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瀉心湯

Gan Cao Xie X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20%
肺經 17%
心經 16%
肝經 9%
大腸經 6%
膽經 6%
腎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8

方劑組成解釋

甘草瀉心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扶正固本,緩解心氣虛弱: 甘草瀉心湯主要用於治療心氣不足,心陽虛寒所致的胸悶心悸、面色蒼白、肢體乏力等症狀。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補益心氣,緩解心陽虛寒,使心臟功能恢復正常。
  2. 配伍協調,緩解甘草的毒性: 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肺經,具有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但過量服用甘草容易引起甘草中毒,出現水腫、高血壓等副作用。人參性溫,可以緩解甘草的毒性,使藥效更安全有效。

甘草瀉心湯的組成中包含甘草,原因主要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經,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及副作用的作用。瀉心湯中多用苦寒藥物,容易傷脾胃,甘草可緩解其寒涼之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功效。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作用。與瀉心湯中的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增強其清熱瀉火、燥濕化痰的功效,更有利於治療心火亢盛、痰熱內擾所致的口渴、心煩、失眠、舌苔黃膩等症狀。

甘草瀉心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是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緩和藥性:甘草瀉心湯以瀉熱解毒爲主,方中黃芩、黃連等寒涼藥性較強,容易損傷脾胃。大棗甘溫,可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太過傷脾胃。
  2. 補益脾胃:大棗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益氣生津的功效。甘草瀉心湯多用於熱毒熾盛、心煩口渴的病症,患者往往脾胃虛弱,大棗可補益脾胃,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甘草瀉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方中因心氣不足,脾胃虛弱而致嘔吐,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緩解症狀。
  2. 和胃止痛: 半夏兼具和胃止痛功效。方中因寒邪內侵,脾胃失和而致脘腹疼痛,半夏能溫中散寒、和胃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緩解疼痛。

因此,半夏在甘草瀉心湯中起到降逆止嘔、和胃止痛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甘草瀉心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 甘草瀉心湯主要用於寒濕內阻引起的胃腸不適,而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濕,有助於緩解因寒濕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甘草瀉心湯中含有寒涼藥物,如黃芩、黃連等,加入乾薑可溫和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協調,提升治療效果。

因此,甘草瀉心湯中加入乾薑,既能溫中散寒,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完善。

甘草瀉心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是為了清熱瀉火,解毒燥濕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心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甘草瀉心湯主要用於治療心火亢盛,熱擾心神,出現心煩不安、失眠多夢、口舌生瘡、小便赤黃等症狀。黃連可以清心火,降心熱,同時還可以解毒燥濕,配合甘草、黃芩等藥物,共同達到清熱瀉火、寧心安神的作用。

甘草瀉心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的功效。甘草瀉心湯主治心火亢盛,熱擾心神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口舌生瘡、心胸鬱悶等症狀。黃芩的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抑制心火過旺,緩解症狀。
  2. 抑鬱解毒: 甘草瀉心湯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也具有苦寒之性,容易傷胃。黃芩性寒,但能解黃連、黃柏之毒,防止藥物過寒傷胃,同時也能增強藥物的清熱解毒效果。

主治功效


藥方名稱:甘草瀉心湯 來源:《傷寒雜病論》

製作方法:

  1. 首先,準備2公升的水。
  2. 將藥材放入水中,加熱煮沸,直到水分剩下1.2公升(原先的一半)。
  3. 然後,將藥渣過濾掉,繼續熬煮剩下的藥汁,直到剩下600毫升。
  4. 每次服用200毫升,溫熱飲用。
  5. 一天內分三次服用完畢。

主要療效: 這個藥方主要是用來增強體力,調理胃部功能,可以幫助消除胃部脹滿感,並能止吐,適合胃部不適、容易噁心或嘔吐的人使用。

甘草瀉心湯是中醫學中的一個著名方劑,源於《傷寒論》,由東漢時期的醫聖張仲景創立。此方被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胃腸道功能失調、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慢性胃炎等病症。甘草瀉心湯的名稱雖然包含“瀉心”二字,但實際上並非直接作用於心臟,而是通過調理脾胃來達到治療目的,反映了中醫“心主血,脾統血”的理論。

甘草瀉心湯的組成包括六味藥材:炙甘草、黃芩、黃連、半夏、生薑和大棗。炙甘草為君藥,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黃芩、黃連清熱燥濕,為臣藥;半夏降逆止嘔,生薑溫中散寒,兩者共為佐藥;大棗補脾和胃,為使藥。這些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了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緩急止痛的功效。

甘草瀉心湯的應用範圍廣泛,不僅適用於急性胃腸炎、胃潰瘍出血、胃酸過多、消化不良等症狀,還可用於治療口腔潰瘍、痔瘡出血、皮膚病變等與脾胃功能失調相關的病症。在臨床上,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進行加減,如加入烏梅以增強收斂止血作用,或加入白朮以增強健脾效果。

該方劑的煎煮方法一般為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次溫服。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調節,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以免影響療效。此外,甘草瀉心湯不宜長期大量使用,因為其中的甘草成分可能會導致鈉水滯留、高血壓等副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甘草瀉心湯中的藥物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修復胃黏膜等作用,能夠促進胃腸道的自我修復,從而改善胃腸道的炎症反應和功能狀態。然而,對於現代科學而言,甘草瀉心湯的治療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探討,且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在嚴格的臨床試驗中得到驗證。

總結來說,甘草瀉心湯作為傳統中醫方劑,經過千年的實踐檢驗,被證明對多種胃腸道疾病有良好的療效。但在使用時應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由專業中醫師指導,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有效。

傳統服藥法


以水一斗(2L),煮取六升(1.2L),去滓,再煎取三升(600cc),溫服一升(200cc),日三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口臭口瘡嘴破口角炎經常疲勞想睡食慾不振腹中有鳴叫聲上腹胃脘痛睡眠障礙皮膚搔癢動脈粥樣硬化嗜眠症(嗜睡症)痢疾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嘔吐腹瀉心情煩燥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甘草瀉心湯, 出處:《聖惠》卷十。 組成:甘草1兩(炙微赤,銼),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去須),乾薑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木通半兩(銼)。 主治:傷寒中風下之後,日數多,腹中雷鳴,心下痞堅而滿,乾嘔而煩,非是結熱,是胃中虛氣上逆。

甘草瀉心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甘草4兩(炙),黃芩3兩,乾薑3兩,半夏半升(洗),大棗12枚(擘),黃連1兩。 主治:益氣和胃,消痞止嘔。主治:傷寒痞證,胃氣虛弱,腹中雷鳴,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狐惑病;常用於急慢性胃腸炎症、白塞氏綜合症等;産後口糜,瀉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