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瀉心湯

Shen Jiang Xie X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21%
肺經 19%
心經 14%
肝經 8%
膽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生薑瀉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藥性: 生薑瀉心湯以生薑、黃芩、黃連等寒涼藥為主,性寒涼,容易傷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藥性,保護脾胃,避免寒涼藥對胃腸造成過大的刺激。
  2.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加入甘草能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藥物之間的互相影響,提高藥效。

因此,生薑瀉心湯中加入甘草,不僅能保護脾胃,還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穩定和安全。

「生薑瀉心湯」中使用「生薑」,主要是因為生薑具有以下兩種作用:

  1. 溫中和胃: 生薑辛溫,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此方中,生薑可緩解寒邪犯胃所致的胃寒、嘔吐等症狀,有助於溫暖脾胃,促進消化。
  2. 解毒止瀉: 生薑亦具解毒功效,可解藥毒、食毒,並有助於止瀉。此方中,生薑可輔助其他藥物,共同達到解毒止瀉的療效。

因此,「生薑」在「生薑瀉心湯」中,扮演著溫中和胃、解毒止瀉的重要角色,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生薑瀉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可抑制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緩解心下痞滿、胃脘脹痛等症。
  2. 燥濕化痰: 生薑瀉心湯主要針對寒濕內阻、脾胃虛弱所致的症狀,半夏善於燥濕化痰,可去除胃中寒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因此,半夏的加入,不僅能有效緩解嘔吐症狀,還能改善脾胃功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生薑瀉心湯中使用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乾薑為生薑炮製而成,其性更溫,更能溫暖脾胃,驅寒止瀉,對於因寒邪客胃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助藥性,增強功效:乾薑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配合,可以增強其止嘔止瀉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同時,乾薑還能溫和脾胃,避免其他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生薑瀉心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降逆止嘔: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降逆止嘔之效。生薑瀉心湯主治心火亢盛、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心煩、口渴等症狀,黃連能清心火、降胃氣,起到抑制嘔吐的作用。
  2. 制約生薑辛溫之性: 生薑味辛溫,性偏燥,容易助熱,而黃連味苦寒,可起到制約生薑的辛溫之性,避免其過於燥熱,使藥性更平和,更適宜於治療心火亢盛的病症。

生薑瀉心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功效。生薑瀉心湯主治心火熾盛、熱擾神明所致的心煩不寐、口渴心悸、舌紅苔黃等症,黃芩可清熱瀉火,降心火,緩解心煩不寐、口渴心悸等症狀。
  2. 抑菌止瀉: 黃芩具有抑菌抗炎作用,可抑制腸道致病菌,減少腸胃炎症,配合生薑的溫胃止嘔作用,可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達到止瀉的效果。

生薑瀉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一、扶正祛邪: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瀉心湯以瀉熱為主,容易傷津耗氣,加入人參可補氣固本,防止因瀉熱而導致正氣虛損。

二、調和藥性: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而瀉心湯中的黃芩、黃連等藥性寒涼,人參的溫補作用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脾胃。

生薑瀉心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保護脾胃: 生薑瀉心湯以瀉心火、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但其中某些藥材可能較寒涼,容易傷及脾胃。大棗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之效,可緩和藥性,保護脾胃不受寒涼之侵,使藥效更平和。
  2. 調和氣血,促進恢復: 生薑瀉心湯治療的病症,往往伴隨氣血虛弱,大棗能補益氣血,促進津液生化,有助於病後氣血恢復,進一步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介紹:生薑瀉心湯

組成與功效

生薑瀉心湯出自《傷寒論》,由以下八味藥材組成:

  • 甘草(炙):調和諸藥,益氣和中。
  • 生薑:散寒解表,和胃止嘔。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吐。
  •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
  • 黃連:清熱燥濕,解毒消腫。
  • 黃芩: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人參:大補元氣,益智安神。
  • 大棗:補脾益氣,養血安神。

主要功效為和胃降逆,開痞散結。適用於脾胃虛弱,寒熱錯雜,痰飲內阻所致的心下痞滿,乾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等症狀。

方劑比較與分析

生薑瀉心湯與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並稱為「瀉心湯類方」。它們的共同點在於都能治療心下痞滿,但各有側重:

  • 半夏瀉心湯:側重於痰飲內阻,寒熱錯雜所致的心下痞滿,嘔吐,腸鳴。
  • 甘草瀉心湯:側重於脾胃虛弱,客氣上逆所致的心下痞滿,下利,日數十行。
  • 生薑瀉心湯:則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加重生薑用量,更強調散寒和胃,祛除水飲的作用,適用於寒飲內阻較重,症見心下痞滿,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

從古籍記載來看,醫家對生薑瀉心湯的認識和運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治療胃腸疾病:《傷寒論》原文指出生薑瀉心湯主治「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將其應用於急慢性胃腸炎、胃潰瘍、胃下垂等疾病,均取得良好療效。
  2. 治療痰飲病:生薑瀉心湯中半夏、生薑、乾薑均有祛痰飲的作用,因此可用於治療痰飲內阻所致的胸脘痞滿,嘔吐,咳嗽,眩暈等症。
  3. 治療產後疾病:有醫家認為產後下利、咳嗽等症狀與水飲內停有關,故主張使用生薑瀉心湯治療。
  4. 治療其他疾病:如癲癇,鼓脹,帶下等,也有醫家嘗試使用生薑瀉心湯治療,但療效尚需進一步驗證。

治療原理

生薑瀉心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辛開苦降,寒熱並用:方中黃連、黃芩清熱燥濕,為「苦降」;乾薑、生薑辛溫散寒,為「辛開」。二者合用,既能清瀉鬱熱,又能溫散寒飲,使寒熱之邪得以祛除,脾胃功能得以恢復。
  • 健脾益氣,扶正祛邪:方中人參、大棗、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病後康復。
  •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方中半夏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與生薑、乾薑合用,更能增強其祛除痰飲的作用。

綜上所述,生薑瀉心湯通過辛開苦降、寒熱並用、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等多種途徑,調整脾胃功能,祛除寒熱之邪,從而達到治療心下痞滿,乾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等症狀的目的。

注意事項

生薑瀉心湯藥性偏溫燥,對於陰虛火旺,津液虧損者應慎用。此外,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之品。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停藥就醫。

結語

生薑瀉心湯作為一張經典名方,在臨牀上應用廣泛,療效確切。通過對古籍記載的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其組成、功效、治療原理以及臨牀應用,為更好地運用該方劑提供理論依據。然而,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在使用生薑瀉心湯時,仍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靈活加減,方能取得最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生薑4兩(切), 甘草3兩(炙),人參3兩, 乾薑1兩, 黃芩3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1兩, 大棗12枚(擘)。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以水1斗,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溫服1升,每日3次。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上腹胃脘痛噯氣胃腸脹氣胃及十二指腸炎腹中有鳴叫聲胃下垂腹瀉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胃脘不舒服

相同名稱方劑


生薑瀉心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生薑4兩(切),甘草3兩(炙),人參3兩,乾薑1兩,黃芩3兩,半夏半升(洗,)黃連1兩,大棗12枚(擘)。 主治:和胃降逆,散水消痞。主治:傷寒汗後,胃陽虛弱,水飲內停,心下痞硬,腸鳴下利;妊娠惡阻,噤口痢;現用於胃下垂、胃擴張、慢性胃炎等屬胃陽虛弱,水飲內停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