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脾甘露飲

QING PI GAN L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心經 16%
肺經 16%
肝經 12%
脾經 12%
大腸經 6%
膽經 6%
膀胱經 6%
三焦經 2%
小腸經 2%
腎經 2%
胃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清脾甘露飲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清脾甘露飲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疾病,白朮可補益脾氣,增強運化水濕的能力,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
  2. 燥濕止瀉: 白朮亦能燥濕止瀉,對於脾虛濕盛所導致的泄瀉,白朮可祛除濕氣,固澀止瀉,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清脾甘露飲中常配合其他燥濕利水藥物,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解決脾胃濕困的問題。

清脾甘露飲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化痰止咳的作用。清脾甘露飲主要針對脾虛濕困,痰濕內阻所致的咳嗽、胸悶、食慾不振等症狀,赤茯苓能健脾利濕,化解痰濕,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
  2. 利水滲濕,消腫止痛: 赤茯苓還具有利水滲濕、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痰濕對人體的影響,進一步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

因此,清脾甘露飲中加入赤茯苓,可以發揮其健脾利濕、化痰止咳、利水滲濕的功效,幫助治療脾虛濕困、痰濕內阻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清脾甘露飲中包含梔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肝、胃、膀胱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解肝膽火熱。其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症狀。

在清脾甘露飲中,梔子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健脾利濕、養陰生津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濕熱,口渴煩躁,小便短赤等病症。

清脾甘露飲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茵陳蒿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的功效。清脾甘露飲主治脾胃濕熱,症狀如口苦、舌苔黃膩、腹脹、消化不良等。茵陳蒿能清熱利濕,緩解濕熱蘊結於脾胃所致的諸症,幫助脾胃運化。

其二,茵陳蒿善於疏肝利膽,對於濕熱阻滯肝膽所致的脅痛、黃疸等也有療效。清脾甘露飲中加入茵陳蒿,既能清熱利濕,又能疏肝利膽,更能全面調理脾胃與肝膽的功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清脾甘露飲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一、 滋陰潤燥: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胃經,擅長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可改善脾胃陰虛所致的口乾舌燥、脘腹灼熱等症狀,與方劑清熱生津、養陰潤燥的功效相呼應。

二、 降火清熱: 麥門冬亦具有降火清熱之效,能清心火、除煩躁,有助於緩解脾胃濕熱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與方劑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的功效相輔相成。

清脾甘露飲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方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清解脾胃濕熱,並改善因熱邪灼傷津液而導致的口渴、煩躁、小便赤澀等症狀。

二、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養陰血,潤燥生津,對於脾胃濕熱導致的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同時,生地黃還能緩解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清脾甘露飲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方中因脾胃濕熱,導致口渴、口黏、舌苔厚膩等症狀,黃芩可以清熱燥濕,改善脾胃功能,減輕濕熱對人體的影響。
  2. 解毒利濕:黃芩還具有解毒利濕的作用,可以消除濕熱之毒,促進體內濕氣排出,從而達到清熱利濕的目的。方中加入黃芩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

清脾甘露飲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助脾運化: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消導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枳殼可助脾胃運化,促進消化吸收。
  2. 清熱解毒,降逆止嘔:枳殼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蘊積、脾胃失和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同時,枳殼可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引起的呃逆、嘔吐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

總之,清脾甘露飲中添加枳殼,旨在通過其理氣消積、清熱解毒之效,達到健脾和胃、消食導滯、止嘔降逆之目的。

清脾甘露飲中加入蒼朮,主要源於其 燥濕健脾 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祛風止痛之功。方中以其燥濕健脾,化解脾胃濕濁,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達到清熱利濕、健脾和胃之目的。同時,蒼朮亦可配合其他藥材,如茯苓、白朮等,共同發揮健脾利濕之功效。

清脾甘露飲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澤瀉性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清脾甘露飲主治脾虛濕阻,症狀包括口渴、小便不利、舌苔白膩等。澤瀉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脾胃濕氣,改善小便不利,達到清熱利濕之功效。
  2. 健脾利水:澤瀉兼具健脾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配合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共同起到健脾利水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脾虛濕阻的病理狀態,達到清脾化濕的目的。

清脾甘露飲中加入連翹,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連翹味苦性寒,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特別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脾胃不和、脘腹脹滿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化濕之效。
  2. 疏散風熱: 連翹亦可疏散風熱,對於伴隨風熱症狀的脾胃濕熱患者,可起到解表散熱的作用,進一步改善症狀。

總之,連翹的加入,不僅能清熱解毒,還可疏散風熱,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脾化濕、理氣和胃的效果。

清脾甘露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能緩解方中其他藥材的燥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健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乏力、食慾不振等,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的功效,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失調的狀態。

清脾甘露飲中加入玄明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玄明粉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適用於脾胃濕熱,症見口苦口粘、舌苔黃膩、腹脹便溏等。
  2. 潤腸通便:玄明粉性滑,能潤腸通便,適用於大便祕結,症見排便困難、腹痛腹脹等。

因此,清脾甘露飲中加入玄明粉,能有效清熱燥濕,潤腸通便,有助於改善脾胃濕熱所致的症狀。

主治功效


「清脾甘露飲」的中藥方劑組成介紹(每一段約100字)

  1.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2.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3.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4.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5. 連翹: 中藥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在臨牀上,連翹主要用於治療熱入肺胃、熱盛化火、火熱上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入營血、熱入心包、高熱神昏、熱淋澀痛、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瘰癧、痰核、甲狀腺腫大、膿瘡、乳癰、水腫、尿少、浮腫、嘔吐、反胃等疾病。此外,連翹還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熱等作用,在臨牀上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

  6. 麥門冬: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7.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8. 茵陳蒿: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它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治療水濕、水腫等相關症狀。常被用作平肝息風的輔助藥物,用於治療肝氣不舒、風邪內擾所導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等症。

  9. 澤瀉: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澤瀉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澤瀉含多種有效成分,如澤瀉苷、澤瀉素等,能促進骨骼和肌肉組織細胞分裂和生長,提高骨骼和肌肉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起到強筋骨的作用。澤瀉亦可止嘔,具平肝瀉火、疏通腸胃之效,可緩解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調節神經系統,減輕胃部不適、噁心感。

  10. 枳殼: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11. 梔子: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實熱積滯,治上焦心肺痰熱。此外,梔子還可以清肺熱利咽、宣散肺熱、清咽利喉,用之可解熱毒、止燥癢、清咽利喉。它具有清熱涼血、潤燥滑腸之效,可治療大便不通、血熱便祕等症,通便而不傷正氣。梔子還具有利水消腫、解毒生肌、止渴明目之效,可促進排尿,減少體內水分滯留,從而消除水腫。

  12. 玄明粉: 玄明粉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通便、利水消腫、潤燥、軟堅、利尿通便等功效。它可以清心降火、祛胃熱、消痰涎、平息驚悸,治療痃癖氣脹滿、五勞七防、骨蒸傳屍、頭痛煩熱等症。還能清熱解毒、瀉實熱積滯,治上焦心肺痰熱。此外,玄明粉還可以清肺熱利咽、宣散肺熱、清咽利喉,用之可解熱毒、止燥癢、清咽利喉。它具有清熱涼血、潤燥滑腸之效,可治療大便不通、血熱便祕等症,通便而不傷正氣。玄明粉還具有利水消腫、解毒生肌、止渴明目之效,可促進排尿,減少體內水分滯留,從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同名稱方劑


清脾甘露飲, 出處:《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白朮、赤茯苓、山梔、茵陳、麥門冬、生地、黃芩、枳殼、蒼朮、澤瀉、連翹、甘草、玄明粉各等分。 主治:脾經濕熱鬱遏,乃生天泡,下體多而疼痛者。

清脾甘露飲, 出處:《瘍科捷徑》卷中。 組成:生地黃、牡丹皮、茯苓、滑石、甘草、白朮、山梔、茵陳、苡仁、黃柏、萆薢、淡竹葉。 主治:坐闆瘡。暑濕熱毒,凝於肉裏,在臀腿外生瘡,形如黍豆,痛癢連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