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物黃芩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性寒,味苦,歸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功效。六物黃芩湯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心煩不寐,口渴咽乾,小便赤澀等症狀,而黃芩能有效清泄心火,降低體內熱邪,緩解患者的症狀。
- 止血止痢: 黃芩亦具有止血止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出血、腹瀉等症狀。六物黃芩湯常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痢疾,而黃芩可以起到止血、止痢、清熱解毒的作用,輔助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六物黃芩湯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扶正祛邪: 黃芩性寒,善清熱燥濕,但其性質較為峻烈,易傷脾胃,影響正氣。人參性溫,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可緩解黃芩的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並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 緩解黃芩的毒性: 黃芩雖能清熱解毒,但其亦具有一定毒性,人參能解其毒性,起到協調作用。同時,人參可提升機體免疫力,促進黃芩的藥效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六物黃芩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止寒:六物黃芩湯主治血虛寒凝,症狀常伴有手足冰冷、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乾薑性溫,能溫中散寒,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改善寒凝血瘀,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寒症。
- 助黃芩清熱解毒:黃芩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過於寒涼,易傷脾胃。乾薑性溫,能中和黃芩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黃芩的清熱解毒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六物黃芩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甘緩脾胃,調和藥性: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黃芩性寒,苦燥易傷脾胃,大棗能甘緩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同時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吸收。
- 補氣養血,增強抵抗力: 大棗補氣養血,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配合黃芩清熱解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六物黃芩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化寒,助黃芩清熱解毒: 六物黃芩湯主治寒熱互結,但偏寒證。桂枝性溫,能溫陽化寒,助黃芩清熱解毒,使寒熱之邪皆能消除。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 桂枝具有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更好的到達病竈,發揮其療效。同時,也能緩解寒邪引起的氣血瘀滯,改善患者的寒涼症狀。
桂枝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六物黃芩湯的溫陽化寒之效,也能促進氣血運行,使藥效更佳。
六物黃芩湯中的半夏主要用於化痰止咳、降逆止嘔。方中半夏與黃芩相互配合,可以調理胃氣、減少噁心嘔吐的症狀,對於治療由寒熱錯雜引起的胸悶、噁心等症有良好療效。
主治功效
六物黃芩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綜合以上古籍記載,六物黃芩湯的主治功效可歸納如下:
- 乾嘔下利: 這是多部古籍(如《皇漢醫學》、《藥徵》、《類聚方》、《方機》)中反覆強調的主要症狀。
- 心下痞硬: 《皇漢醫學》、《類聚方》、《方機》認為此症狀是區分六物黃芩湯與黃芩加半夏生薑湯的關鍵。
- 嬰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谷為之不化: 這是《幼科証治準繩》中記載的特定適應症,提示六物黃芩湯可能用於治療嬰幼兒的脾胃虛弱、寒熱夾雜症。
- 身壯熱百骨節疼: 《嬰童百問》將六物黃芩湯列為治療此症狀的選項之一,提示該方劑可能有解表退熱的作用。
- 痢疾、心下痞硬而嘔不能食: 《方機》的內容中,表示六物黃芩湯可能可以治療痢疾。
治療原理
六物黃芩湯由黃芩、人參、乾薑、大棗、桂枝、半夏組成,其治療原理可從各藥物的功效以及方劑的整體配伍來分析:
- 清熱燥濕,和胃降逆: 黃芩為君藥,清熱燥濕,針對“熱有進退”、“身壯熱”等熱象;半夏降逆止嘔,針對“乾嘔”;兩者合用,清熱而不忘止嘔,降逆而不助熱,是治療寒熱錯雜、嘔利並見的關鍵。
- 溫中散寒,補益脾胃: 乾薑溫中散寒,與黃芩的寒涼相制約,防止過度清熱而損傷脾胃陽氣;人參、大棗補益脾胃之氣,針對“食不安,谷為之不化”、“腹大,短氣”等脾胃虛弱的表現。
- 調和營衛,溫通經脈: 桂枝溫通經脈,調和營衛,可能有助於緩解“身壯熱百骨節疼”的症狀,並與人參協同,增強補益之力。
方劑配伍的精妙之處在於寒熱並用,攻補兼施。 黃芩的清熱與乾薑的溫中相輔相成,既能清除體內熱邪,又能溫暖脾胃,防止寒涼藥物過度使用而損傷脾胃;人參、大棗的補益與半夏的降逆相得益彰,既能補益脾胃之虛,又能降逆止嘔,恢復脾胃的升降功能;桂枝的溫通與黃芩的清熱相互制約,既能發散表邪,又能防止熱邪內陷。
總而言之,六物黃芩湯通過寒熱並用、攻補兼施的配伍原則,達到清熱燥濕、溫中散寒、補益脾胃、和胃降逆的功效,從而治療以乾嘔下利、心下痞硬為主要表現的寒熱錯雜、脾胃虛弱之證。 其中,對嬰幼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谷為之不化”的治療,更是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隨症加減的靈活性。
傳統服藥法
黃芩半兩,大青半兩,甘草(炙)半兩,麥門冬半兩,石膏半兩,桂心3錢。
上銼,如麻豆大。
每服3錢,水1盞,煎7分,溫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六物黃芩湯, 出處:《活人書》卷二十。 組成:黃芩半兩,大青半兩,甘草(炙)半兩,麥門冬半兩,石膏半兩,桂心3錢。 主治:嬰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谷爲之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