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飲

QING LIA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肺經 18%
肝經 14%
胃經 14%
膽經 11%
脾經 7%
大腸經 7%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涼飲」,主治功效為:怕冷,但脈搏又大又快,同時伴有眼睛疼痛口渴,心煩便祕等熱症。

1.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

2. 薄荷:

  • 性味:辛、涼
  • 歸經:肺、肝經
  • 功效: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

3. 黃連:

  • 性味:苦、寒
  • 歸經:胃、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嘔、斂瘡、止瀉等。

4. 黃芩:

  • 性味:苦、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

5. 連翹:

  • 性味:苦、微寒
  • 歸經:肺、胃經
  • 功效: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

6. 梔子:

  • 性味:苦、寒
  • 歸經:脾、胃、大腸經
  • 功效: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總結: 中藥方劑「清涼飲」,主要成分為黃連、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止嘔、斂瘡、止瀉等多種功效。適用於治療熱入肺胃、熱盛化火、火熱上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入營血、熱入心包、高熱神昏、熱淋澀痛、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瘰癧、痰核、甲狀腺腫大、膿瘡、乳癰、水腫、尿少、浮腫、嘔吐、反胃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黃連、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
夏月外穿棉衣,脈洪數,小便短赤,大便秘結,加大黃、芒消。
上加燈心,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黃連、黃芩、梔子均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黃液上衝嘴唇乾裂目生星翳汗疹大便秘結糖尿病排尿困難大腸激擾綜合症怕冷身體容易出汗小便顏色偏黃口乾口渴心情煩燥頭重心胸煩熱嘴唇紅腫

相同名稱方劑


清涼飲, 出處:《簡明醫彀》卷二。 組成:黃連、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 主治:惡寒而脈洪數,兼目痛口渴,心煩便秘屬熱者。

清涼飲, 出處:《幼科釋謎》卷六。 組成:柴胡、知母、生地、赤苓、防風梢、甘草梢、當歸、黃柏、龍膽草。 主治:熱盛小便赤澀,或膀胱熱結。

清涼飲,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八。 組成:地骨皮3錢,人參3錢,茯苓3錢,黃芩半兩,乾葛半兩,石膏半兩,知母3錢,甘草3錢。 主治:嬰孩傷寒。

清涼飲,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三。 組成:大熟地4錢,黃芩4錢,梔子3錢,滑石3錢,廣陳皮2錢,黃柏3錢,木通3錢,茯苓3錢,甘草1錢。 主治:傷寒2-3日,汗出,外感已除,內稍積熱者。

清涼飲, 出處:《羊毛瘟證論》卷下。 組成:石膏1兩,澤蘭葉2錢,蟬蛻殼12枚,白僵蠶3錢,黃耆1錢,黃芩2錢,山梔子2錢,丹皮2錢,大生地黃5錢,當歸1錢,甘草1錢,銀花3錢,秋石3分,黃酒5錢,黃蜜5錢。 主治:羊毛溫邪。壯熱煩躁,頭重口渴,唇腫舌燥,腮腫失血。

清涼飲,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一。 組成:羌活1錢,柴胡1錢,黃耆1錢,甘草(冬用梢)1錢,酒芩1錢,酒知1錢,炙草1錢,生地5分,防風(梢)5分,防己5分,桃仁5個,杏仁5個,當歸6分,紅花少許,升麻(梢)1錢5分,黃柏1錢5分,膽草1錢5分,石膏1錢5分。 主治:消渴。能食而瘦,口乾,自汗,便結,溺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