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六·兼羅集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兼羅集 (19)

1. 雜病十一條歌九十

攢竹絲空主頭疼,偏正皆宜向此針,

更去大都徐瀉動,風池針刺三分深。

曲池合谷先針瀉,永與除疴病不侵。

依此下針無不應,管教隨手便安寧。

頭風頭痛與牙疼,合谷三間兩穴尋,

更向大都針眼痛,太淵穴內用針行。

牙疼三分針呂細,齒疼依前指上明,

更推大部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細尋。

聽會兼之與聽宮,七分針瀉耳中聾,

耳門又瀉三分許,更加七壯灸聽宮。

大腸經內將針瀉,曲池合谷七分中,

醫者若能明此理,針下之時便見功。

肩背並和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

未愈尺澤加一寸,更於三間次第行。

各入七分於穴內,少風二府刺心經,

穴內淺深依法用,當時蠲疾兩之經。

咽喉以下至於臍,胃脘之中百病危,

心氣痛時胸結硬,傷寒嘔噦悶涎隨。

列缺下針三分許,三分針瀉到風池,

二足三間並三里,中衝還刺五分依。

汗出難來刺腕骨,五分針瀉要君知,

魚際經渠並通里,一分針瀉汗淋漓。

足指三間及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

汗至如淋通遍體,有人明此是良醫。

四肢無力中邪風,眼澀難開百病攻,

精神昏倦多不語,風池合谷用針通。

兩手三間隨後瀉,三里兼之與太衝,

各入五分於穴內,迎隨得法有神功。

風池手足指諸間,右瘓偏風左曰癱,

各刺五分隨後瀉,更灸七壯便身安。

三里陰交行氣瀉,一寸三分量病看,

每穴又加三七壯,自然癱瘓即時安。

肘痛將針刺曲池,經渠合谷亦相宜,

五分針刺於二穴,瘧病纏身便得離。

未愈更加三間刺,五分深刺莫憂疑,

又兼氣痛增寒熱,間使行針莫用遲。

腿胯腰疼痞氣攻,髖骨穴內七分窮,

更針風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補瀉同。

又去陰交瀉一寸,行間仍刺五分中,

剛柔進退隨呼吸,去疾除疴捻指工。

肘膝疼時刺曲池,進針一寸時相宜,

左病針右右針左,依此三分瀉氣奇。

膝痛三寸針犢鼻,三里陰交要七吹,

但能仔細尋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時。

白話文:

攢竹和絲空穴可治療頭痛,無論是偏頭痛還是正頭痛都適合在此處下針, 另外,在大都穴上緩慢地施針,風池穴則針刺三分深。

曲池和合谷穴先進行針刺放血,這樣可以永久地去除疾病,防止它再次入侵。 依照這種方式下針,無不奏效,保證隨手就能達到安寧。

頭風、頭痛和牙痛,可以在合谷和三間兩個穴位尋找解決方案, 對於眼睛疼痛,則在大都穴針刺,太淵穴也適用針刺。

牙痛時,呂細穴針刺三分,牙齒疼痛則按照前述方法在手指上明確位置針刺, 再在大部左側或右側推尋,仔細地找到正確位置。

聽會和聽宮穴,針刺七分可以治療耳聾, 耳門穴針刺三分,再加上七壯灸聽宮穴。

在大腸經脈上針刺,曲池和合谷穴針刺七分, 醫生如果能明白這個道理,針刺時就會立刻見效。

肩背疼痛和肩膀疼痛,曲池和合谷穴針刺七分深, 如果還沒有好轉,就在尺澤穴加針一寸,再在三間穴依次針刺。

各個穴位針刺七分深,少風和二府穴針刺心經, 根據法則使用淺深度,立刻就能治癒兩條經絡的疾病。

咽喉以下直到肚臍,胃脘中的各種疾病都是危險的, 心氣痛時胸部會變得堅硬,傷寒、嘔吐、悶和口水跟隨而來。

列缺穴針刺三分,風池穴也針刺三分, 兩腳的三間穴和三里穴,以及中衝穴針刺五分。

出汗困難時針刺腕骨,五分針刺,這一點你要知道, 魚際、經渠和通裏穴,一分針刺,汗液會大量排出。

足趾的三間穴和三里穴,大拇指各針刺五分, 汗液像淋雨一樣遍佈全身,能夠明白這一點的人就是良醫。

四肢無力,受到邪風影響,眼睛乾澀難以睜開,各種疾病紛紛襲來, 精神渙散,大多數時候不想說話,風池和合谷穴用針疏通。

雙手的三間穴隨後針刺,三里穴和太衝穴同時針刺, 每個穴位針刺五分深,按照正確的方法操作,會有神奇的效果。

風池、手足和手指間的穴位,右側偏風稱為偏風,左側稱為癱瘓, 每個穴位針刺五分,然後針刺,再灸七壯,身體就會恢復平靜。

三里和陰交穴針刺行氣,一寸三分的深度要根據病情來確定, 每個穴位再加三七壯,癱瘓的症狀就會立即得到緩解。

肘部疼痛,可以在曲池穴針刺,經渠和合谷穴也適合, 在兩個穴位針刺五分,如果患上瘧疾,就能夠遠離。

如果情況沒有好轉,可以在三間穴增加針刺,五分深度,不必懷疑, 此外,如果伴有氣痛和寒熱,間使穴針刺不能拖延。

腿部、胯部、腰部疼痛和痞氣的攻擊,髖骨穴針刺七分, 再針刺風市和三里穴,一寸三分的補瀉相同。

再在陰交穴針刺一寸,行間穴針刺五分, 按照呼吸節奏輕重前後,可以迅速去除疾病,消除痛苦。

肘部和膝蓋疼痛,曲池穴適合針刺,針刺一寸最為合適, 左側患病針刺右側,右側患病針刺左側,按照這種方法針刺三分,氣血運行奇佳。

膝蓋疼痛,可以在犢鼻穴針刺三寸,三里和陰交穴要針刺七次, 只要能夠仔細地理解這些原理,治療疾病的功效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