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奇效良方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24%
胃經 19%
心經 17%
膀胱經 4%
腎經 4%
肝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人參飲子

組成

人參、桔梗、半夏、五味子、赤茯苓、白朮、枳殼、甘草

整體功效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

痰嗽寒熱壅嗽時行病,寒熱上壅,咳嗽痰涎。寒暑之交,氣盛人衣厚作壅,忽痰盛微熱,此藥最宜。

本方由人參、桔梗、半夏、五味子、赤茯苓、白朮、枳殼、甘草組成,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痰嗽,寒熱壅嗽。時行病,寒熱上壅,咳嗽痰涎。寒暑之交,氣盛人衣厚作壅,忽痰盛微熱,此藥最宜。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

本草綱目

傳統服藥法

人參半兩(去蘆頭),生薑半兩(炒,切),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以水1大盞,煎取8分,去滓,不拘時候,分3次暖服。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為補氣要藥,具有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止咳。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五味子收斂固表,斂肺止咳。赤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枳殼理氣化痰,行氣止咳。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
肺結核
疥癬
胰臟炎
百日咳
低血壓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支氣管炎
肺氣腫
慢性腎衰竭
細菌性食物中毒
猩紅熱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營養不良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九。 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生乾地黃1兩,犀角(末)半兩,黃芩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甘草(炙)1分。 主治:小兒時氣病。

人參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黃耆1兩,五味子1兩,人參半兩,白朮半兩,當歸半兩,白芍藥半兩,茯苓半兩,白芷半兩。 主治:虛勞潮熱。

人參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一引《海上名方》。 組成:粟殼2兩(去頂蒂,蜜炙),人參(去蘆頭)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1兩,甘草(炙)1兩。 主治:勞嗽喘急。

人參飲子,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麥門冬2分,人參(去蘆)3分,當歸身3分,黃耆1錢,白芍藥1錢,甘草1錢,五味子5個。 主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暑月衄血。

人參飲子,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 人參飲子(《産寶諸方》。)出處:《産寶諸方》。組成:大腹連皮(銼碎)半兩,人參半兩,甘草半兩(炙),陳橘皮兩個(和瓤)。主治:安胎寬氣,止腹痛。 。 主治:安胎寬氣,止腹痛。

人參飲子, 出處:《百一》卷五。 組成:人參(去蘆)1兩,桔梗1兩,半夏(湯洗7次)1兩,五味子1兩,赤茯苓1兩,白朮1兩,枳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痰嗽,寒熱壅嗽。時行病,寒熱上壅,咳嗽痰涎。寒暑之交,氣盛人衣厚作壅,忽痰盛微熱,此藥最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保命人參散

相似度 73%

抑上補下方

相似度 66%

托裏清中湯

相似度 66%

前胡枳殼湯

相似度 66%

金露散

相似度 66%

團參散

相似度 66%

天麻定喘飲

相似度 62%

安斑散

相似度 62%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