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毒利黃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黃連能起到很好的清熱解毒作用,幫助消除病邪。
- 瀉火除煩: 黃連能清心火,瀉胃火,對於因熱毒上攻所致的心煩、口渴、舌苔黃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促進病患康復。
消毒利黃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方中以梔子清泄心、肺、胃之熱,並涼血解毒,可有效地解除因熱毒壅盛所致的黃疸、發熱、煩躁、口渴等症狀。
此外,梔子還能利尿通淋,有助於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進一步促進黃疸的消退。因此,梔子在消毒利黃湯中起著重要的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黃疸的目的。
消毒利黃湯中包含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淡竹葉味甘淡,性寒,入肺、胃經。其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並改善黃疸、尿黃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茵陳蒿、梔子等共同發揮利黃作用。
- 涼血止血,解暑降溫:淡竹葉還具有一定的涼血止血功效,能抑制熱毒上炎引起的出血,並有助於緩解暑熱症狀。在消毒利黃湯中,它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作用,能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目的。
消毒利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苦寒之弊:消毒利黃湯以清熱利濕為主,方中多用寒涼藥材,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緩解寒涼藥材的苦寒之弊,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平和。
- 補氣益脾,增強療效:甘草能補氣益脾,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有利於清除濕熱,加速病邪排出,提高藥物療效。此外,甘草還能調和氣血,緩解因濕熱侵襲引起的倦怠乏力等症狀。
消毒利黃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其性寒,能清熱瀉火,適用於熱毒蘊結所致的黃疸、瘡瘍、目赤腫痛等症。連翹還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在消毒利黃湯中加入連翹,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黃疸、發熱、疼痛等症狀,促進病情恢復。
消毒利黃湯中包含茵陳蒿,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特性:
- 清熱利濕,退黃疸:茵陳蒿味苦辛,性寒,入肝膽經,善於清熱利濕,尤其對於濕熱蘊結、黃疸病症,有顯著療效。其能利濕解毒,促進膽汁分泌,加速膽紅素代謝,改善黃疸症狀。
- 解毒抗菌,消炎止痛:茵陳蒿具備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腸道細菌生長,並能減輕肝臟炎症,改善肝功能,有助於消除因濕熱導致的肝膽濕熱症狀。
消毒利黃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利濕健脾: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黃疸病症常因濕熱阻滯脾胃,導致運化失調,水濕內停。赤茯苓利水滲濕,可將脾胃中的濕熱之邪排出體外,同時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達到利水消腫,改善黃疸的作用。
二、清熱解毒: 赤茯苓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緩解黃疸引起的發熱、口苦、煩躁等症狀。
消毒利黃湯中包含麥芽,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健脾消積:麥芽味甘性涼,具有健脾消食、消積化滯的作用。黃疸病患者常伴隨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麥芽可幫助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減輕黃疸症狀。
- 利濕退黃:麥芽還具有利濕退黃的功效。黃疸病的病因之一是濕熱阻滯,導致膽汁代謝異常,而麥芽能利濕化熱,促進膽汁排出,緩解黃疸症狀。
因此,消毒利黃湯中加入麥芽,能夠起到健脾消積、利濕退黃的雙重功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治療黃疸病。
消毒利黃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黃疸病症常伴有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氣機逆亂、噁心嘔吐等。枳殼能疏理肝氣,使氣機順暢,並能降逆止嘔,緩解黃疸患者的相關症狀。
- 行氣利濕,通泄下焦: 枳殼能行氣利濕,有助於促進濕熱之邪的排泄。黃疸病症多因濕熱阻滯肝膽所致,枳殼能疏肝理氣,使濕熱之邪得以宣洩,並能通泄下焦,促進濕熱的排泄,達到利黃的效果。
主治功效
消毒利黃湯
方劑組成: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等症。
梔子: 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淡竹葉: 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連翹: 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功效。
茵陳蒿: 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
赤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清熱解毒、祛風化痰、醒酒等功效。
麥芽: 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枳殼: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主治功效:
- 新生兒黃疸: 嬰兒出生約10天後,臉部和身體會變黃,哭鬧不安,肚子脹氣,不想吃奶,或者發燒,舌頭紅且口乾,手指的指甲呈青紫色。
方劑介紹: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淡竹葉: 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
黃連: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連翹: 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在臨牀上,連翹主要用於治療熱入肺胃、熱盛化火、火熱上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入營血、熱入心包、高熱神昏、熱淋澀痛、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瘰癧、痰核、甲狀腺腫大、膿瘡、乳癰、水腫、尿少、浮腫、嘔吐、反胃等疾病。
麥芽: 性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茵陳蒿: 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消毒利黃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新生兒黃疸。方劑組成包括甘草、淡竹葉、黃連、連翹、麥芽、茵陳蒿、枳殼等中藥,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食化積等作用。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1.5克,生山梔4.5克,淡竹葉6克,生甘草2.4克,連翹殼4.5克,西茵陳6克,赤茯苓6克,細木通2.4克,炒麥芽4.5克,生枳殼2.4克。
大便乾燥,加生大黃2.4克;大便溏瀉,去生山梔,加生白朮3克;吐乳,去生甘草,加藿香梗3克;發熱不退,加京赤芍3克;夜啼不安,加淨蟬衣2.4克,燈心1.2克;抽風,加嫩鈎藤、僵蠶各6克。
清胎毒,利黃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清熱利濕、解毒退黃的功效,適用於新生兒黃疸。
- 本方中黃連、梔子、淡竹葉有較強的苦寒之性,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中連翹、甘草、枳殼有較強的升降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毒利黃湯, 出處:《中醫臨證撮要》。 組成:川黃連1.5g,生山梔4.5g,淡竹葉6g,生甘草2.4g,連翹殼4.5g,西茵陳6g,赤茯苓6g,細木通2.4g,炒麥芽4.5g,生枳殼2.4g。 主治:清胎毒,利黃疸。主治:新生兒黃疸。嬰兒出生10日左右,面目身黃,啼哭不安,腹脹,不思吮乳,或發熱,舌紅口乾,指紋青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