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涼膈散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於溫熱病邪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效果顯著。犀角涼膈散主治溫熱病邪引起的發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神昏譫語等症狀,連翹的加入,可以協同犀角、黃芩等藥物,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涼膈散結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
犀角涼膈散中加入薄荷,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疏風散熱:薄荷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之效,可清解暑熱,並可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口渴、咽痛、頭痛等症狀。犀角涼膈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心煩口渴、神昏譫語等症,薄荷的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犀角清熱解毒,增強藥效。
- 芳香開竅,醒神止痛:薄荷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幫助患者緩解神昏、譫語等症狀。此外,薄荷也可緩解頭痛、咽痛等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綜上所述,薄荷在犀角涼膈散中可發揮清熱解毒、疏風散熱、芳香開竅、醒神止痛等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犀角涼膈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能清熱瀉火,特別適用於熱毒壅盛、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犀角涼膈散主治熱毒壅盛、心煩口渴、咽喉腫痛、大便祕結等症,而黃芩的清熱解毒功效,正好可以與犀角、黃連等藥物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消腫,達到治療目的。
犀角涼膈散中包含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梔子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能有效地降低體溫,緩解發熱、煩躁、口渴等症狀。
- 涼血止血:梔子性寒,入血分,可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滯,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
綜上所述,梔子在犀角涼膈散中,主要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熱病、血熱妄行的目的。
犀角涼膈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犀角性寒,甘草性甘平,可以緩解犀角的寒性,避免藥性過寒傷脾胃,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脾、緩急止痛、解毒生津之功效,可以與犀角的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相輔相成,增強整體療效。
犀角涼膈散中加入芒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芒硝味苦寒,入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通腑泄熱之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與犀角、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共同奏效。
- 涼膈解毒:芒硝性質寒涼,可以清解腸胃中的熱毒,並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毒素,對於因熱毒積滯於腸胃所致的腹脹、腹痛、痢疾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起到涼膈解毒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角涼膈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疹子已出而內熱便秘」,屬中醫溫病或痘疹範疇。疹子外發後,體內熱毒未清,表現為內熱熾盛(如煩躁、口渴)、熱結便秘。此階段需清解內熱、通導積滯,同時兼顧透疹防邪內陷。方中以犀角汁為君,取其涼血解毒、清心定驚之效,配合通腑瀉熱之品,使熱毒從二便分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犀角汁(君藥)
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善清血分實熱,解毒定驚。針對疹後熱毒深伏血分或上擾心神(如高熱神昏),犀角能直折火勢,防止熱極生風。連翹、黑山梔(臣藥)
-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為「瘡家聖藥」,助犀角透解熱毒。
- 黑山梔:瀉三焦火邪,利尿通淋,導熱下行,兼涼血止血,防熱傷血絡。
薄荷、黃芩(佐藥)
- 薄荷:辛涼透表,輕清宣散,助疹毒外透,防餘熱鬱閉。
- 黃芩:清上焦肺熱,瀉火解毒,與山梔協同清瀉三焦。
樸消、甘草(使藥)
- 樸消(芒硝):咸寒軟堅,瀉熱通便,攻逐腸腑積熱,治「內熱便秘」之標。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硝、芩苦寒峻烈之性,護胃氣。
方劑配伍思路
全方以「清上瀉下」為核心:
- 清上:犀角、連翹、黃芩、薄荷清解心肺上焦熱毒,兼透表邪。
- 瀉下:山梔利尿、樸消通腑,使熱從二便出,體現「給邪出路」原則。
- 涼血透疹:犀角涼血防動血,薄荷輕宣助透疹,避免涼遏邪氣。
此方實為「涼膈散」(梔子、薄荷、黃芩、連翹、芒硝、甘草)加犀角的變方,強化血分熱毒之清解,適用於疹後熱毒較重且兼腑實者,體現温病學派「氣血兩清」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連翹、薄荷、黃芩、黑山梔、甘草、樸消。
加犀角汁七茶匙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涼膈散, 出處:《疹科正傳》。 組成:連翹、薄荷、黃芩、黑山梔、甘草、朴消。 主治:疹子已出而內熱便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