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Gan Jiang Huang Lian Huang Qing Ren S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7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肺經 14%
脾經 14%
胃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9%
膽經 9%
腎經 4%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乾薑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乾薑能起到溫暖脾胃、驅寒止痛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方劑中黃連、黃芩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但容易傷及脾胃陽氣。乾薑的加入可以溫中和寒,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脾,使藥性更加和緩,適合於脾胃虛寒兼有濕熱的患者。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中包含黃連,主要是因為黃連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

方劑中,乾薑溫中散寒,人參補氣益血,黃芩清熱燥濕,三者合用,可溫中補氣,清熱燥濕,對於脾胃虛寒,濕熱內蘊,症見脘腹冷痛,腹瀉便溏,口苦口黏,舌苔黃膩者,有較好的療效。

黃連的加入,可有效抑制濕熱,防止脾胃虛寒轉化為濕熱,達到寒熱並治的效果。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止痢: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效。該方劑中,乾薑溫中散寒,人參補氣固脫,而黃連苦寒降火,三者合用容易出現寒涼之弊,故需加入黃芩以清熱瀉火,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弊。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黃芩與黃連同用,可加強瀉火解毒之效,並可防止黃連過寒傷胃。同時,黃芩的苦寒之性,可抑制乾薑的溫燥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燥熱。

此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扶正

乾薑性溫,黃連性寒,黃芩性涼,三者合用,寒涼之性較為明顯,容易傷及脾胃陽氣。而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功效,能中和方劑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寒涼損傷陽氣,同時也起到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因此,人參在該方劑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平衡作用,使其寒涼之性不過於強烈,達到治療疾病而不傷及正氣的效果。

主治功效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治功效分析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方劑組成

  • 乾薑: 溫胃散寒,驅風止痛
  • 黃連: 清熱燥濕,解毒消炎
  • 黃芩: 清熱解毒,燥濕利咽
  • 人參: 補氣養血,益脾健胃

主治功效及病機分析

綜合以上古文獻資料,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要用於治療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以嘔吐為主證的病症,特別是食入即吐的症狀。具體病機及主治功效分析如下:

  1. 寒熱錯雜,格拒於中:

    • 多數文獻指出,此方證的病機為「寒格」或「寒熱格拒」。「格」指阻隔、格拒之意。
    • 因誤治、誤下、或原本體質陽虛等因素,導致寒邪內盛,格拒於中焦。
    • 寒邪內阻,陽氣不得宣通,郁而化熱,形成上熱下寒、寒熱錯雜的局面。
    • 寒熱之邪互為格拒,氣機升降失常,胃失和降,故見嘔吐。
  2. 食入即吐,胃氣虛弱:

    • 「食入即吐」是此方證的典型症狀,也是辨證要點。
    • 多篇文獻強調「食入即吐」與一般嘔吐的區別,如《退思集類方歌注》、《醫學從眾錄》等。
    • 因寒邪格拒,胃氣上逆,加之胃氣本已虛弱,無力納穀,故食物入口即被格拒而出。
  3. 寒熱並用,辛開苦降,兼顧正虛:

    • 乾薑: 辛溫,溫中散寒,開通陰寒,為方中主藥,針對寒邪格拒的根本病機。
    • 黃連、黃芩: 苦寒,清上焦之熱,降逆止嘔。與乾薑相配,辛開苦降,調和寒熱,恢復氣機升降。
    • 人參: 甘溫,補益脾胃,扶助正氣。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參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寒邪損傷、嘔吐耗傷所致的脾胃虛弱。
    • 四藥合用,寒熱並調,攻補兼施,既能祛除寒熱錯雜之邪,又能扶助脾胃正氣,標本兼顧。

治療原理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

  • 辛開苦降,調和寒熱: 乾薑辛溫以散寒,黃連、黃芩苦寒以清熱,二者相伍,辛開苦降,調和寒熱,使寒熱之邪得以開解。
  • 溫中散寒,開通陰寒: 乾薑溫中散寒,直達病所,開通被寒邪所格拒的陰寒,使中焦氣機得以通暢。
  • 清熱降逆,和胃止嘔: 黃連、黃芩清上焦之熱,降逆止嘔,緩解因熱邪上擾所致的嘔吐症狀。
  • 補益脾胃,扶助正氣: 人參補益脾胃,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運化,改善因脾胃虛弱所致的納呆、嘔吐等症狀,並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病情反覆。

古代文獻支持

  • 《皇漢醫學》: 明確指出「食入口即吐者,皆胸中有熱也」,並以醫案證明此方對「蟲熱」所致的恍惚、煩悶、胸滿、心下痞硬、身熱等症狀有效。
  • 《醫方考》: 詳細分析了此方的組成、主治、病機及方義,認為此方「假之從寒而通格」。
  • 《長沙方歌括》、《退思集類方歌注》: 強調此方用於治療因寒邪格拒導致的嘔吐,並詳細解釋了方中各藥的作用機制。
  • 《醫學從眾錄》: 提出「凡嘔吐而裡熱,服香砂橘半夏溫裡不效者,投此湯則效」,並指出此方適用於「嘔家夾熱,不利於香、砂、橘、半者」。
  • 《傷寒尋源》、《傷寒論條辨》、《張卿子傷寒論》、《傷寒纘論》: 皆指出此方用於治療「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的症狀,並詳細分析了其病機和藥理。

總結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以其寒熱並用、辛開苦降、攻補兼施的配伍特點,成為治療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以食入即吐為主要表現的嘔吐病證的有效方劑。其通過溫中散寒、清熱降逆、益氣健脾,達到調和陰陽、恢復氣機升降、止嘔安胃的目的。

應用場景

  • 寒邪下利,誤用吐法,導致寒邪格拒,更逆吐下,食入口即吐。
  • 脾胃虛寒,腸有積熱之泄。
  • 嘔家夾熱,不利於香、砂、橘、半者。

方劑的現代應用拓展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乾薑、黃連、黃芩、人參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抗病毒、調節胃腸功能等作用,為本方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現代科學依據。

其他應用

柯韻伯認為凡是嘔吐並伴有裡熱,且服用香砂橘半夏等溫裏藥無效者,服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則會有效。長孫男心典認為,食物入口即吐,一點也不停留在胃中,是火熱盛極的表現,因此此方苦寒藥物比例超過辛熱藥物,並非瀉心湯,因為瀉心湯是專門治療胃脘痞硬的。

方劑加減

  • 如果寒證明顯,可以加重乾薑的用量。
  • 如果熱證明顯,可以加重黃連、黃芩的用量。
  • 如果脾胃虛弱明顯,可以加重人參的用量,或加入白朮、茯苓等健脾益氣藥物。
  • 如果伴有氣滯,可以加入陳皮、枳殼等理氣藥物。
  • 如果伴有痰飲,可以加入半夏、茯苓等化痰藥物。

方劑禁忌

  • 陰虛火旺者禁用。
  • 孕婦慎用。
  • 不宜長期服用。

以上即為中藥方劑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的主治功效分析和治療原理,希望能為中醫藥的學習和應用提供參考。

傳統服藥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相關疾病


心胸煩熱噁心反胃身體發熱四肢冰冷嘔吐腹瀉上腹胃脘痛大便秘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