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甘草湯

JU GENG GAN C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0.9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2%
肺經 18%
肝經 9%
大腸經 9%
膀胱經 7%
心經 6%
小腸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桔梗甘草湯中包含桔梗,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功,可化解肺氣鬱結,改善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2. 排膿消腫:桔梗還具有排膿消腫之效,可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對於肺癰、喉痺等化膿性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桔梗在桔梗甘草湯中起到宣肺利咽、排膿消腫的作用,與甘草相配伍,可更好地發揮其藥效,治療相關疾病。

桔梗甘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桔梗性微寒,甘草性甘平,二者配伍,能調和藥性,避免桔梗寒涼之性傷脾胃。
  2. 緩解副作用: 桔梗有宣肺化痰、利咽止痛之效,但其辛散之性容易耗氣傷津。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桔梗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平和,更利於患者的康復。

總之,甘草在桔梗甘草湯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僅能調和藥性,還能緩解副作用,使藥效更佳。

在中藥方劑[桔梗甘草湯]中,半夏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半夏可以幫助改善咳嗽、噁心嘔吐等問題,對於治療消化不良、痰多咳嗽等也有一定效果。此外,半夏還能調節體內濕氣,有助於身體康復。

在中藥方劑[桔梗甘草湯]中,旋覆花的應用是因其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旋覆花可以幫助改善氣喘、咳嗽等問題,對於治療呼吸道疾病有一定效果。此外,旋覆花還能調節氣機,促進氣血流通。

在中藥方劑[桔梗甘草湯]中,大腹皮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利水消腫、行氣寬中的功效。大腹皮可以幫助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問題,對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等也有一定療效。此外,大腹皮還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身體康復。

在中藥方劑[桔梗甘草湯]中,枳殼的應用是因其具有理氣消積、行氣寬中的作用。枳殼可以幫助改善腸胃不適、腹脹等問題,對於治療消化不良有一定效果。此外,枳殼還能調節氣機,促進氣血運行。

在中藥方劑[桔梗甘草湯]中,赤茯苓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利水消腫、安神定志的功效。赤茯苓可以幫助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問題,對於治療失眠、心悸等也有一定療效。此外,赤茯苓還能調節神經系統,有助於身心康復。

在中藥方劑[桔梗甘草湯]中,白芍的應用是因其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作用。白芍可以幫助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問題,對於治療腸胃不適、腹痛等也有一定效果。此外,白芍還能調節神經系統,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

在中藥方劑[桔梗甘草湯]中,前胡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宣肺止咳、散風熱的功效。前胡可以幫助改善咳嗽、咽痛等問題,對於治療風熱感冒有一定效果。此外,前胡還能調節氣機,促進氣血流通。

主治功效


桔梗甘草湯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從多篇古代醫書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出桔梗甘草湯的主要功效與治療原理:

  • 《聖濟總錄》:明確指出桔梗甘草湯用於治療「傷寒咳嗽,胸膈塞悶,心神煩躁」。
  • 《經方實驗錄》:曹穎甫認為「除痰之藥以有鹼性者為長」,並強調桔梗的鹼性成分是其有效祛痰的關鍵。他還提到「咯痰不出者,用桔梗甘草湯,無不克日取效」。並在臨床案例中,用桔梗甘草湯治療「肺癰」有效。
  • 《仲景傷寒補亡論》:郭雍提到多個條文皆與「太陽病,下之」後出現的症狀有關,其中「脈緊者,必咽痛」,常氏云「可桔梗甘草湯」。
  • 《倪海廈金匱要略教學》及《倪海廈傷寒論教學》:多次提到「寒」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並強調「去寒」的重要性。還提到桔梗甘草湯又名「排膿湯」,其「去痰的力量很強」。並提及苦酒湯的組成與主治,並提及其與桔梗甘草湯的應用時機差異。
  • 《醫方選要》:提到「秘方善應膏」在不同病症下的應用,其中「肺癰、腸癰」可與桔梗甘草湯並用。
  • 《傷寒總病論》:記載「少陰病,咽痛者,桔梗甘草湯,主之。」以及「半夏散」也可用於治療咽痛。
  • 《傷寒雜病論(桂林古本)》:記載「黃連黃芩麥冬桔梗甘草湯」用於治療「風邪乘心」的症狀。
  • 《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提到「吐膿」即為「肺癰」,桔梗甘草湯可治之。並討論了「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的觀點,認為「千金葦莖湯、桔梗甘草湯並可用之」。並引述了陳修園關於「肺癰」方治的觀點。
  • 《鄒氏寒疫論》:記載了「羌活桔梗甘草湯」的組成及主治。
  • 《雜病源流犀燭》:提到「喉痹」的病因及治療,其中「太陰濕勝,火氣內郁」可使用「半夏桔梗甘草湯」治療。
  • 《經方例釋》:討論了「赤小豆當歸散」與「桔梗甘草湯」的排膿作用。
  • 《傷寒瘟疫條辨》:詳細描述了「桔梗」的藥性及應用,並提到「仲景桔梗甘草湯,治咽喉腫疼,陰陽通用」。
  • 《傷寒恆論》:討論了「桂枝湯」誤用後的處理方法,其中「既吐膿血,則可按《金匱?嘔吐篇》所說:『不可治嘔,膿儘自愈』。亦可用桔梗甘草湯排膿解毒」。
  • 《沈氏尊生書》:與《雜病源流犀燭》內容相似。
  • 《救生集》:記載了桔梗甘草湯用於治療「咽喉腫疼,津吐難嚥」。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內容,桔梗甘草湯的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

  1.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桔梗是方中的主要藥物,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的功效。這在《經方實驗錄》、《倪海廈傷寒論教學》、《曹氏傷寒金匱發微合刊》、《經方例釋》、《傷寒瘟疫條辨》等多部文獻中都有提及。其「鹼性」成分被認為是祛痰的關鍵。
  2. 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功效,同時也能清熱解毒。這在《傷寒總病論》、《傷寒瘟疫條辨》、《傷寒恆論》等文獻中有提及。
  3. 針對「寒」邪:多篇文獻,特別是倪海廈的教學中,強調了「寒」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包括痰的形成、血管破裂、月經不調等。因此,桔梗甘草湯可能通過其溫熱的藥性(桔梗雖微涼,但配伍甘草後,整體偏溫)來對抗寒邪。
  4. 針對「咽痛」:《傷寒總病論》、《仲景傷寒補亡論》、《傷寒瘟疫條辨》、《救生集》都明確指出桔梗甘草湯可用於治療咽痛。
  5. 陰陽通用:《傷寒瘟疫條辨》提到「仲景桔梗甘草湯,治咽喉腫疼,陰陽通用」,說明此方在陰證和陽證的咽喉腫痛中都可應用。

主治功效

基於以上分析,桔梗甘草湯的主要功效可以總結為:

  • 主治傷寒咳嗽,胸膈壅悶,心神煩躁。
  • 主治肺癰,症見咳嗽,胸中痛,咯痰腥臭。
  • 主治咽痛,不論陰陽虛實。
  • 可輔助治療與「寒」邪相關的疾病,如痰多、部分經期不順等。

總結

桔梗甘草湯是一個經典的經方,以其宣肺利咽、祛痰排膿、清熱解毒的功效,廣泛應用於治療咳嗽、胸悶、咽痛等症狀,尤其針對肺癰和寒邪相關的疾病有較好的療效。其簡潔的組成和明確的療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桔梗(炒)3分,甘草(炙,銼)3分,半夏(湯洗去滑,焙)3分,旋覆花半兩,大腹皮(銼)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芍藥3分,前胡(去蘆頭)1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平和,無明顯毒副作用,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有緩解咳嗽、止咳化痰的功效,但不能根治咳嗽,如果咳嗽反覆發作,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咳血心情煩燥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咳嗽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桔梗甘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組成:桔梗(炒)3分,甘草(炙,銼)3分,半夏(湯洗去滑,焙)3分,旋覆花半兩,大腹皮(銼)半兩,枳殼(去瓤,麸炒)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芍藥3分,前胡(去蘆頭)1兩。 主治:傷寒咳嗽,胸膈壅悶,心神煩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