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HU GUI ZHI GAN JIANG TANG Syndrome

經方「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組成、症狀及應用時機

- 最後更新:2023-09-28

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柴胡桂枝乾薑湯之組成

柴胡桂枝乾薑湯之組成是:柴胡(半斤)、桂枝(二兩,去皮),乾薑(二兩)、瓜簍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炙甘草(二兩)。以上七味藥煎取後,一日服三次。

本方即小柴胡湯去半夏、人參、生薑、大棗,加上桂枝、乾薑、瓜簍根(天花粉)、牡蠣而成。柴胡、黃芩作為主藥,仍用於清解少陽之熱。

因為不嘔吐,所以移除半夏。因為水飲內停,胸脅滿微結,所以去人參、大棗之壅補。方中瓜簍根(天花粉)、牡蠣去除水飲開結,桂枝、乾薑通陽散寒化飲,甘草調和諸藥。

此方寒藥、熱溫並用,攻補兼施,既有和解表裡之功,又有溫中散結之力。諸藥合用,共奏和解表裡,調和陰陽,宣痞散結,溫化水飲之效。

一般初次服用此藥後,正氣得藥力相助,正邪相爭,一時尚未暢通,會出現「微煩」之感受,之後少陽樞機運轉,氣機宣通,鬱結之氣通暢之後,表裡和諧出現全身出汗,內外陽氣暢達就會痊癒。

柴胡桂枝乾薑湯證之《傷寒論》原文主要內容與解釋

柴胡桂枝乾薑湯的運用時機,主要出自於以下《傷寒論》條文: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147)

外感傷寒五六日之後,已經運用發汗、攻下...等等方證治療之後,病仍不解,這表示傷寒已經由太陽表證轉化入里,所以沒有發熱、惡寒。

出現胸脅滿、往來寒熱、心煩,這些是典型的少陽病症狀。出現小便不利,口渴而不嘔吐,頭汗出,不是單純少陽病,而是兼有水飲內結。

小柴胡證,主要應用於少陽病範疇
小柴胡證,主要應用於少陽病範疇

這是因為少陽經除了膽經之外,還有三焦經,三焦主導體內的水液運化,所以容易導致水飲內結,氣化失職,所以小便不利、口渴。水飲與邪熱鬱結於里,不能外達而上沖,所以頭汗出。

此證屬於少陽病,主要病變在胸脅,胃氣尚和,所以不會感到噁心嘔吐,這也是本證和小柴胡湯證區別之處。

事實上,歷代對於運用「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病機,有很多異議,甚至有醫家認為此方並非《傷寒論》的方劑。主要是此方與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結胸證類似,辨別方法各派說法不同。

其實不需要拘泥於古文條文,只要從此方的組成原理來判斷即可。若體內「津液耗傷」時,張仲景少用桂枝、乾薑。而水飲內停者,常會運用「溫化」之法。

此外,體內津液少時,運用瓜簍根(天花粉)潤燥生津,加上牡蠣目具有鎮靜、抗驚厥之效。因此這個方證是以少陽病的基礎辨證,加上溫化水飲生津、鎮靜為目的,改善體內寒熱錯雜之紊亂狀態

此方應屬於慢性病狀態,並非傷寒急性外感之病,適用於雜病治療。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體質看來,很適用於治療現代人的各種症狀或疾病。

現代中醫運用柴胡桂枝乾薑湯證之疾病

當代經方大師劉渡舟認為,柴胡桂枝乾薑湯寒溫並用,肝脾同治,既清肝膽之熱,又溫脾胃之寒,故常用治少陽病兼太陰脾虛寒的肝脾寒熱雜採之證,療效卓著,在現代被廣泛運用於下列各種疾病:

  1. 消化系統:此方善於治療中醫的肝、膽、脾、胃臟腑疾病,例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膽道感染、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腹膜炎、大腸激擾綜合症、慢性腹瀉...等等。
  2. 呼吸系統:由於肝經屬厥陰,可出現心包經及相關胸部疾病。又邪入少陽,膽火內鬱,兼太陰(脾、肺)虛寒,水飲內結是本證的基本病機。現代運用於:新冠肺炎、肺結核、淋巴腺炎、胸膜炎、急慢性支氣管炎、胸膜炎後遺症...等等,效果很好。
  3. 泌尿系統:本方治療水飲內結,因此運用本方和解少陽、逐飲開結、振奮胃陽、宣化水氣之後,可改善相關疾病,現代運用於: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尿毒症等。
  4. 神經系統:近代常運用此方治療精神相關疾病,例如:神經衰弱、癔病、神經質、精神分裂症、瘋病證、心悸、失眠憂鬱症、臟躁...等等。雲端中醫某會員就曾經分享,過去曾經有一段時曾出現失眠,服用此方後完全治癒,讓他印象深刻。
  5. 婦科疾病:此方也常運用於婦科疾病,例如附件炎、子宮功能性出血、乳腺增生等。近代醫家運用本方加減治療乳腺增生、乳癌效果很好。
  6. 其它:由於少陽經也包含三焦經,因此可以治療頭部、耳部疾病,例如:耳朵痛、暈眩、梅尼爾氏綜合症、急慢性中耳炎、頭部瘡腫、濕疹、結膜炎。亦有醫家運用此方治療糖尿病、陽痿。

造成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2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淡薄白

脈相

弦脈

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腹瀉經常疲勞想睡暈眩嘴裡發苦子宮崩漏睡眠障礙胸悶脹排尿困難口乾口渴忽冷忽熱心情煩燥心悸心胸煩熱男性勃起障礙(陽痿)胸悶胸痛胸膜炎歇斯底里胃潰瘍胃下垂肺結核膽囊炎膽結石慢性肝硬化慢性肝炎支氣管炎腎炎神經衰弱症糖尿病大腸激擾綜合症乳腺炎梅尼爾氏病中耳炎結膜炎腕管綜合症

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相關證型


改善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常用方劑


改善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常用穴道


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經絡型態,最適合運用於「鐵三角經絡型態」以及其變化型,由於此種經絡型態出現機率極高,因此相當適用於現代人的體質,可以治療或改善各種基於此種經絡體質所產生出來的各種症狀或疾病,列出常見幾種如下:

載入中...

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相關典籍


  • 成無己:傷寒五六日,已經汗下之後,則邪當解。今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即邪氣猶在半表半里之間,為未解也。胸脅滿微結,寒熱心煩者,邪在半表半里之間也。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後,亡津液內燥也。若熱消津液,令小便不利而渴者,其人必嘔。今渴而不嘔,知非里熱也。傷寒汗出則和,今但頭汗出而餘處無汗者,津液不足而陽處於上也。與柴胡桂枝乾薑湯,以解表裡之邪,復津液而助陽也。《註解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七》
  • 柯琴:傷寒五六日,發汗不解,尚在太陽界。反下之,胸脅滿微結,是系在少陽矣。......此微結對大結胸言,是指胸脅痞硬。小便不利者,因下後下焦津液不足也。頭為三陽之會,陽氣不得降,故但頭汗出,半表半里之寒邪未解,上下二焦之邪熱已甚。故往來寒熱心煩耳。《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少陽方總論》
  • 汪苓友:此條亦太陽病傳入少陽之證。傷寒五六日,已發汗矣,而復下之,不無少誤,惟誤下,以故胸脅滿微結。微結者,言其邪不甚,未入於腑,正當表裡之間也。小便不利者,此因汗下之後,而津液少也,惟津液少而非停飲,以故渴而不嘔。但頭汗出者,此熱鬱於經,不得外越,故但升於頭而汗出也。心煩者,即胸煩,往來寒熱胸煩者,此為少陽之邪未解也,故與柴胡桂枝乾薑湯,以專解其半表半里之邪,兼散其半表之結也。《傷寒論辨證廣註.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法》
  • 唐容川:已發汗,則陽氣外泄矣,又復下之,則陽氣下陷,水飲內動,逆於胸脅,故胸肋滿微結,小便不利。水結則津不升,故渴,此與五苓散證見一意也。陽遏於內,不能四散,但能上冒,為頭汗出。而通身陽氣欲出不能,則往來寒熱,此與小柴胡湯同一意也。此皆水寒之氣,閉其胸痛腰理,而火不得外發,則反於心包,是以心煩。《傷寒論淺註補正.太陽篇》
  • 方有執:......柴胡、黃苓,主除往來之寒熱。桂枝、甘草,和解未罷之表邪,牡蠣、乾薑,咸以軟其結,辛以散其滿。瓜簍根者苦以滋其渴,涼以散其熱。是湯也,亦三陽平解之法也。《傷寒論條辨.辨太陽病脈證中》
  • 柯琴:此湯全是柴胡加減法,心煩不嘔而渴,故去參、夏,加瓜簍根。胸脅滿微結,故去來加牡蠣。小便不利,而心下不悸,故不去黃芩不加茯苓,雖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參加桂。以乾薑易生薑,散胸脅之滿也。初服煩即微者,黃芩、瓜簍之效。繼服汗出周身而愈者,薑、桂之功也。《傷寒來蘇集.傷寒論註.少陽脈證》
  • 唐容川:......故用柴胡透達膜腠,用桂、薑以散撤寒水;又瓜簍、黃芩以清內鬱之火。夫散寒必先其次,本證心煩,已是火鬱於內,初服桂薑,反助其火,故仍見微煩,復服則桂、薑之性已得升達,而火外發矣,是以汗出而愈。《傷寒論淺註補正.太陽篇》
  • 《醫宗金鑒》:少陽表裡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劑而主之,即小柴胡湯之變法也。去人參者,因其正氣不虛。減半夏者,以其不嘔,恐助燥也。加瓜簍根,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陽之表。加牡蠣,以軟少陽之結。乾薑佐桂枝,以散往來之寒。黃芩佐柴胡,以除往來之熱,且可制乾薑,不益心煩也。諸藥寒溫不一,必須甘草以和之。初服微煩,藥力不及,復服汗出即愈者,可此證非汗出不解也。《醫宗金鑒.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註.少陽全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