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飲子以人參為君藥,其原因如下:
-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人參飲子多用於氣虛乏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氣虛症狀,而人參的補氣作用能改善這些症狀,為方劑之主。
- 扶正祛邪: 人參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有助於抵抗外邪侵襲。人參飲子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扶正祛邪的作用,如配合黃芪補氣固表,配合麥冬滋陰生津,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人參飲子中加入桔梗,主要是為了宣肺利咽,祛痰止咳。
桔梗性味辛溫,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的作用。其宣肺之性,可開達肺氣,使痰液易於排出;利咽之效,能消除咽喉腫痛;祛痰之功,則能化解痰液,使之易於咳出。
因此,人參飲子中加入桔梗,可有效 緩解肺氣不宣、痰濁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進而達到治病目的。
人參飲子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能燥濕化痰,針對脾胃濕濁,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脘痞、嘔吐等症狀,可與人參相輔相成,起到健脾祛濕,化痰止嘔的作用。
- 降逆止嘔: 半夏入脾、胃經,具降逆止嘔功效,可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噁心嘔吐,配合人參補氣健脾,有助於整體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人參飲子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固脫: 人參飲子以補氣益血爲主,但若脾氣虛弱,易導致氣血下陷,出現滑脫之症。五味子味酸性收斂,能固攝精氣,防止氣血下陷,增強人參補氣效果。
- 滋陰斂汗: 五味子入肺經,具有斂汗止瀉之效。人參補氣後,若氣虛津傷,容易出現盜汗、自汗等症狀。五味子可滋陰斂汗,配合人參補氣,使氣血充盈,改善汗出不止之症。
人參飲子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健脾燥濕: 人參飲子以補氣為主,但脾虛濕盛亦可影響氣機運化。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健脾燥濕之效,可助人參健脾益氣,化解脾濕,使氣血運行更暢通。
二、 和中益氣: 赤茯苓能和胃降逆,緩解脾胃不和,亦可助人參益氣生津,使脾胃功能增強,更有利於氣血生化,促進整體氣血恢復。
人參飲子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參補虛: 人參為補氣之要藥,但單用人參易傷津耗氣。白朮性溫燥,善於健脾燥濕,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人參補益之氣更好地吸收利用,避免單用人參補而不固之弊端。
- 燥濕健脾,扶正祛邪: 人參飲子多用於脾氣虛弱、氣陰兩虧之症。白朮具有燥濕健脾之效,能祛除脾胃濕邪,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更好地吸收營養,增強抵抗力,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人參飲子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人參性溫補,偏於益氣養陰,而枳殼性苦寒,具有行氣消積之效。二者配伍,可互相調和,避免單獨使用人參過於溫燥,或單獨使用枳殼過寒傷正。
- 增強療效: 人參飲子主要用於氣虛津傷、面色蒼白、倦怠乏力等症。枳殼加入後,能促進脾胃氣機運行,有助於人參補益氣血,改善消化吸收,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而言之,枳殼在人參飲子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物功效更加全面,更適合患者的病情。
人參飲子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人參性溫,甘草性甘平,兩者搭配能互相調和,避免人參溫性過燥,對脾胃造成負擔,同時又能增強人參的補氣功效,使藥性更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 增強補氣效果:甘草味甘,能補中益氣,與人參的補氣作用相輔相成,使補氣效果更顯著。同時,甘草還可以解毒,減輕人參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提高藥效安全性。
總而言之,甘草在人參飲子中起着調和藥性、增強補氣效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人參飲子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包括甘草、白朮、半夏、桔梗、人參、五味子、赤茯苓和枳殼。每種藥材都有其獨特的藥效,合在一起可以協同治療痰液滯留於喉嚨,導致乾咳的症狀,針對寒熱交替誘發的咳嗽痰多、胸悶不暢的病症,也有很好的效果。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辛,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人參:性微溫味甘,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赤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益心氣等功效。
枳殼:性微寒味苦,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人參飲子具有祛痰止咳、清熱解毒、益氣健脾的功效,適用於痰熱內阻型咳嗽、咳喘、胸悶、氣促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半兩(去蘆頭),生薑半兩(炒,切),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以水1大盞,煎取8分,去滓,不拘時候,分3次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九。 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生乾地黃1兩,犀角(末)半兩,黃芩半兩,柴胡(去苗)半兩,甘草(炙)1分。 主治:小兒時氣病。
人參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引《楊氏家藏方》。 組成:黃耆1兩,五味子1兩,人參半兩,白朮半兩,當歸半兩,白芍藥半兩,茯苓半兩,白芷半兩。 主治:虛勞潮熱。
人參飲子,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一引《海上名方》。 組成:粟殼2兩(去頂蒂,蜜炙),人參(去蘆頭)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1兩,甘草(炙)1兩。 主治:勞嗽喘急。
人參飲子, 出處:《蘭室秘藏》卷中。 組成:麥門冬2分,人參(去蘆)3分,當歸身3分,黃耆1錢,白芍藥1錢,甘草1錢,五味子5個。 主治:脾胃虛弱,氣促氣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暑月衄血。
人參飲子,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 人參飲子(《産寶諸方》。)出處:《産寶諸方》。組成:大腹連皮(銼碎)半兩,人參半兩,甘草半兩(炙),陳橘皮兩個(和瓤)。主治:安胎寬氣,止腹痛。 。 主治:安胎寬氣,止腹痛。
人參飲子, 出處:《百一》卷五。 組成:人參(去蘆)1兩,桔梗1兩,半夏(湯洗7次)1兩,五味子1兩,赤茯苓1兩,白朮1兩,枳殼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痰嗽,寒熱壅嗽。時行病,寒熱上壅,咳嗽痰涎。寒暑之交,氣盛人衣厚作壅,忽痰盛微熱,此藥最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