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經方大師劉渡舟認為,柴胡桂枝乾薑湯寒溫並用,肝脾同治,既清肝膽之熱,又溫脾胃之寒,故常用治少陽病兼太陰脾虛寒的肝脾寒熱雜採之證,療效卓著,在現代被廣泛運用於下列各種疾病: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桂枝性辛甘溫、主治發汗解表、調和營衞、溫經通脈止痛、助心陽且通陽利水、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乾薑性味辛、性熱。主治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常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四肢冰冷、寒飲喘咳、寒濕痹痛等症。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牡蠣性味鹹、微寒。主治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治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癧、癭瘤。常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寒。主治清熱生津、養陰、用於熱病津傷口渴、可消腫排膿、常用於癰疽、瘡瘍證、消渴多飲。
本方原治傷寒五六日,經過汗、下等治療方法後,病情未解,邪人少陽且往來寒熱、胸脅滿、心煩,是少陽柴胡證。惟少陽證一般是胸脅滿,嘔而不渴,小便自利今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是少陽病兼水飲內結。
少陽樞機不利,三焦決瀆功能失常,水飲留結於中,則胸脅滿微結。水道失於通調,陽氣不得宜化,固而小便不利,口渴胃氣尚和,所以不嘔。 但頭汁出,乃少陽樞機不利,水道不暢,陽郁不能宜達於全身,反蒸騰於上部所致故治當和解少陽,溫化水飲為治。
本方是小柴胡湯去人參、半夏、生薑、大棗,加桂枝、牡瀝、瓜簍根、乾薑而成。方中柴胡、黃芩同用,能和解少陽,瓜簍根、牡蠣並用,能逐飲散結;桂枝、乾薑、炙甘草合用,能振奮中陽,溫化寒飲。因不嘔,故去半夏、生薑;因水飲內結,故去人參、大棗之甘溫壅補。
此方是和解少陽,疏利樞機,宜化寒飲之劑,初服正邪相爭而見微煩,復服則陽氣通,表裡和,故汗出便愈。柴胡桂枝幹薑湯用於邪郁少陽,寒飲內結之證,故以柴胡、黃芩配伍溫陽化飲之品。
《少陽病兼水飲證》:「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蓋少陽手足常互相影響,少陽樞機不利,疏泄失常,則三焦因之壅塞而失決瀆之職,故使水飲停內,小便不利。
飲結於胸,胸脅滿微結,水飲停蓄,氣不化津,故口渴。病在三焦,尚未涉及胃腑,故不嘔。但頭汗出是氣機不暢,陽氣不能宣發,郁而上蒸所致,故用柴胡桂枝幹薑湯以和解少陽,溫化水飲。方中柴胡、茯苓合用,和解少陽之邪;瓜蔞根、牡蠣同用,能逐飲開結;桂枝、乾薑、甘草同用,能溫化水飲。少陽和解,三焦通利,則水飲可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