哀(足太陰)、大橫(足太陰)、府舍(足太陰厥陰)、期門(足太陰厥陰)、天突(任脈)、廉泉(任脈)。

16. 陰維穴歌

陰維七穴有築賓,腹哀大橫府舍承,

期門天突廉泉序,載在《針經》予所聞。

17. 附:《針經》不載諸家奇穴二十八

十宣十穴,在手十指端上是穴。宜三稜針出血。禁灸。治傷寒不識尊卑,發痧等證。

手鬼眼二穴,在手大拇指端外側,去爪甲韭許,用線縛定,兩大指縫內是穴。灸七壯。禁針。治五癇呆癡,傷寒發狂等證。

五虎四穴,在手第二指與第四指上。四穴俱是指背第二節尖上是穴。灸七壯。禁針。治手拘攣不開。

龍囦二穴,又名龍玄。在手側腕上,交叉紫脈上是穴。灸七壯。治牙齒疼痛,瀉。

小骨空二穴,在手小指第二節紋尖。灸七壯。禁針。治目羞明,怕風日,爛眼,迎風冷淚。

大骨空二穴,在手大指拇本節側橫紋尖。灸七壯。禁針。治目痛,失明,怕日,風沿爛眼,迎風下淚。

中魁二穴,在手中指第一節尖。灸七壯。禁針。治翻胃吐食,眼疾,心疼痛。

中都二穴,在手次指本節陷中。針入一分,沿皮透陽池穴。治手背紅腫痛,瀉。宜三稜針出血。

上都二穴,在手小指次指岐骨間。針入一分,沿皮透陽池穴。治手臂紅腫生瘡。

二白四穴,在手腕上四寸,一穴在大筋內,一穴在大筋外。針入五分,灸七壯。一法:用線量轉脛間,除下,將患人虎口量起,到線頭盡處是穴。治五腫痔漏,便血。

膝眼四穴,在膝蓋骨下,犢鼻穴內外陷中。針入五分,灸七壯。治膝紅腫疼痛,鶴膝風。

肘尖二穴,在手肘大骨尖上是穴。灸七壯。禁針。治眼目疼,翳膜冷淚,風沿眼爛。與肩髃並灸,治瘰癧。

金津一穴,在舌底,在左紫脈上是穴。禁灸。宜用三稜針出血。治小兒重舌,大人乳蛾等症。出血妙。

玉液一穴,在口舌底,右紫脈上是穴。禁灸。宜用三稜針出血。治五疳,重舌,乳蛾等症。

海泉一穴,在口舌底根,當中紫脈上是穴。宜三稜針出血。禁灸。治舌上諸病,針不宜深。

內迎香二穴,在鼻孔內。用箬葉做一箬管,搐動出血,治眼紅腫。一法:在鼻柱兩旁珠上陷中是穴。針入二分。治鼻息肉,不聞香臭。

癭俞一穴,在廉泉穴下,近結喉骨上是穴。針入三分,灸七壯。治癭等症。

魚腰二穴,一名吊睛。在兩眉中間。針入一分,沿皮向外透魚尾穴。禁灸。治眼紅腫疼痛,瀉之良。

子宮二穴,在臍下四寸,中極穴兩旁各開三寸是穴。針入二寸五分,灸三七壯。治血崩漏下及男子婦人無子。

關元二穴,在曲骨穴微上,兩旁各開三寸是穴。針入三寸,灸五十壯。治乳痃疝氣,肚腹膨脹,偏墜木腎,遺尿,先補後瀉。

腋縫二穴,在肩柱骨前縫尖是穴。針入五分,灸七壯。治肩胛疼痛。

蘭門二穴,在曲骨穴兩旁,各開二寸。針入一寸五分,灸三七壯。治膀胱七疝之氣。

髖骨四穴,在膝上梁丘穴兩旁,各開五分。針入五分,灸二七壯。治腰腿腳膝無力麻木,補多瀉少;膝蓋紅腫瀉之。又法,在梁丘穴兩旁一寸。

獨陰二穴,在足第二指節下橫紋縫中。灸二七壯。禁針。治難產,胎衣不下,偏墜木腎。

鬼哭四穴,在手足大指端,去爪甲外側,用繩縛定,取兩指縫內是穴。灸七壯。禁針。治傷寒發狂,癇疾呆癡。

太陽二穴,在頭額角髮際下紫脈上。用三稜針出血。治目疼。

腦堂一穴,在頭後風府穴上一寸五分,玉枕骨下陷中。針入二分,灸三七壯。治腦頂頭暈痛。

胛縫二穴,在肩背胛縫尖盡處。直針入三分,灸三七壯。治肩背膊臂痛,瀉;手足無力,補。

鼻柱一穴,在鼻柱尖上。專治鼻上酒醉風。宜三稜針出血。

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灸五壯。

聚泉一穴,在舌上,當舌中,吐出舌直縫陷中。用三稜針出血。治喘咳久嗽不愈,舌苔舌強。

肩柱骨尖二穴,在肩端起骨尖上。灸五壯。治瘰癧,手不能舉動。

內踝尖二穴,在足內踝骨尖上。灸五壯。治下牙痛,足內廉轉筋。

外踝尖二穴,在足外踝骨尖上。灸七壯。治足外廉轉筋,腳氣寒熱。宜三稜針出血。

囊底一穴,在陰囊十字紋中。用艾如小豆大,灸七壯。治腎臟風瘡,小腸疝氣家一切症候。

印堂一穴,在兩眉陷中。針入一分,灸五壯。治小兒驚風。

八邪八穴,在左右手十指岐骨間縫中。其一:大都二穴,在手大指次指虎口,赤白肉際間,握拳取之。針入一分,灸七壯。治頭風牙痛。其二:上都二穴,在手食指中指本節岐骨間縫中,握拳取之。針入一分,灸五壯。治手臂紅腫。其三:中都二穴,在手中指無名指本節岐骨間縫中,一名液門。

針入一分,灸五壯。治手臂紅腫。其四:下都二穴,在手無名指小指本節岐骨間縫中,一名中渚穴,中渚在液門下五分。針入一分,灸五壯。治手背紅腫。竇氏針八邪穴,針入一分,更沿皮向後一寸五分,宜出血。治手膊紅腫,手上諸疾。

八風八穴,在足十指陷中。竇氏針直入五分,宜出血。治紅腫腳氣。

天應穴,即《千金方》「阿是穴」,《玉龍歌》謂之「不定穴」。但痛處,就於左右穴道上,臥針透痛處瀉之,經所謂「以痛為腧」是也。若青腫痠疼,麻木不仁,寒痛等症,補,灸五七壯;紅腫毒痛,宜三稜針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