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連、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
夏月外穿棉衣,脈洪數,小便短赤,大便秘結,加大黃、芒消。
上加燈心,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中,黃連、黃芩、梔子均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甘草具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涼飲, 出處:《簡明醫彀》卷二。 組成:黃連、黃芩、梔子、連翹、薄荷、甘草。 主治:惡寒而脈洪數,兼目痛口渴,心煩便秘屬熱者。
清涼飲, 出處:《幼科釋謎》卷六。 組成:柴胡、知母、生地、赤苓、防風梢、甘草梢、當歸、黃柏、龍膽草。 主治:熱盛小便赤澀,或膀胱熱結。
清涼飲,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八。 組成:地骨皮3錢,人參3錢,茯苓3錢,黃芩半兩,乾葛半兩,石膏半兩,知母3錢,甘草3錢。 主治:嬰孩傷寒。
清涼飲,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三。 組成:大熟地4錢,黃芩4錢,梔子3錢,滑石3錢,廣陳皮2錢,黃柏3錢,木通3錢,茯苓3錢,甘草1錢。 主治:傷寒2-3日,汗出,外感已除,內稍積熱者。
清涼飲, 出處:《羊毛瘟證論》卷下。 組成:石膏1兩,澤蘭葉2錢,蟬蛻殼12枚,白僵蠶3錢,黃耆1錢,黃芩2錢,山梔子2錢,丹皮2錢,大生地黃5錢,當歸1錢,甘草1錢,銀花3錢,秋石3分,黃酒5錢,黃蜜5錢。 主治:羊毛溫邪。壯熱煩躁,頭重口渴,唇腫舌燥,腮腫失血。
清涼飲,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一。 組成:羌活1錢,柴胡1錢,黃耆1錢,甘草(冬用梢)1錢,酒芩1錢,酒知1錢,炙草1錢,生地5分,防風(梢)5分,防己5分,桃仁5個,杏仁5個,當歸6分,紅花少許,升麻(梢)1錢5分,黃柏1錢5分,膽草1錢5分,石膏1錢5分。 主治:消渴。能食而瘦,口乾,自汗,便結,溺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