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胡枳殼湯
QIAN HU ZHI K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前胡枳殼湯中包含前胡,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對於風寒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前胡能有效疏散風寒,宣通肺氣,化解痰液,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 配合枳殼,理氣降逆:枳殼性微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理氣降逆、消食化積的功效。配合前胡,不僅能疏散風寒,更能理氣降逆,使肺氣通暢,痰液易於排出,提高治療效果。
前胡枳殼湯中,加入人參,是基於其補氣健脾的功效,用以扶正,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
前胡枳殼湯主治外感風寒、痰飲內阻等證,方中前胡、枳殼等藥物具有解表散寒、化痰利氣之效,但單純解表散寒可能會耗傷正氣。人參則能補益脾肺之氣,防止正氣虛損,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避免寒邪入裡,更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前胡枳殼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化溼: 前胡枳殼湯以疏肝理氣、健脾化溼爲主,赤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健脾滲溼,利水消腫,可協助前胡、枳殼等藥材,共同發揮化解溼邪、調理脾胃的作用。
- 佐助化痰: 赤茯苓具有一定的化痰止咳作用,可與前胡、枳殼等藥材協同作用,加強化痰止咳的效果,緩解因溼邪阻滯而導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
前胡枳殼湯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經。其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嘔吐等症狀。
- 配合前胡、桔梗等藥物: 前胡枳殼湯中常配伍前胡、桔梗等藥物,共同發揮止咳化痰、宣肺降逆的作用。枳殼與前胡、桔梗相配,可以加強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效果,促進痰液排出,有效治療咳嗽、氣喘、嘔吐等症狀。
前胡枳殼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和胃降逆: 前胡枳殼湯主要用於治療胸膈滿悶、嘔吐呃逆等症,而半夏味辛、性溫,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可與前胡、枳殼相輔相成,共同起到和胃降逆,緩解胸膈滿悶,止嘔止呃的作用。
- 燥濕化痰: 半夏還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與前胡、枳殼協同作用,化解痰濁,改善因痰濕阻滯所致的胸膈滿悶、嘔吐呃逆等症狀。
前胡枳殼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氣: 前胡、枳殼以疏散風寒、理氣止痛為主,桔梗則善於宣肺利氣,開宣上焦,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宣散肺氣,使氣機通暢,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
- 引藥下行: 桔梗具有升提之性,可將藥力引導至肺部,並與前胡、枳殼等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肺系疾病的效果。
因此,桔梗的加入不僅能提升藥效,更能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前胡枳殼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前胡辛散,枳殼苦燥,皆屬偏寒偏燥之品。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既可減輕前胡的辛散之性,避免對脾胃的損傷,又能減弱枳殼的苦燥之性,防止燥傷津液。
-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可以輔助前胡和枳殼,更好地發揮宣肺止咳、理氣化痰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的目的。
在中藥方劑「前胡枳殼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是利用桑白皮清肺止咳、利水的功效。桑白皮能夠清肺止咳、利水,對於治療肺熱所致的咳嗽、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肺熱導致的相關症狀。
前胡枳殼湯中包含旋覆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咳化痰:旋覆花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降氣止咳、化痰散結之功效。前胡枳殼湯主治胸膈滿悶,咳喘痰多,旋覆花可與前胡、枳殼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止咳化痰、開胸散結的效果。
- 降逆止嘔:旋覆花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痰氣阻滯所致的嘔吐。前胡枳殼湯中,枳殼具有理氣消積之功,但可能會導致氣逆上衝,而旋覆花可起到降氣止嘔的作用,平衡藥性,防止副作用產生。
前胡枳殼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燥: 前胡枳殼湯以疏風散寒、理氣化痰為主,但其中枳殼性燥,易傷陰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除煩的功效,可緩解枳殼燥性,防止藥性過於偏燥。
- 協調藥性: 前胡枳殼湯多用於治療風寒犯肺,痰熱壅肺之證,而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之效能,可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燥熱之氣傷及肺陰,有利於痰液的化解和排出。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前胡枳殼湯」,主要成分是:前胡,人參,赤茯苓,枳殼,半夏,桔梗,甘草,桑白皮,旋覆花,麥門冬, 主治功效是:上焦熱結:上焦是指人體的胸腔和膈膜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脾胃等臟器。熱結是指這些臟器由於熱邪侵襲而導致的功能失調和病變。
頭痛昏眩:頭痛是中醫常見的症狀之一,是指頭部疼痛的病證。昏眩是指頭暈目眩,常伴有噁心、嘔吐、耳鳴等症狀。
胸膈煩悶:胸膈是指胸部和膈膜的部位。煩悶是指胸中憋悶不舒,呼吸不暢的病證。
涕唾稠粘:涕唾是指鼻涕和唾液。稠粘是指鼻涕和唾液粘稠、不易咳出或吐出的病證。
痰實惡心:痰實是指痰液過多、粘稠、不易咳出的病證。惡心是指噁心想吐的病證。
不欲飲食:不欲飲食是指沒有食慾,不想吃東西的病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前胡能清化熱痰,可用於治療痰熱壅盛的證狀,如:風熱頭痛、痰熱咳喘、嘔逆、胸膈滿悶等。前胡還能止咳化痰,用於治療咳嗽、咳痰等症狀。此外,前胡具有散風熱、降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燒、頭痛、氣喘等症狀。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它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桑白皮的散血功效尤適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症瘕痞瘕等症。
旋覆花性溫、辛,入肺、肝、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等功效。旋覆花富含黃酮類、類黃酮類等有效成分,可緩解痰喘,促使痰液排出,有效治療寒痰相關疾病。旋覆花亦可止咳化痰,平喘降氣,化解痰液,緩解胸悶、痞滿等症狀。此外,旋覆花以其止嘔功效馳名,可緩解感冒引起的嘔吐、暈眩,亦可緩解化療、放療引起的嘔吐等症狀。旋覆花還能降氣,可宣肺降氣,降胃氣,活血通絡,治療噫氣、嘔吐、胸脅痛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
傳統服藥法
前胡(去蘆頭)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半兩,桔梗(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桑根白皮(銼)半兩,旋覆花(微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3分。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生薑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前胡枳殼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前胡(去蘆頭)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枳殼(去瓤,麸炒)半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半兩,桔梗(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桑根白皮(銼)半兩,旋覆花(微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3分。 主治:上焦熱結,頭痛昏眩,胸膈煩悶,涕唾稠粘,痰實惡心,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