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2%
肝經 12%
大腸經 12%
胃經 12%
肺經 11%
心經 10%
小腸經 9%
三焦經 9%
腎經 5%
心包經 4%
膀胱經 3%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3

主治功效

大陷胸丸

組成:

杏仁、大黃、芒硝、葶藶子

整體功效:

瀉熱開結,化飲通便

主治:

腸梗阻,流行性出血症急性胰腺炎,膽感染,潰瘍性穿孔,胸膜炎...等等

大陷胸丸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杏仁、大黃、芒硝、葶藶子組成。它具有瀉熱開結、化飲通便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腸梗阻、流行性出血症、急性胰腺炎、膽感染、潰瘍性穿孔、胸膜炎等疾病

方解:

杏仁具有宣肺、止咳、平喘的功效;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的功效;芒硝具有瀉熱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葶藶子具有利水消腫、化痰散結的功效。大陷胸丸由這四味中藥組成,具有瀉熱開結、化飲通便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腸梗阻、流行性出血症、急性胰腺炎、膽感染、潰瘍性穿孔、胸膜炎等疾病。

注意事項:

大陷胸丸具有瀉熱開結、化飲通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
  2. 中醫學大辭典》
  3. 中藥學

傳統服藥法

搗、篩前兩藥,將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作小丸;另用甘遂末一錢匕(1克),白蜜二合(2~3匙),水二升(2碗),煮取一升(1碗),乘溫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

方劑組成解釋

大陷胸丸用大黃、葶藶子研末;杏仁、芒硝合研如脂,然後合和二者為丸,如彈丸大,取一丸,與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加水二升,煮取一升,趁溫連藥 渣服下。方中甘遂峻逐水飲,破其結滯,為主藥。大黃、芒硝泄熱破結,以蕩實瀉熱,使瀉下作用更為全面,但用量不大,為峻藥輕用之法。葶藶、杏仁瀉肺利氣,使肺氣開 豁,水之上源通暢,其凝結於高位之邪隨之瀉下,蕩滌尤余。加白蜜可減緩甘遂峻猛之性,使攻下不致過猛,而緩緩發揮作用,達到峻藥緩攻,以攻為和之目的。

相關疾病

胸骨疼痛
前胸上部位疼痛
胰臟炎
心內膜炎
膽囊炎
胃及十二指腸炎
腦炎
心包炎
慢性腎衰竭
病毒性腦膜炎
二尖瓣狹窄
三尖瓣疾病
高血壓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陷胸丸, 出處:《傷寒論》。 組成:大黃半斤,葶藶子半升(熬),芒消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主治:瀉熱破結,下氣逐飲。逐水破結,峻藥緩攻。主治:熱實結胸,胸中硬滿而痛,頸項強直,自汗出,大便不通,脈沉實。太陽病,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時氣結胸,熱實在內,其脈沉堅,心下痛滿,按之如石。太陽經病,項背強,如柔痙狀,自汗直視,脈寸沉、關浮、尺弱。陽明熱喘,及水腫初起形實者。胸脅積水,痞滿疼痛,大便燥結,小便短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練中丸

相似度 75%

急黃丸

相似度 66%

洗痔黃消湯

相似度 66%

朴消大黃煎

相似度 66%

梅藥

相似度 66%

神仙方

相似度 66%

琥珀膏貼積丸

相似度 66%

黃消湯

相似度 66%

大朴散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