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卷之二·開蒙集 (15)
卷之二·開蒙集 (15)
1. 《難經》五門主治七
得洪大脈,病人面赤目黃,腋腫,胸脅支滿,手心熱,心中動,此心包絡病也。若心下滿刺中衝(井),身熱刺勞營(滎),體重節痛刺大陵(俞),喘嗽寒熱刺間使(經),逆氣而泄刺曲澤(合)。
以上五門主治,古針方也。蓋以陽井金,陰井木,所以主治心下滿者,金病則賁郁,木病則不得條達,故令心下滿也。陽滎水,陰滎火,水病則陰虧,火病則益熾,故令身熱。陽俞木,陰俞土,木主筋,筋根於節,土主肉,肉附於體,故令體重節痛。陽經火,陰經金,火乘於金則病喘嗽,金火相戰,金勝則寒,火勝則熱,故主喘嗽寒熱。
陽合土,陰合水,水敗則火失其制,而作氣逆;土敗則水失其防,而作洞泄,故主氣逆而泄。此五門主治之義也。
白話文:
脈象洪大,病人臉紅眼黃,腋下腫脹,胸脅部脹滿,手掌心發熱,心煩不安,這是心包絡的病症。如果心下脹滿,就刺中衝穴(井穴),身體發熱就刺勞宮穴(滎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就刺大陵穴(俞穴),喘咳寒熱就刺間使穴(經穴),氣逆而洩瀉就刺曲澤穴(合穴)。
以上五個穴位的治療方法,是古代針灸的處方。這是因為,陽明經的井穴屬金,厥陰經的井穴屬木,所以治療心下脹滿,是因為金的病氣鬱結,木的病氣不通暢,所以導致心下脹滿。陽明經的滎穴屬水,厥陰經的滎穴屬火,水的病氣則陰液虧損,火的病氣則火邪更盛,所以導致身體發熱。陽明經的俞穴屬木,厥陰經的俞穴屬土,木主筋,筋附著在關節上,土主肉,肉附著在身體上,所以導致身體沉重關節疼痛。陽明經的經穴屬火,厥陰經的經穴屬金,火邪亢盛犯金則導致喘咳,金火相爭,金勝則寒,火勝則熱,所以治療喘咳寒熱。
陽明經的合穴屬土,厥陰經的合穴屬水,水敗則火失其控制而導致氣逆;土敗則水失其約束而導致瀉痢,所以治療氣逆而洩瀉。這就是這五個穴位治療的道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